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只帶軀殼上班無靈魂 不懲處難遏苟且胡混

申訴專員公署(下稱公署)批評社會福利署在審批傷殘津貼及處理上訴個案時,工作漫不經心和不負責任。從公署列舉個案的情况而言,社署人員確有值得申斥之處,不過,公營醫院醫生的醫療評估,同樣隨意苟且,近乎胡混,也應該予以批評。當局雖云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檢討,但是無論再有多少機制、指引,如果他們依舊只是軀殼上班,則苟且胡混的工作態度不會改變;唯一可以起阻嚇作用的,是追究犯錯醫生和社署人員的責任,並予懲處,才有可能使大家認真工作。
+ a3 s( j6 Y# v" g, rtvb now,tvbnow,bttvb
8 V# }! S! I/ M% ~# z. s公仔箱論壇左手變右手 未失明卻評全盲
- k" C6 ?1 Y' E' c! [" U- r9 U4 f公仔箱論壇2 ~* \6 R) {7 U7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H" g; C+ z% r6 Z; ?/ @
社署明知錯誤 不敢質疑醫生
  w% g7 M$ d: t; J. M5.39.217.77:8898從公署列舉的一個個案,充分反映醫生和社署人員在評估和審批時的苟且胡混。有事主左手手指被輾碎,全部切除之後失去功能,事主14年內5次申請傷殘津貼,均獲批准,年期由2至5年不等。到第6次申請,負責評估的C醫生認為事主「左手被輾碎,但不至於喪失100%謀生能力」,「建議批出永久傷殘津貼」。社署審批時,認為既然不屬100%喪失謀生能力,便不符合申領傷殘津貼資格,要求C醫生澄清。C醫生重新評估,嚴格遵照領取傷殘津貼的條件,轉軚不建議批出傷殘津貼。事主於是投訴。9 D8 \0 ?2 Y8 a: n7 T" v3 p4 I

  J4 _9 S6 k6 h- w5.39.217.77:8898公署的調查顯示,事主投訴後,社署把個案交由A醫生重新評估,A醫生評估認為事主「左手被輾碎和完全失明,建議批出永久傷殘津貼」。而事主首次申請傷殘津貼時,就由A醫生評估,當時A醫生認為事主「左手手指全部切除,建議批出傷殘津貼」。
) v( [$ I; D, ~% B) }3 G- ]' e$ S
' b+ p- Z; n/ y; _! H# a3 b這宗個案的事主失去一肢,按申領準則,並未100%喪生謀生能力,本就不符合資格申請傷殘津貼,但是涉及醫生在評估後的建議未顧及此點,社署亦未要求醫生澄清,便批出傷殘津貼。而個案到C醫生評估時,明確指出事主不致於喪失100%謀生能力,卻較其他醫生更「積極」地建議給予事主永久傷殘津貼。情况說明涉及此事的醫生根本不理會、或是不認識申領準則,只按個人取向作建議。5.39.217.77:8898, A3 x" t4 v- |0 ]" A

, h) T9 a- S3 n1 l9 x9 t另外,這宗個案最荒謬之處有二。(一)A醫生對事主重新評估時,竟然無端端「評估」事主完全失明,而社署人員雖然知道事主並非失明,卻沒有要求醫生澄清,就根據A醫生的建議批出永久傷殘津貼。
- U$ v5 w4 C% I7 R0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二)事主第2次申請時,據公署的調查報告,由一名「身分不詳」的醫生評估,這名醫生認為事主「右手手指全部切除及心理創傷」,建議批出3年傷殘津貼。事主左手傷殘,經這名醫生評估後,竟成為右手傷殘,社署人員卻不聞不問地照批。$ L: Z1 ?+ j! X, b
2 a7 D4 c4 A" R8 [. _- C+ o5 C
上述情况,顯示醫生做醫療專業評估時,未按照申領準則,多憑個人取向建議,這種隨意評估和建議的做法,等同視申領準則如無物,未能善盡角色和專業要求。至於那個把左手視為右手的醫生,與那些明知錯誤也照批傷殘津貼的社署人員,其實都是軀殼上班的吃公家飯的人,只是苟且胡混地應付工作。tvb now,tvbnow,bttvb' A  ]3 ~: k  G1 q7 H; ]8 I
5.39.217.77:8898& |  R& Z9 C0 y
社署人員按醫生的錯誤建議審批,不敢聞問,據公署的調查報告認為,傷殘津貼的申請,主要由社會保障助理職系人員負責處理,相等於協助處理申請表的文員,期望他們質疑醫生的評估是不切實際,公署建議修訂指引,交由上司處理。醫生之於處理申請表的文員,當然是高高在上,一介小文員不敢要求醫生澄清,可以理解,因為醫生若擺起架子來,小文員就可能吃不了兜着走。不過,這個不是文員「知錯照辦」的藉口,文員肯定知道還有許多大大小小上司,而長期以來未向上司反映,除了情况可能與社署的管治文化有關,使下情不敢上達。如果是這樣的話,事態的性質就更嚴重了。
- ]7 Q, O" \' T9 q( S- d; `6 m5 `9 p5.39.217.77:8898- ^  ?& g+ f' J% `- u
醫生的評估缺乏一致性,公署認為與申領準則使人誤解有關,例如「100%功能喪失」被認為等同「喪失100%謀生能力」,就申請準則而言,兩種情况並無必然關係;還有一些個案,醫生理解申領人若有工作,就不建議批出傷殘津貼,其實傷殘津貼計劃註明毋須考慮申領人的受僱情况;另外,有56%津貼批出個案屬「其他情况」,此乃醫生以酌情處理的表現。公署認為準則含糊,醫生評估表格缺乏一致性,是社署應該解決的問題。
7 Z8 I& e/ n4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6 x) q7 ?: m. m7 i  X. a1 a
苟且胡混要付出代價
, }& a! a2 M- D% A% d$ a7 G8 ftvb now,tvbnow,bttvb
# r+ `( r  o8 N- O9 e# z' Y才會珍惜飯碗認真工作
5 P* F* O# X1 P% D9 _$ x# ^: M5.39.217.77:8898社署接受公署的建議,將聯同勞工及福利局、醫管局及衛生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研究修訂申領準則細節、完善評估機制及程序,增加其透明度,提高評估的客觀性及一致性等,這些都是需要解決和完善的領域,但是我們認為,社署和醫管局還應該有懲處苟且胡混的社署人員和醫生的機制,才可以使他們認真的工作。
4 V9 t! h+ ^, O6 w# ]* ^# _5.39.217.77:8898# M# _* K9 b4 _* _, v6 G0 {
申訴專員公署所列舉涉及犯錯和失職的醫生、社署人員,都有名有姓,醫管局和社署應該循線徹查,予以適當懲處,因為姑息縱容,無助改革流弊。只有吃公家飯的人,知道苟且胡混工作是要付出代價的,政府和公營部門的人才會珍惜飯碗,認真工作。否則,再搞什麼機制、再發出多少指引,也屬徒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