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記者節:中國記者在權錢壓力下生存

記者節:中國記者在權錢壓力下生存 ! p( L+ ?# j/ Y4 A5 {
BBC5.39.217.77:88984 d% s) k( h! N( |# `& n% S

: X- L' V+ ~( Z9 l更新時間 2013年11月8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2:35 tvb now,tvbnow,bttvb5 T# K6 h2 d# A) T5 F' V
2 p8 Z  l2 r. C& i5 U
公仔箱論壇7 D% ~0 J# m$ h. Z# f" d
7 U, r. V/ v) K& X' W
5.39.217.77:8898# u+ Q9 t9 e: G- @
中國的網絡發展拓展了新聞報道空間,但給傳統媒體和專業記者也增加巨大壓力。tvb now,tvbnow,bttvb! C& G7 V: Y. @9 S

: x7 V( y2 K' Z+ d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9 R* b4 x: p  I, y" q
公仔箱論壇2 N! q8 k& @0 _4 T
, f) o2 ]/ S6 s* M
+ g! _. t7 f$ Y$ k) i1 Y
今年11月8日是中國第14個記者節。中國的新聞媒體業和從業者在權力和金錢等各種壓力下努力生存。5.39.217.77:88980 i/ i1 W# Q& v; [4 _( N
2013年中國涉及新聞業的事件眾多,無不令人關注:從年初的《南方周末》新年獻辭事件、關注微博反腐舉報、打擊網絡謠言及一些大V被刑拘等等。
4 b* w) c  I: m3 U1 i2 W/ S公仔箱論壇6 g/ o6 L  }5 ]  W  T* Z, \
1 Z" N, K: Z, ^* L

; w) s9 S+ B; \  g( Q" v! I  ytvb now,tvbnow,bttvb不久前發生的《新快報》陳永洲承認新聞造假的醜聞,又引起了對新聞倫理道德的討論,更給今年記者節蒙上陰影。
  \" o( t. ?4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過去幾年來,隨著社會環境和媒體環境的變化,中國媒體、特別是網絡新媒體拓展了相當的報道空間,與此同時,權力和金錢對媒體體現巨大壓力,進一步壓縮職業記者的生存空間。
3 e3 i2 k0 O4 T- t7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中國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教授展江接受BBC中文網採訪,在肯定中國媒體新聞報道近年來取得一定的自由空間的同時指出,近兩三年來,政府宣傳部門對傳統媒體的管制更為嚴格。
6 B1 {4 H# e( Y- V! k, F公仔箱論壇他指出,除了一些政府認為敏感的政治事情,比如18大,三中全會,現在社會上有各種思潮,左右之爭,對毛澤東的評價,社會上因為拆遷上訪對地方官員有種種不滿而導致各樣的群體事件,高層管理者們認為,雖然現在經濟發展很快,社會不穩因素眾多,所以必須加強對輿論和媒體的管制。而市場壓力則對新聞報道和從業者造成挑戰。tvb now,tvbnow,bttvb* B0 o# u+ m, \- _+ e& z
廣州中山大學傳媒學教授張志安對BBC中文網說,中國媒體管理近年來始終在開放和緊縮中動態調整進行,而過去幾年來媒體受到的社會壓力和管制壓力很大,以前媒體受到權力的壓力問題突出,而過去一年來商業壓力明顯增加。& N' @; q! W# i3 r: K8 [
媒體市場壓力
2 L- ]/ \6 v. x0 f: v7 {公仔箱論壇展江說,包括微博這樣的新媒體,或者稱為公民自媒體的迅速發展,數億公民都使用微博等新媒體發言,加重了管理者的憂慮。
" c( h) n, E8 N6 W! j9 ztvb now,tvbnow,bttvb他強調說,中國傳統媒體也並非完全不自由,很多話題都可以討論,但這種自由並非法律意義上保障的自由。
0 ]% H1 B3 f7 C6 p公仔箱論壇張志安表示,新媒體帶來了報道空間的拓展和放寬,也給記者帶來巨大壓力。媒體業對傳統媒體有一種唱衰之勢。
1 y# v5 O. c# G1 c" M他指出,同時新聞業的市場化,使得普通媒體記者失去了過去官方保證的傳統權威,記者的工資收入和過去5至10年都沒有變化,生存壓力很大。專業記者人數可能會減少。公仔箱論壇2 l/ J; V% `/ N5 R5 r
時代轉變
/ g- z& f- `) C1 n. ^5.39.217.77:8898展江指出,目前中國媒體的困境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情況下顯得越來越不活躍,特別是在經營、財務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二是代表著中國媒體優秀傳統的報業面臨的困難最大,如何將優秀的中國新聞業傳承到互聯網時代是一個特別緊要的問題。, @' _) S2 O: T) W: H
展望未來的中國記者狀況,張志安認為,中國媒體可以分為兩塊:一是黨報黨刊黨媒的記者可能會得到政府更多地惠顧,讓這些媒體能更好發揮輿論引導的宣傳作用;而走市場化的媒體因為市場壓力增加、運營能力受到壓縮,而記者職業的流動會更大。
3 B; B) S# w+ ?% H5 W; @# n, e他預測,可能因為生存壓力,過去投入到記者業的精英人才會減少,對收入和物質期待較低的普通草根階層背景的記者會有較多的增加。
4 V' P, Z; h8 \- o" ^4 e( n' I) a- ^2 @公仔箱論壇但他指出,在社會轉型時代,永遠都會有權力的濫用,都會有真相被掩蓋,公眾仍對專業機構的記者對真相的報道有巨大需求。tvb now,tvbnow,bttvb- J3 h" B; u5 O# F1 s$ Z
中國著名媒體人胡舒立不久前曾就陳永洲事件撰文表示:「中國媒體缺乏獨立客觀的土壤,導致價值混亂,逆淘汰現象突出,除行業自律,最終還是需要健康的法律和競爭環境發展成長。政府應當給予媒體更多的空間,對記者的合法權益給予充分保護,使新聞人自尊自持。」
- }6 c0 e% {) t. r" ?% ](撰稿:立行 責編:鈴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