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明報社評: 千年宋元遺蹟毁棄 考古處理愧對歷史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4-5-13 07:03 AM 編輯 5.39.217.77:8898" Q3 a8 a1 x7 S; t! g7 d" Z* Q

9 Y) n& y" |5 Y( S3 X, M; u明報社評: 千年宋元遺蹟毁棄 考古處理愧對歷史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8 ^" J" W6 E" o

# T: A6 {& j( j6 U- F4 z: x3 ?tvb now,tvbnow,bttvb

1 c; W9 ^+ {; q! a6 ]9 htvb now,tvbnow,bttvb政府聯同港鐵向九龍城區議會交代沙中線發現宋元文物與遺蹟處理的跟進情况,表面上,政府與港鐵就保護遺蹟做了工作,不過,就考古範圍之廣、考古發掘未顧及點線面與超過200處遺蹟已經被毀棄等事實,除非當局提出確切證據,證明迄今處理得當,否則有理由質疑有關方面為了不影響沙中線工程進度,毀掉難得的千年宋元遺蹟。今次考古發現,本來為改寫香港歷史提供信而有徵依據,事態發展卻出現徹底埋葬歷史的結果。這次考古災難是極大遺憾,損失無法挽回,相對於曾經同是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香港於人文建設、打造歷史身分,又有不如。公仔箱論壇0 }1 O, S: v: ~8 T

, {: [) G% G  I5.39.217.77:8898

" c  N3 D" f) B+ A+ r8 B- D(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新加坡藉考古發現  國家歷史推前500年
# w8 T" t# R+ A9 o/ U" Z; c4 B公仔箱論壇6 E9 f+ u& [2 ?2 _" n5 M
新加坡國立大學有美國考古學學者,過去30年在當地考古,發掘出大量古物,重約8噸,其中古物有遠至14世紀來自中國、印尼等地,這名學者著書立 說,以大量實物證明當時新加坡已是「蓬勃跨國貿易樞紐」,估計當時已有約1萬人口,力證當時新加坡有一定繁華景象,並非如18世紀初期英國殖民地官員所描 繪的只是一個馬來小漁村。新加坡政府將因此修訂中學歷史教科書,把該國歷史推前500年,藉此推動社會認同和集體回憶,使新加坡人認知自己的歷史遠比英國 殖民史深厚,有更多的中國和馬來等多元文化元素。
, D9 }  w/ X  M# ~0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5 T* y8 `* p3 [% {5.39.217.77:8898香港歷史在殖民地年代,有一個主流說法,即是1840年清廷割讓給英國的香港,只是一個小漁村,然後逐步發展成為現在的國際大都市。沙中線今次考古發現,有助重新梳理19世紀前香港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景况,對港人身分認同提供歷史視角。這次宋元古物遺蹟出土,本來香港與新加坡一樣,享有一次建立歷史論述的契機,可惜事態顯示香港極可能與歷史擦身而過,無緣藉着千年積澱去強化與中國的紐帶。5.39.217.77:8898. t4 Z4 d- j5 l9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 L, o: Y  }  }2 j3 h
這次沙中線考古發掘,當局有意無意之間引導市民聚焦於一口宋代方井,其實這次考古發現成果遠超於此,可能較1950年代發現的李鄭屋漢古墓還重要。 只是,現在沙中線考古的景况,使人唏噓不已。中期報告列出15萬平方呎範圍(約兩個標準足球場大小),除了普通器物裝載了1000多箱、重要器物約3700件,超過200處遺蹟,包括4口圓井,已經被認為文物價值不高而搗毀。
  |6 G! B( a# }9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E: y5 ]$ @, J, |( `" x已完成的考古發現,現在現場實地看得到的只有兩口宋代方井、一些房屋建築遺蹟和溝狀遺蹟。在這個偌大的考古工地,方井只是一個點,有理由相信發現的 6口井,加上建築遺蹟、墓葬等,顯示這裏有不少人聚居,遺蹟與遺蹟之間可以連接成線、結成面,即是點線面聯成一起,把1000年前的人類生活作息空間,重 現人間。只是,除了兩口方井和少許遺蹟,其他都已毀棄,成為沙中線的工地,歷史痕迹在這裏永遠消失,可惜得很。( q! ?  Z8 t" J" G% A
5.39.217.77:8898$ g/ w% H8 X/ r: R  ]; J, E
大部分遺蹟未獲保留,聽到的包括文物價值不高、「已經被擾亂」,為了發掘最底的宋元文化層,移走上層的明清、民國等遺蹟等,這些說法,表面上言之成理,但是有專家單就被毀古井而言,質疑已被擾亂、不美觀而毀棄的說法,認為按此邏輯,豈非因為一個朝代的歷史「唔靚」也可以略過不提?當然不能這樣。因為 無論如何,那是歷史的一部分,古井的歷史價值在於展示前人生活點滴,不能以外觀決定保留與否。
# n; T/ ]2 m7 N5 w/ r0 d2 r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O+ @$ h( ^8 X7 N
政府、港鐵與相關人等就沙中線考古的說法,講得語焉不詳、不盡不實,很難讓人相信已經盡到保護文物與宋元遺蹟的責任。除非各方面提出確切證據,證明偌大一片考古工地,只保留兩口方井和一些遺蹟,並無其他考慮,否則,考古顧問由港鐵聘請,並非全面完成考古後才決定工程處理,還有考古與興建沙中線基本上 同步進行等做法,都會使人對毀掉千年宋元遺蹟是否恰當,抱極大疑問。政府和港鐵須公開考古專家和相關文件,讓有識之士檢視研判。/ l/ i. U+ X4 {2 D/ _# @
公仔箱論壇3 c. s) h+ {- p1 F- H( F) C/ A
現在僅存的其中一口方井,在建造中的土瓜灣站內,處於工程時放鑽挖機的豎井位置,路政署工程師認為改走線近乎不可能,最有可能選擇是改土瓜灣站設計,在站內展示古物。遺蹟最理想在原址展示,這口方井是少有的宋元前人生活實物,務必原地保留,不應該擇地遷移,勿再加添破壞文物、切斷歷史的罪孽。9 C. _% E9 r" p/ E3 s) l& j

' C5 h% B0 K( `$ ^. C9 B
公仔箱論壇) N. U+ w2 j4 V% R5 P
請學者專家修香港史  確立港人身分歷史紐帶
% _: S( t# C/ a% c3 Htvb now,tvbnow,bttvb

. |' a  C4 X( Y4 D. f公仔箱論壇另外,歷史學家以唐朝就在屯門一帶,屯兵二千,說明約1300年前,香港新界並非無人聚居;今次文物遺蹟出土地帶,宋代叫古瑾圍,兩個皇帝曾南逃來此停留,後遷移到淺灣(今稱荃灣)等,進一步印證了前人足迹與香港歷史的片段和傳承。5.39.217.77:8898' h% g/ K) `% f+ ?; q% Y

- c0 z4 A2 ~' m* Q7 D8 \4 s# V+ g我們認為,政府應該請專家學者研究修繕香港歷史,公正客觀地呈現香港的歷史面貌,確立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端其中一個對外的窗口,正如現在一樣;另外,藉此確立香港人自古以來都是中國人的身分,就香港與內地融合,加添歷史紐帶。
2 s2 A1 U& c7 Q5 N4 N6 c. A: T1 X  S5 x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