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美國《星島日報》5月20日社論《北京故宮風波曝文物管理濫權》,摘要如下:
# `3 @# G, B! l5 |6 d* P& r( b公仔箱論壇) J4 {( `0 ^/ y! E4 w8 k; u
  如果不是一個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小毛賊以癟腳的偷竊手法,戳穿了“京城第一保衛處固若金湯”的耀眼光環,故宮,這個薈萃超過一百五十萬件奇珍異寶的世界級文物重地,在億萬中國人心目中莊嚴、堂皇的昔日皇家宮闕,其氣勢恐怕依舊昂昂然一如太和殿的鬥拱飛簷。然而,多米諾骨牌一俟受力,倒下的,就絕不僅僅是表面的一張。  4 R. F7 c& t5 {' `( l

- {, z7 \$ v1 \; l! f5.39.217.77:8898  過去數日以來,由“失竊門”而引發的安保風波,由錦旗錯別字而掀起的道歉風波,由知名央視主播爆出建福宮會所而揭開的註冊黑幕,因“出名論”紛爭而開打的微博口水戰,再到最新傳出的建福宮會所“解雇門”事件……有關故宮的負面新聞接連曝光,環環緊扣,奇聞迭出,宛若情節離奇的肥皂劇,令人驚詫莫名。  9 o9 b, n) v2 ~0 l2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6 n1 g! _4 L9 H; V- T
  作為代表中國文物保護最高水準單位之一的故宮,原本應該是向公共傳播文化精神的標桿,不僅應體現一流的人文素養、道德操守和安保、服務水準,更應具備民主科學的管理制度、開放透明的監督機制,切實履行代全體國民共管華夏民族寶貴遺產的職責。然而,眼下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故宮,卻是一個迥然相異的霸道形象。  
: H- j" y! Y0 g. }+ H+ w! {3 M
7 F( }4 }4 A9 B2 M( ~1 ptvb now,tvbnow,bttvb  從送給北京警方的錦旗用錯字卻敢公開硬拗“‘撼’字顯得厚重”開始,故宮的霸蠻之氣就已顯露無遺。而當故宮管理方在道歉信中將錯字責任完全推給下屬,面對記者質疑,官方微博工作人員竟以“想借故宮出名,您來遲了”作回覆——故宮上下對其“江湖地位”的自我尊崇之心如此之盛,已經到了以非為是、無視公聽的地步。及至建福宮私人會所曝光,公眾才恍然大悟,原來故宮的霸道,遠不僅在於漠視語言文字規則,以及自我膨脹的情感體驗方面。藉助近水樓台的便利,它更可以將公共文化資源擅行包裝、經營成私人會所,通過娛悅富豪來大牟其利。  

! }8 V6 I+ x. U! M3 ?0 b! @5.39.217.77:8898
3 H9 o& S8 n' q4 l  S1 c5.39.217.77:8898  其實,類似事件不僅出現在故宮,也同樣出現在中國眾多的風景名勝重地。在故宮建福宮會所被揭之後,太廟出借商業演出日入百萬、承德避暑山莊建私人會所等消息先後曝光;人文風景彙聚的杭州西湖,早已淪為頂級富豪俱樂部,據說如今到湖邊被承包經營的名人故居吃頓飯,隨便一家動輒都得花費萬元上下。  2 ?* f" x7 n4 v$ s

% h5 k* F8 w# b, n1 d: d3 D  文物保護耗資巨大,管理者在法律、政策允許的範圍內適當輔以經營措施,增加收入以補財務所需,可以形成文物保護工作的良性迴圈。這些操作,必須在嚴謹的評估、規範下展開,以避免對文物造成傷害,同時,過程中的所有環節必須公開,以接受公眾監督。但目前的現實卻是:公共文化資源淪為負責管理的機構“私器”,隨處可見的文化霸權使得像故宮這樣的著名文物保護目標頻頻被作為尋租工具,只向權貴提供服務。而“全民共有”的現實虛無,使其反而成為對公共文化資源保護及使用情況實行有效監督的絆腳石。經濟利益驅動與監管失效之下,這種種怪像可謂層出不窮。  . s0 b2 l9 b" R7 l/ j,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y& }" b8 E4 j# T6 P
  由目前的情形來看,故宮風波,遠遠未到了局。如若不是管理者在一再的錯失面前依然霸蠻十足,一味地推諉、狡辯、搪塞,不斷支解著故宮的體面與尊嚴,故宮又何至於蒙羞至此?面對網友、媒體一波更比一波強的揭弊風,但願管理者們盡快反躬自省、亡羊補牢,還故宮一個應得的體面和尊嚴。  
6 d4 G  ]% [. V8 C( ?( Ntvb now,tvbnow,bttvb
# U/ `% S, n  w, W3 A. F  弔詭的是,僅管風波越鬧越大,由始至終,只有故宮管理方在輿論的包圍圈里左突右擋,進退失據,卻不見主管部門有任何作為。這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內幕,我們且拭目以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