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中有些生物,在紫外線燈光照射下,會發出淡綠色的螢光,相當漂亮,這種發光的特性,其實都取決於生物體內的「螢光蛋白」,日本化學家下村脩,在2008年,就因為發現和研究這種蛋白,獲得諾貝爾獎。現在這種螢光蛋白,也可以運用在醫療上,有助於癌症的治療研究。
& n' H, ~' c8 e. ~- A* V# G4 |0 W靜謐漆黑的大海中,一叢叢珊瑚,發出淡綠色的螢光,匯集成大片星河,偶爾還有像是流星的螢光小魚,在當中穿梭,這種美麗的景象,讓潛水客,都流連忘返。# n" w% n. _& A' A9 D. t
這些小生物發光的原理,其實就出自於牠們生物體內,一種叫「螢光蛋白」的蛋白質,只要經過特殊的紫外線燈光照射,就會產生發光現象,而這種蛋白,並不是每種生物都具備。, X$ f& v, W% W! T: d& q; d3 [4 y
日本學者下村脩,就因為發現並研究這種蛋白質,在2008年,與美國化學家馬丁·查爾菲,共同獲頒諾貝爾化學獎。近年來,螢光蛋白,不只在化學領域,也在醫學治療上,大放異彩。5.39.217.77:88987 I* s G. t. ]6 u5 r" k4 Y# n/ E
利用螢光蛋白的發光特性,可以更清楚觀察到,細胞的細微變化,日本有研究團隊,就把它加入最新開發的癌症藥物中,以便清楚觀察,癌細胞消退的情形,準確推估作用時間。這些在海底悠游的淡綠星光,也為醫學研究,帶來了更多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