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9-9-17 10:15 PM 編輯 g) K+ w3 g! M, g% [
tvb now,tvbnow,bttvb+ C9 D* W) P r6 y7 A" P$ P
林行止:破窗兩謬論 牛頭搭馬嘴公仔箱論壇 z& e' {- g# L% m
" r# n; w) `$ Y# k一、
+ U/ j' t" u* K/ x' Y9 j8 M9 C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i! u) u4 q& N, y! j
; v" M& ~5 @, _/ f- d去周六(九月十四日)本報內頁有題為〈官媒撰文批林行止「為暴力分子平反」〉的報道*,引述十三日《人民日報》署名張慶波的〈暴力破壞有助GDP增長?林先生,醒醒〉,指出十一日本欄〈經濟衰退香港受累 摧毀公物促進增長〉一文,「拋出奇談怪論,讕言香港經濟下滑與暴力衝擊無關」,又說拙文「窮盡文字技巧為暴力示威招魂,為暴力分子平反,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 n5 O& N; Q. e h* U公仔箱論壇內地的「官媒」即黨國的喉舌,按網絡上的介紹,其功能「旨在以黨的意志在法律範圍內展開活動」,目的在「組織和引導輿論監督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國憲法卻書明「保障出版和言論自由」,兩相對照,黨權凌駕「憲法」,其賦與人民的言論自由,必須接受「官媒」的監督。對於生活在言論開放地區如香港的筆者來說,言論受如此這般的監察,是難以接受的。
$ E- Z5 R0 M$ D) ^' K7 a5.39.217.77:88985.39.217.77:8898" H7 x& d+ @/ ?. X, i6 F# v+ P: ~
; a1 ?/ W' }% O5 ^! u% ^7 Itvb now,tvbnow,bttvb因為「兩制」,筆者絕對不能接受這種「受監督」約束。事實上,筆者作為職業時評者,職責便是不斷閱讀和寫作,那是生活、工作和興趣。數天前「健力士世界紀錄」確認筆者連續四十五年為報章撰寫專欄,實際上今年剛好是筆者筆耕五十年──健力士漏去筆者為《明報》及《明報晚報》撰稿整整的五年──此際被《人日》「劍指」,不作點解說既有負自己的職守,亦對不起殷殷垂詢的讀者。
# q+ F$ o* |) V9 ]3 }5.39.217.77:8898筆耕半個世紀,香港讓筆者找到自己,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寫作上有充分自由而生活適意。這五十年來,幾乎天天寫作,必定會有些筆墨「是與非」,過去評論「香港前途問題」,觀點受攻擊的不知凡幾,筆者從不反駁、申辯,每天埋首書寫,查找不足、尋覓新意,寫多雖不一定錯多,但有錯難免,惟聞過即喜,或更正或辯正,從無壓力,這情形有類當老師的會有教學相長的長期得益。
$ X3 g2 |- f7 u% |) ?/ g; y9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英國詩人白朗寧有云:「無知不是無辜,是有罪」(ignorance is not innocence but sin),不輟寫作不但令筆者的求知慾不會早衰,而且自信對所書寫的題目不算「無知」,因此,當看到《人日》指筆者「把已證實為『謬論』的理論奉為圭臬」時,真的大吃數驚,反應這樣大,皆因不相信自己如此「無知」──十一日拙文用了相當篇幅,述說巴思蒂亞「破窗謬論」早失時效(巴斯蒂亞生時則非常有效),何以《人日》仍說筆者奉之為必須遵循的規矩和法度?!5.39.217.77:8898* a3 h- d+ _! M2 l: x- ^& I; V( V
公仔箱論壇8 y T; V- d1 G
百思不解、繞室徬徨,終於想起張君也許嫌拙文太長,跳讀而未細讀,又或擅將馮京作馬凉,誤以十九世紀法國學者的「破窗謬論」當作二十世紀美國政治學者和罪犯學者合撰的「破窗理論」(詳見徐家健教授二○一三年八月五日在「經濟3.0」專欄的大作〈兩個破窗謬論〉;那是佳作,錯過的讀者不妨找舊報細讀)。「破窗理論」指警方若要嚴打罪行,必須對任何輕微的罪行持「零容忍」態度,比如「一棟建築物出現幾個破窗而沒有及時修葺,罪犯便會以為打破其它窗戶也不會帶來嚴重後果」,因此「破窗不(及時)更換」會招致這座建築物遭受更大破壞。換句話說,警方要盡早肅清輕微罪行以杜絕嚴重罪行的發生,可惜這種「理論」,很快被經濟學家證實為「謬論」。張君心有所繫的也許是二十世紀美國的「破窗理論」,因此認為不應姑息香港抗爭者(建制口中的「暴力分子」)任何毀壞公物的行為……。無論如何,筆者並沒有「把已證實為『謬誤』的理論奉為圭臬」。
' z& t6 \9 ?! V3 O" e公仔箱論壇
& k7 ^ r; }) Q7 _
) h7 x+ _- b' \* ]& G% D* H# |5.39.217.77:8898+ c1 a3 W0 O+ M2 P9 a, B
$ U4 S+ I9 Y' A$ v2 p/ I% h
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V/ p( n7 B; W5 o; c! I
a* f$ J1 E4 I! I# m8 m1 E3 j6 l
- H0 m) _0 a( \4 P7 b公仔箱論壇要回應張慶波的大作,不難,因為十一日的拙文,對張君提出的「指控」,已有正確卻可能不夠詳盡的解釋;這裏撮要重複拙文的觀點,以正視聽。tvb now,tvbnow,bttvb% f) Q5 t" W& Y3 L( U
& q& b- u5 R3 Y3 F9 e5 Q4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n1 h, k0 ^1 I' }$ G公仔箱論壇甲、世界經濟「下行」,加上有警方無差別毆打示威者及路人,促使多國政府提醒國人來港旅遊的風險,還有人民幣滙價「下行」及北京政府不希望同胞來港見反修例抗爭示威而「學壞」,內地來港自由行的人數急挫,在所難免。所有種種,令香港經濟上自機場「客量」下至街邊小販生意,大遜從前。不必諱言,規模不小且持續不輟的上街抗爭示威,對涉事區域的門市生意以及交通等都帶來傷害。兩害相加,香港經濟遂受重創。tvb now,tvbnow,bttvb* h. |% I( |6 Z; k" F# k
# j: l7 W: ]+ T$ _0 A+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I& e$ ~7 X! M5 i: W* i0 z
乙、在政府財政豐盛的條件下,為重建、維修被頑童(刁民?)毀壞公物的開支,有助GDP增長,是不易的事實,筆者絕無說過「政府庫房『有的是錢』便允許暴徒肆意妄為」,相反,筆者認為勇武抗爭者這類有損公益的行為,是否犯法,有待執法當局決定;看情形當局秋後算賬的可能性不低,而出手輕重將與《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能否立法成反比──如通過,料會嚴刑伺候,若無法通過,《法案》等如懸劍(達摩克利斯之劍),北京對香港的抗爭者便會出以懷柔手段,希望懸劍不會「直插」建制的心臟。眾所周知,毀壞公物的行動,合法與否,有待警方提控、法庭裁決,但只要庫房有盈餘,這類行動有利經濟增長,是必然的。
0 d5 ~. l& J% N% O+ T Y( ~公仔箱論壇
( a: ^/ t6 W D2 \0 y% ?: S9 O公仔箱論壇% | U. j3 c$ h4 D9 e0 S
丙、「打砸燒毀財物就可以促進GDP增長,為什麼各地沒有把打砸燒列為經濟振興舉措?」回答這個問題,應從「GDP ABC(入門)」說起。稱國家收入為GN(D)P的,是一九七一年諾經獎得主庫茨內斯(S.Kuznets,有點湊巧,其論國家收入與經濟成長的巨構《現代經濟成長》〔Modern Economic Growth〕的中譯者正是筆者),GDP雖然為各國採用以衝量「國富(經濟力)」,但八十年代開始,其能否充分反映一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便受到經濟學界的質疑,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六及七日本欄的「國家收入與人民生活」系列(收台北遠景社《情迷失信》),詳盡述說GDP的不盡不實和缺陷多多:「不少經濟活動因為交易方式改變而『漏網』,一些根本可能是浪費的公共部門活動,則會增大GDP數字。」本欄當時舉了兩個非常「貼地」的例子:「筆者剛在停車場看到一個與GDP有關的景象。一個專業洗車工人代東主洗車和一名菲律賓女士替主人洗車,車主付給前者的代價是洗車工資、用水和洗車(及打蠟)材料的消耗及工具的損耗;後者對車主沒什麼分別,只是少了工資支出,因為洗車的工錢已包括在女工固定月薪之中。非常明顯,如果車主都請專業洗車工人負責其車輛的清潔工作……,這一『額外』支出,會使GDP上升,反之,如果大家自己動手,或由支取固定工資者動手則無助GDP的增長……。」另一例子是「天天塞車」,汽車「舉步」維艱,不時因前路不通而停車,消耗於交通學者所說的「移動泊車」(Moving Parking)的汽油和維修(及折舊)費大增,因此,塞車愈嚴重GDP愈高,但生活質素愈差!還有,假設人口一百的甲乙兩國,其GDP都是一百元,即她們的人均GDP為一元,在這種情形下,兩國人民生活水準應該一致;事實上不然,因為甲國每年國防預算五十元,乙國則沒這類支出,結果是甲國人民的物質生活享受僅及乙國之半;當然,甲國人民比乙國更有安全感,可惜「安全感」無法量化!
8 R7 p* a# R( F, J, ]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T9 y7 E5 F6 U0 O9 _/ u
tvb now,tvbnow,bttvb/ h2 v' b7 r9 t' l" v! S. ?$ O+ M
上舉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說明唯在非民主國家的好大喜功領導人,才會為GDP增長訂下目標,而為達目標,什麼可以促進GDP增長的事都會「上馬」。內地多處無人煙的「鬼城」,便是為GDP達標而建;佐治.梅遜大學經濟學教授森拿(S.Sumner)在近作〈橋樑和隧道的國度〉(Land of Bridges and Tunnels),指出全球有一百座「高橋」,而貧瘠的貴州便佔其中的四成即四十座……。「鬼城」和「高橋」的興建,令GDP符合領導人的「預期」,但這對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何助益?那解釋了何以在受「無形之手」指引的國度,不會出現「打砸燒毀財物」以促進GDP增長的原因!公仔箱論壇5 q! ]: W5 N6 r+ a. k& F' O, P
- K$ o; |( M. d6 C5 B5 w9 u6 T公仔箱論壇4 ^. m% `9 y6 ?; _9 p+ P
5.39.217.77:88989 J7 ~7 F, |3 P: Q* H2 t" K/ Z9 i
" d4 c9 i1 f$ m( Q! i2 ~tvb now,tvbnow,bttvb*編者引述一位未具名的「網媒評論員的批評」,指出「林行止的文章不過是炫耀自己的經濟學知識,但如果懂行的人一看,更多的是看到其觀點的誤導性,甚至是陰險」。筆者雖未讀此「批評」全文,仍要回應這段「引述」的兩種「觀點」。第一、筆者在一九八八年九月三十日的〈三則經濟寓言一語道破玄機〉(收台北遠景社《從此多事》),便詳說「破窗謬論」,三十多年後重提,與「炫耀」扯不上邊(沒什麼可「炫耀」,才會翻炒舊作);第二、筆者誠心希望這位評論家能為文提點他得出筆者「甚至是陰險」有何根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