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辣招無用 - 李德成

 ,  描述: 蘋果日報

1 D8 T5 Z1 n0 h: B
                        
* K% L, {+ C' L, y! S8 q+ a( [3 l                                政府為打擊樓宇炒賣而出的兩個辣招,第一招是加重短期賣樓的額外印花稅,第二招是對非港人買樓徵收買家印花稅。前一招已經被證明無效,其實林奮強在未入行會前也曾宣稱額外印花稅無法壓抑樓價,反而會令炒家延遲放售而令供應減少。9 ]" o7 q2 `6 z! l
tvb now,tvbnow,bttvb3 m% O% G! P6 I3 w! @  p% x5 D6 U* E

4 f  H8 {, P7 p% h至於第二招,似乎有效,並令樓市立即降溫。但只要再仔細分析,不難看出其實是無法壓抑樓價的。第二招一出,其實立即令到樓市一分為二,一類是指物業以公司持有的,一類是指物業以個人持有的。因為以公司持有的物業可以以公司轉賣形式避過上述兩種印花稅,因而會較以個人持有的物業昂貴,以最簡單的算術計算,這類物業應和以個人持有的物業大約相差百分之十五。若果差距大於百分之十五,人們會買入個人物業而令個人物業漲價,又或賣出公司物業令公司物業跌價,所以這兩個市場的物業是會同步上升和下跌,若供求大致平衡,它們應該大概維持百分之十五的差價。
$ E6 A  G+ v$ a' [1 I. g
5 c; _) k, ?; btvb now,tvbnow,bttvb7 }. H, U' D2 G8 R, m
究竟一個人會不會以一個公司名義去買入一個個人物業呢?答案是肯定的。他雖然要額外繳交百分之十五的稅,但他卻可以以高於個人物業百分之十五的價錢賣給別人,在這一買一賣中,他其實是沒有損失的,起碼對於炒家是沒有損失的。: h* M; Y9 q8 @) c0 I9 w" D
5.39.217.77:8898. p1 y0 s0 i  }
7 D2 }& k: q6 `1 A: V
若沒有增加樓宇的供應,在熱錢的湧入下,這兩個市場會一同上升,並因熱錢來自外地,令他們只能選擇以公司名義來購買,因此市場上以公司名義擁有的物業會越來越多,個人持有的物業會越來越少。以用家來說,他們當然希望購入以個人名義賣出的物業,但在供應減少下,就會令這個百分之十五的差價打破,令個人物業的價格趨向公司物業的價格而上升。
% L1 ?+ [( `/ g0 R# f/ |公仔箱論壇
) B& |; A$ G; @, M6 ~+ m; E  g5.39.217.77:88985.39.217.77:88983 [% ~" p1 \6 u4 j4 N
簡單來說,若不能堵塞以公司買賣樓宇避稅的漏洞,這兩個辣招終歸無用,因為公司額外附加稅是只須繳付一次,之後的買賣就全無額外成本了。對炒賣者來說,只要有人肯買,那額外成本就是買家的事了。但政府會不會再出辣招對付公司持有的物業呢?這看來不大可能,因為行政會議成員多的是以公司持有物業的人,他們又怎會倒自己米。5.39.217.77:88980 [. f/ m1 c& N, N0 ^8 ]
公仔箱論壇, i; H4 t) q5 \4 n: M

, h& B, F! D1 p& M公仔箱論壇
0 e/ D; D$ ^, K  C/ h# Y5.39.217.77:8898
$ l8 y% @) @, k3 D+ }2 `5.39.217.77:8898
& u' I7 J. z7 G! q5.39.217.77:8898李德成
0 a) x2 c9 D0 Y) B9 k( H5.39.217.77:8898/ ~8 a. z  h' ^9 H) g. }* H+ M3 _

2 r) S! b9 A/ A% J- s9 m公仔箱論壇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