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電/台灣旺報20日發表社評說,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將於下旬來台訪問,民進黨將不再公然鼓動民眾抵制抗議,高雄市長陳菊將與張志軍會面,並公開保證志軍訪問高雄期間的安全,民進黨已釋出部分善意,兩岸三黨互動關係可望進入新階段。
& J! }( f: h8 Q c ?7 B9 a3 w4 \公仔箱論壇, B0 T2 h( l/ d4 e1 N" I2 v1 z
社評說,過去大陸涉台官員訪台,民進黨總是採取強烈對抗立場,不惜展現暴力一面,包括黨籍議員率眾將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推倒在地、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期間,發起“圍城行動”並與警方發生流血衝突,令陳雲林及眾陪賓們受困晶華酒店,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因此有了“暴力小英”稱號。這次,民進黨及蔡英文卻遞出橄欖枝,民進黨發言人徐佳青指出,張志軍來訪“我們樂觀其成,民進黨會以‘來者是客’態度,友善互動交流。” : b' Z& i9 B5 h
2 }" n. K. a6 a ], B 看來民進黨終於願意務實面對“最後一哩路”,願意以對話代替對抗,與大陸展開交流,這是值得鼓勵的。然而,一貫“逢中必反”,且至今不願廢棄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僅僅口頭表達善意,還不足以讓民眾相信其有能力處理兩岸事務。
' U5 x9 o0 t: q+ e5.39.217.77:8898
' r u% J6 |& ]' u; h& g& U5.39.217.77:8898 蔡英文一方面說“我也可以和張志軍見面”,卻又扭扭捏捏設下“不設前提”的前提條件,又強調“在民進黨中央會面”,讓大陸對“蔡張會”戒慎恐懼。而馬政府希望本次“立法院”臨時會能通過自由經濟示範區、兩岸協議監督兩條例,及《服貿協議》備查,蔡英文卻揚言,臨時會將是一場“激烈的戰爭”,並親自投書報紙,批評馬政府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只要打著示範區或示範事業名號,就可以享有貨品或服務進口、租稅優惠、人員進出等特殊待遇”,其中特別用括號提及“包括目前管制進口的中國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及尚未開放陸資投資的服務業皆可開放”,突顯民進黨對開放陸資的“嚴格把關”。蔡英文顯然仍視大陸為“敵”。 tvb now,tvbnow,bttvb4 {' g! }- g) r; S8 e
" h+ r6 B$ X; v4 F1 @7 P0 `* w公仔箱論壇社評說,我們理解,長期“逢中必反”、宣揚“恐中情結”的民進黨,一時之間想要在兩岸政治、經濟法律關係上做出實質正面作為,恐怕很難。但民進黨至少可以在改善民間交流關係上,有積極的作為,至少不應再杯葛陸配平權法案、支持取消陸生“三限六不”。 5.39.217.77:8898' m4 z& V, K: l9 L- j, V( k
' B' R) f+ R5 t0 U* z: [ 陸配嫁來台灣,為家庭打拚,丈夫子女都是台灣人,當然有一顆愛台灣的心,卻因為來自大陸而遭受歧視,取得台灣身分證的時間硬是比外籍配偶多出2年,陸委會早在2012年11月,就將陸配平權修正草案送請“立法院”審議,卻因綠營的強力杯葛,至今無法通過。陸生來台讀書,對於兩岸社會的互相認識、相互融合,有著非常大的意義,但平平都是學子,卻要遭受“三限六不”的不公平待遇。這些都是民進黨長期以來寧願背離人權價值觀也要“反中”的惡果,民進黨也因為這些政策而飽受批評。自知沒理的民進黨,在去年底的《現階段對大陸政策總結報告》以及今年初的《2014對中紀要》均提出要塑造對陸配、陸生、陸客的友善環境,可惜迄今未見具體行動。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g- u1 m" _4 J9 W- e
tvb now,tvbnow,bttvb% p# c# k5 O6 F" e6 f8 w2 u' e
社評說,現在,面對即將來台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民進黨願意遞出友善的橄欖枝,那麼就沒有理由繼續漠視陸配、陸生的權益。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說:“現階段重點,是先建立兩岸交流的善意及信賴感、把基礎打好。”兩岸交流的善意,不僅要釋放給大陸官方人士,更要釋放給民眾。
4 D0 y. P/ x1 o& }: `
6 U& ?5 H" ~1 m; n- m) Y6 c/ }2 g 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主任互訪,在兩岸交流史上極具里程碑意義,難得的是,在馬政府任內實現的這件大事,國民黨也不吝將兩岸交流的機會給予民進黨,陸委會宣布張志軍訪台行程包括與陳菊見面。推動陸配平權、解除陸生“三限六不”原本就是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應在“立法院”本次臨時會期列入議程及進行朝野協商,考驗民進黨改變“逢中必反”思維的誠意,如能一舉廢棄歧視陸配、陸生的法律條文,將是皆大歡喜之事。
% o9 I6 j& ~/ x$ t公仔箱論壇8 V& v4 v0 s' V3 X {0 Y: z
社評說,未來,國、民、共三黨若能從兩岸和平發展角度出發,彼此良性互動交流,並進而共同推動和強化兩岸各項交流,包括兩岸人才的交流、尤其是年輕學生的交流,將是兩岸人民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