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中門大開:教會為何辦學? - 添馬男

 ,  描述: 蘋果日報
                        公仔箱論壇; J* Q9 X' g0 X- U- p
                % K" i) A& L  Z
■聖士提反女校擬轉直資一事,引起社會熱論。
4 j  ^) f" P% w: D( B) l5.39.217.77:8898
) L7 \. P$ n/ b                最近聖士提反女校擬轉直資一事,引起社會重新討論直資問題。名校轉直資,不少家長、名人校友支持,美其名係維護名校光榮傳統、保持學生質素、有更多資源投放在學校云云。名校不滿分區派位制度,因為政府派來的學生程度不一,英文水平參差,會拉低名校整體成績。一旦轉為直資,脫離政府派位網後,自行收生,可以擇優而教,名校地位便得以維持。
0 F$ c$ ]" Z" ]! N3 H公仔箱論壇/ Q2 h8 y. V8 i& h8 }! C+ f+ G

7 G9 E2 l* r% z- C) etvb now,tvbnow,bttvb我好想問一問名校教會中人,無論你係辦學團體、校長、家長會抑或校董會成員,問一問自己,教會為乜辦學?教會辦學是否只為了維護名校地位及光榮傳統,如果教會答「係」,呢類教會同上市補習機構根本冇分別,實在枉稱教會!

1 E. O$ ?/ I. N%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4 r, ]2 q5 _0 a' Z7 a: T$ @
公仔箱論壇' A8 x5 E3 x* I' ?' n* G$ F
有教無類 非為名利公仔箱論壇. w# i- E5 y  E/ K
教會在香港辦學,貢獻良多,但教會從來不是為建造名校而辦學,教會學校之所以成為名校,係其社會使命,有教無類,不論學生入學時背景,最終畢業後都能有所成,成為名校只是by product。更重要係在成為名校過程,乃得益於殖民地政府津貼中學政策,政府給予資源,也分派成績好的學生去聖士提反女校,冇政府政策,又何來名校。
7 K& y* Q+ J* h* ]; G+ M5.39.217.77:8898: s2 l' ?5 i5 B; W5 N

# v0 P/ d1 ?/ V% _( L( f今日辦學團體及校董會嫌棄身處之老化社區,嫌棄政府派來的學生,借直資擺脫掣肘,招收全港「好學生」,係反骨的行為,背棄了教會辦學使命,將多年來由公帑資助建立的goodwill,挪用去服務中產及有錢人。審計處年前審核直資學校,發現攞助學金學生少之又少,反映出基層學生佔比例甚小。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m+ Q- d$ A9 x- K$ d8 K

' \9 N1 Z# s# [2 ?$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G3 B0 e! C  C9 Z公仔箱論壇此現象十分易理解,學校收取所謂好學生,多數中產背景,雙親中至少一位毋須外出工作,或有足夠時間及金錢培育子女多元智能,有靚靚履歷,課外活動、體育、音樂樣樣皆能。中產學生擁有的「文化資本」一定高於基層學生,應付名校面試一定相對優勝,還未計有地位之人請託門路,大開方便之門走捷徑此途。
8 I* P3 c: ?; f& ?+ b6 K7 _% {7 A/ l

( q* d. j5 S6 g( E公仔箱論壇基層家庭即使應付到學費,但當學校打上明顯階級印記後,基層家長及學生本身也會卻步,認為格格不入,唔會申請入學。
% }& K( Z9 P: C8 w! `  {  b5.39.217.77:88986 Z6 o; Y- a. v8 V
tvb now,tvbnow,bttvb) j, U" h% s5 l3 b
幸好香港仍有天主教辦學修會,當中不少傳統名校,一直頂住所謂名人校友壓力,堅決唔轉直資,彰顯出教會的公義。
, ]/ a$ a/ f' c
添馬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