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有怨難申訴 政府之門為誰開新政府總部起名「門常開」,寓意聽取市民意見,事實卻不是這麼一回事。由於當局拒絕在辦公時間將新政府總部開放予示威者,加上示威區太細及遊行路線安排不合理,一直惹來剝奪市民表達訴求權利的批評。
% Y# J7 l h9 E/ W9 f5.39.217.77:88985.39.217.77:8898% [- C: K0 S# ^( M( E
鑑於新政府總部外的示威區及遊行路線安排備受詬病,當局終於作出讓步,向立法會提交十四條遊行參考路線。然而,看似選擇增加了不少,實際上卻處處刁難,如部分路線行經海旁,杳無人煙,示威者根本無法向公眾表達訴求;遊行路線行經天橋,亦對示威者造成不便,迫使長者及殘疾人士知難而退;部分路線狹窄及示威區過細,更是老生常談。難怪有民間團體及立法會議員揶揄,當局的有關安排「隱瞞」市民發聲權利,「門常開」變成「門常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x' m& ^2 E3 S8 l! f- r
7 F5 C3 T. W& j3 D5.39.217.77:8898更令示威者不滿的是,新政府總部只在周日及節假日開放予示威者,卻拒絕在周一至周六開放。當局的解釋是,周一至周五政府總部有人辦公,周六亦有公眾人士與港府人員會面,故維持以往的做法。這種解釋可謂荒謬,市民有怨氣要發洩,當然希望政府能聽得到,如果官員休息放假時才開放示威區,港府如何傾聽民意呢?官員如何與示威者溝通呢?
+ Q/ i( D' S& K1 o( P6 V3 rtvb now,tvbnow,bttvb
! W* u4 y4 @- d: S5 _- U市民有怨氣,總要有發洩的渠道,自由表達意見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這也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真諦所在。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聽取示威者的聲音不僅反映執政者的氣量與胸襟,更是順利施政的保障。事實上,港府施政之所以動輒得咎,寸步難行,不就是因為高官高高在上,拒納民意,閉門造車而致錯漏百出嗎?5.39.217.77:8898( w) N5 u/ E* k" U- G r
1 E$ L3 p0 [+ h) L2 g必須提出,當局限制言論表達自由並非孤立事件。近年來,警方以通訊系統「數碼化」為由,截斷傳媒獲知訊息的渠道,進而變本加厲,今後消防、救援部門亦將全面實現數碼化,這無疑是進一步箝制新聞自由。早前港大百年校慶,當局以「核心保安區」凌駕「核心價值」,更是掀起軒然大波。港府搬到新總部之後,辦公地點無疑擴大了,辦公條件無疑改善了,惟示威區縮小了,遊行示威自由倒退了,人們不能不質疑,是否新政府總部也存在「核心保安區」呢?
% D" ^9 N! u/ q/ K8 m, H& z;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8898& U" ?$ H6 h& |( ?$ r
核心保安區擴大一吋,市民申訴權利便削弱一分,香港核心價值便倒退一步,此消彼長之下,「五十年不變」的莊重承諾也就形同虛設。當然,香港是自由城市,也是法治之區,表達訴求的權利固然不容侵犯,而公共秩序也必須維持,所以示威遊行必須合法、合理、有序地進行,盡量減少對其他市民正常生活與工作的滋擾,否則,只會為當局打壓遊行示威提供藉口。3 @/ s) R5 c) V3 @9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9 x4 f' @, |6 T
中國人向來講究「中庸」之道,所謂中庸,就是在不同利益之間取得平衡。政府打壓意見表達只會激起更激烈的抵抗,而聲大夾惡的「遊行大晒」亦得不到主流民意的支持。民心向背,才是價值判斷的唯一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