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地名修改不可搞“文化強拆”

3月24日電/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22日提出,將重點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地名是基本的社會公共信息,承載著歷史與文化。規範地名就是留住文化根基和歷史傳承,切不可因長官意志或眼前經濟利益而“任性”修改。 5.39.217.77:8898: z( v3 m2 H9 e7 j" |

5 ^+ [( C, i1 p" e! T; l- @  翻開一些地方地圖,“大、洋、怪、重”的地名隨處可見。“普羅旺斯花園”“威尼斯水城”“新西蘭小鎮”,一些城市建築以起“洋地名”為時尚。一些地方地名保護意識淡漠,延用千百年的地名說改就改,導致許多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地名消失。據民政部統計,近30年來,我國有6萬多個鄉鎮名稱和40多萬個村子名稱被廢棄。
! R) p! v! g$ T3 @' S4 C1 W6 @公仔箱論壇: P9 q) @+ l3 d) U) h6 X
  地名是一地的文化符號,凝聚著當地群眾的歸屬感。隨意換地名,無異於一種“文化強拆”,會引起一系列後續問題。例如,大量改名換牌,必然耗財費力;耳熟能詳的地名一夜之間從地圖上消失,不僅給群眾的出行和生活帶來不便,也會丟失一個時代的群體記憶。 tvb now,tvbnow,bttvb" L, {6 \. F. b' K2 _$ C

2 P. r! F; P# S( u: L公仔箱論壇  從根源上分析“任性”的改名舉動,暴露出一些地方官員用權上的“霸蠻”。一些地方秉持“圖響亮傍大款”的心態,受短期經濟利益驅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名人吃名人”,肆意修改延續千年的地名;有些地方官員甚至把改地名當作搞封建迷信的手段,如某地因“駱馬湖”有“落馬”的諧音而要求改為“上馬湖”。在缺乏認真分析和科學論證的情況下,領導大筆一揮,想怎麼改就怎麼改,根本不考慮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群眾的意願。 公仔箱論壇: d) _. U$ z! x- i0 n2 j! g  H1 o

; r- |1 T) D0 \$ J1 i: ^' x: L* b  《地名管理條例》要求,地名管理應當從我國地名的歷史和現狀出發,保持地名的相對穩定。地方政府部門應該依照法規辦事,以嚴格的制度剛性杜絕亂改地名的現象,絕不能為迎合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隨意破例。 tvb now,tvbnow,bttvb; @3 u& P3 X( T3 @) @2 b

; i3 A" J5 Y" ]5 ?tvb now,tvbnow,bttvb  地名是承載歷史和凝聚認同感的“容器”。誠然,對於那些帶有歧視性的地名,該改還是要改。但在改名的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法規操作,重視民主決策的程序,尊重民意吸納民智,絕不能讓地名遺產被“文化強拆”。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