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黃埔大道隧道假軍車撞死人慘劇,已經過了4天,羊城晚報不斷接到廣大讀者及死者家屬對案情中諸多疑點的追問,特別是肇事者信息、假軍車從何而來、肇事司機會不會被頂包等。
7 \. I! w$ k X: A* r* I* M
( T7 l: k0 T& s& I- v5.39.217.77:8898從輿情反應看,這不是一起普通交通事故。4名修路工的慘死及其家屬的悲情,激起公眾的同情和對肇事者的公憤,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平息;況且長期以來,假軍車作惡多端,早在民眾心中積累了巨大的不滿,人們希望通過處理此一惡性事件從而全面遏止這一丑惡現象。
+ K& Z# e% j# Z1 r& `; X- ~+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 M+ C3 m+ q1 r
因而,當警察在事發當天快速宣布肇事車為假軍車的消息,根本無法滿足民眾的知情欲望。那份不足400字的新聞通稿,或許警方已經做出相當多的核實工夫,但在民眾看來,依然缺乏說服力,他們不單是要知道“假軍牌”的結論,更想知道支撐這一結論的依據何在,核實經過怎麼的程序,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心中才釋然。- M; k" a& w0 \) f$ ]0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W1 f* `+ d* C! K. u: Z
公眾的追問並非無理取鬧,也並非完全情緒化的表達,而是基于一些不愉快經驗感受之後的一種正常反應。屢見不鮮的交通肇事案被“擺平”,“行車不受約束”的特權車呼嘯而過一爽到底,都在刺痛著公眾的神經,威脅著公眾的安全。于是,對于肇事車的真實背景,公眾總抱有種種質疑。負有執法職責的交警,理應回應公眾的這種合理要求。' ~1 A& O7 a- Z+ [/ k; S
5.39.217.77:88988 S3 L7 a0 z9 Q
警方稱,事故還在調查中,暫時不能透露相關情況,但承諾在事發7天之內給出事故調查報告。應該說,警方的回應是符合法度的。作為一般交通肇事事件這麼回應一點問題都沒有,但面對著這麼一件公眾特別關注的事件,警方是不是應該積極一些回應質疑呢? l/ v+ p: t2 g3 B0 N' V
5.39.217.77:8898+ p7 u; P4 ]0 j2 U2 G/ F
總之,警方一日未公布細節,未回應公眾的知情訴求,傳言流言甚至謠言,就一日不會停止,各種質疑、懷疑和猜疑之聲也無法消弭,公共部門的公信力也會受到沖擊。在此情形之下,警方不一定要用盡7天的法定期限,也不一定要等到調查結束才宣布結果,若能調查到哪一步就公布到哪一步,使事情的進展始終處于公開透明之中,則可以消眾疑而息眾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