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4-19 11:15 AM 編輯
$ S9 l# Q5 U5 N( g公仔箱論壇
- F- \# ?; o( |6 b# Ctvb now,tvbnow,bttvb陳景祥: 碼頭工潮為何曠日持久
* h# u7 a' \$ V: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g% [, M1 A2 v3 i6 L& X* htvb now,tvbnow,bttvb8 B8 }; J; Y) _% Z) X" y
碼頭工人罷工曠日持久,執筆時(4月17日)已到第三星期,勞資仍未談出個結果,我本在上周準備以此為題寫一短文,但被戴卓爾夫人之死「引開」了,以為事隔一周,風波應可結束,事實不然。眾所周知,戴卓爾夫人上台的第一張成績表,就是馴服工會,事隔三十多年,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英國罷工和今天香港的工潮有沒相同或相異之處?有沒有「前車」可供「借鑑」?5.39.217.77:88984 c7 \; ]7 L$ A3 e
5 n+ s! E/ U) J" s0 u3 C5 z+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讀《信報》有關碼頭工潮的分析,大家應對事件的來龍去脈和不同角度有所得着(林行止專欄和「經濟3.0」三位年輕經濟學者的文章應為必讀),可再發揮的餘地已不多,然而這場工潮至今有若干未解之「謎」,我認為仍值得探討。5.39.217.77:88986 k3 ^" b+ j6 v* `
+ [# G/ P, @: D4 ^" ]/ l6 h5.39.217.77:8898首先,工潮得到的支持算得上熱烈,例如籌款得到五百多萬元,輿論也算是同情工人的訴求,但事件始終無法發酵成為社會抗爭,政黨相當克制,其他基層組織及社會團體也僅限於聲援,具體行動則欠奉。本周初有十多名學生苦行撐工人,但聲勢跟菜園村居民反高鐵,或反對拆皇后碼頭等事件比較都要「冷淡」得多,到底原因何在?tvb now,tvbnow,bttvb1 K. V. B3 B# o: N$ @, B$ q0 _
& X# o( ]3 C0 B$ j: g6 [7 K
其次,資方包括營運商HIT和四家外判商都採拖延策略,按兵不動,不急於要求工人復工,反映他們認為罷工對整體貨櫃運輸及貨物交收並未造成嚴重影響;但與此同時,有報道指因罷工而令部份貨物無法送出碼頭,對市面供應造成壓力,到底哪個版本可信?事實是普羅大眾並沒感到市面上的供應因碼頭工潮而受影響,是否反映罷工的人數未成氣候,還是營運商應變有方,故此不打算對工人的要求讓步?如果數百工人罷工未足以擾亂碼頭的運作,工人手上還有什麼牌可以跟資方對峙下去?
, k$ s1 m" c8 t9 t" b
/ M+ _" ~" P2 v還有,組織罷工的職工盟一直都把矛頭指向政府(勞福局和勞工處),斥其辦事不力,無法撮合勞資談判出一個結果;按道理,傳統上工運是跟資本家抗爭,矛頭應是針對資本家,為何職工盟卻一直以政府為首要鬥爭對象?tvb now,tvbnow,bttvb9 |( ?2 O* S. S6 V! q% R% V$ B B
: S. d' Q1 M% D. O2 _) A在網上找到一篇名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勞工運動〉文章,「作者單位」是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文章是以勞工運動理論分析上世紀90年代中期冒起的「反血汗工廠運動」(anti-sweatshop movement),其參與的主力除了工會,還有人權、消費者和宗教組織,學生等,運動已非單純為工人爭取權益,而是以著名品牌公司為批判對象、借助消費者和媒體的力量,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要求在全球範圍取消血汗工廠,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公正、民主及和平。我不是勞工專家,但此文提供的分析架構,有助解答我在上面提出的幾個「謎」。公仔箱論壇5 S. \/ J9 q+ T6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N) S/ P% ?% p! g7 T+ z
按照「反血汗工廠運動」的工運邏輯,工運不再以針對資本家、爭取工人權益為首要考慮;當然,要求加薪、改善工作環境及其他待遇,仍是工運的重要訴求,然而隨着全球化令大資本家的生產線可以覆蓋全世界、靈活調動,令傳統罷工行動產生的殺傷力大減,工運於是要變身為社會運動,以促進更廣泛的公正、平等為號召,而不是狹義的工人權益。tvb now,tvbnow,bttvb; x( d2 P8 E7 J6 ?
5.39.217.77:88980 z, K7 w3 n) W+ Q6 S
香港已經轉型發展成高度向金融及服務業傾斜的經濟體,勞動大軍習慣「流動」,轉工是家常便飯,轉行也是常態,令以企業和行業為單位的工會難成氣候;仍有行會特質的產業如建築、運輸等,由於難以輸入外勞,機械化是大勢所趨,也令這些行業的工人議價能力不高,也許這是當前碼頭工人罷工遲遲未能解決的底因。
) k( e; `# r5 U* m+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C6 o: d( A6 l# _/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馬克思「全世界無產階級團結起來」的號召,在全球化之下理應更易實現,但事實卻相反,工會作為傳統勞工運動的組織主體,正面臨急劇銳減;英國的工會入會率從1979年的55%,到2000年已下降至30%;工會力量向來較歐洲弱的美國,私人企業的工會會員更不斷減少,1954年美國私營經濟部門中有39%勞工加入工會,到2003年入會率竟降至8%。我找不到香港的相關確實數字,但本地工會因政治傾向不同而裂生成不同工會,像碼頭工潮談判,就有職工盟、工聯會、勞聯等參與,令工會勢力更分散、更薄弱。公仔箱論壇; {; L0 Q j7 [; o& Q% G/ y$ ]+ z# F
8 N" t& r( {! \) i; _% i7 ~有關營運商的角色,HIT在內地經營多個貨櫃碼頭,有足夠網絡支援貨櫃的處理和轉運,HIT所屬的和黃在大陸有九個港口的投資,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港口投資者,掌握內地四分一的貨柜吞吐能力(參考:www.cnaas.com.cn) ,持有鄰近香港
2 i: G( O8 U+ B3 \! @$ Q/ Z5 e公仔箱論壇的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一二期股份48%。
p5 W' _! l4 N2 q' J5.39.217.77:8898) y( o7 {, u; V. T1 q7 ]$ T0 |3 U
而據資料顯示,去年12個月除2月和3月,其餘有10個月貨櫃運量都呈負增長,今年2月、3月亦如是;換言之,工人罷工對碼頭營運商造成的壓力有限,對工人要求加薪二成,也自然難以應允。本地的營運商早就對興建十號貨櫃碼頭興趣缺缺,如果罷工工人堅持偏高的加薪幅度,會談很難得出結果。tvb now,tvbnow,bttvb) {* z4 a- {) T& A! p4 v6 J
% r% |8 ~2 j4 b; L. D公仔箱論壇至於職工盟把矛頭指向政府,相信是有關的工運搞手明白,「資方強硬」背後是他們寧願承擔當前的損失,也不願讓步答應罷工工人的要求,職工盟唯有拉政府作中間人,逼資方返回談判桌。
! E2 `1 j W! T% d/ h9 |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K& {: o- _/ j x p7 o" H
這幾年發生的工潮如紮鐵工人、搬運蒸溜水工人罷工抗爭,雖然規模和聲勢較大,引起社會關注,然而解決之後,一切又「回復正常」,工會既無法借勢壯大,工運也一如以往,很快就由鬧哄哄轉歸冷清清。香港實行最低工資之後,勞力密集的行業正逐步走向自動化、機械化,企業減少員工數目,結果是工人的議價能力更弱,這次貨櫃碼頭工潮已看出端倪。5.39.217.77:8898$ c- |; R; v2 U( U' }6 S; A
0 z% m, Z; [+ j$ D+ @% e$ ~$ f7 D#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