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嫻威尼斯封后戲裏戲外 賈選凝. o) t7 }( e2 f4 w
《桃姐》選取了主僕情題材,由最擅長掌握人情品味的許鞍華執導,加上女主角葉德嫻「感人至深」的精湛演出,被譽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絕唱,而這種小而精、以情制勝的人性探索,可以是港產片走向國際的最新起點。# J+ f* _* h: l' G
公仔箱論壇9 S$ l' S% Q/ ?# s0 ]9 h
意大利當地時間九月十一日晚,第六十八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各大獎項揭曉,華語影人滿載而歸。香港老牌女星葉德嫻憑藉在許鞍華新片《桃姐》中層次飽滿的表演,擊敗奧斯卡影后凱特.溫絲萊特等大熱人選,奪得影后,這也是繼一九九二年鞏俐憑《秋菊打官司》奪此殊榮後,華人女演員再度揚威水城。而攜《人山人海》以「驚喜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的中國大陸導演蔡尚君,也爆冷擊敗了波蘭斯基、大衛.柯南伯格等影壇大師級人物,摘獲最佳導演銀獅獎。此番捷報,不只令近年在幾大世界電影節上頗為低迷的華語影圈為之一振,更令港產片藉著傳統人文情懷的素材,在國際視野中重煥光彩。
; d @7 F4 H" x
# w( A% d+ l6 c1 z5 }4 R: F# P _: K以人命名的《桃姐》,改編自香港影人李恩霖(許鞍華的友人,也是該片監製兼編劇)與家中保姆的真實故事。家傭桃姐傾盡畢生,侍奉富戶一家五代六十餘年,昔日的大家族時過境移,如今人單影隻,家中唯剩桃姐和自幼便受她所照顧的大少爺(劉德華飾),兩人之間的情感,早已超越主僕、勝似母子。桃姐年老後患上中風,被她照顧了一世的大少爺,則在其生命最後一程中,轉而成為她的「照顧者」,為她養老送終。
/ x* C5 `. X7 ?5 ] Q+ U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9 C& k' K t4 k
《桃姐》選取了港產片中難得一見的「主僕情」題材,將一位小人物的生命悲喜劇刻畫得淋漓盡致,被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盛讚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絕唱」。其實,在「主僕」與「母子」之情難分彼此的人文關懷背後,該片更對根植於儒學傳統的中國式美德——不離不棄「忠僕義主」,作出具顛覆價值的解讀。
4 h! h% f& X: ~# I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 f; d/ u, O, E, x
儒家思想在幾千年封建統治中,都被視為維護權力機制的綱常之道,「忠」,是被儒家所推崇的最高行為準則與道德品格,即所謂「眾德之一」,在傳統價值中地位不可取代。帝王將相階層講求「忠臣良主」,到了平民百姓之家,則變為相對而言感情互動更豐沛的「主僕」,但歸根結底仍是牢不可破的權力關係。作為一種身份與職業之綜合體的「僕」,在中國大陸因新中國成立而一度消逝,在香港、台灣則被家務勞動市場的全球化浪潮所沖淡。如今,「幫傭」只是一份工作,再不會有「桃姐」這樣的「住家傭人」,願將自己的全部人生,無私奉獻給「主人」的家庭。
0 p5 V9 z7 }0 z5 v8 U Wtvb now,tvbnow,bttvb
1 }. ~) Q) c1 ~: k( n4 m* \9 j公仔箱論壇顛覆中國文學的主僕關係公仔箱論壇) V4 Y |! C3 x5 _4 i
中國文學中,「僕」,更被賦予了含蓄、壓抑又情深意重的想像。古典名著如《紅樓夢》中塑造的「焦大」等形象自不必說,當代文學範疇內,對「忠僕」之情結格外深厚的便屬白先勇。《桃姐》很容易使人聯想起白氏筆下《思舊賦》中的順恩嫂——同樣是年邁患病、死亡近在咫尺的女僕,同樣鞠躬盡瘁地「侍主」,同樣細膩寫實的藝術手法,但感情基調卻全然不同。
( g6 h: s1 ^" g! r, jtvb now,tvbnow,bttvb
" ?2 }* I$ c. E7 F1 ?9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思舊賦》對「僕文化」的懷戀,影射出的是對舊中國階級秩序的悼念。病入膏肓的老僕,仍要為主人的「夢中所託」,前來為少爺「送暖」,主與僕的關係始終是「服務」與「被服務」。而《桃姐》則正好相反,主僕間的權力關係被徹底調轉——少爺反而「照顧」起勢微的家僕。催人淚下的,不再只是傳統價值中的「忠」,更有著回報反哺的「義」,舊式的「不離不棄」被解讀為一種雙向的、公平的、現代的全新溫情關係。這便使舊文化中「主僕」這一封建的、政治不正確的、被視為「壓迫與被壓迫」的不平等關係,被巧妙置換為一種「去糟粕化」的、人情味十足的、具有普世感染力的「人性價值」。
. T& M, ]6 Z4 r; E$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j% u0 q! T: w. q, S; \
「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這對於近年來被頻頻詬病失卻主體性、喪失本土創意的港產片而言,似乎格外艱難。作為當年香港新浪潮創作者中屈指可數的留守導演,許鞍華一向以對人情滋味明察秋毫而見長。她懂得怎樣立足生活、怎樣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冷靜抽取令人動容的情緒節點,並以白描方式加以呈現——平淡之下,卻蘊含了「情」的驚心動魄。
9 u' U1 W' G, C, y* q5.39.217.77:88982 V! D. i @0 F) e$ H
《桃姐》在威尼斯首映時,贏得現場觀眾共計十五分鐘的兩度掌聲不絕,已息影十五年的葉德嫻此度復出,更一舉征服一眾西方媒體及影評人——《衛報》獻給了她「感人至深」這份量十足的簡潔讚美,而權威電影雜誌"Screen"則稱她的演出「自然而不造作」。作為片中的靈魂人物,葉德嫻以善於詮釋「底層人物」的表演功架,賦予了「桃姐」生命與情感的厚度。
$ p! G& Z3 E% k; B# C7 x
* A8 u, e. l* a q: V6 f0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葉氏與劉德華這對「母子檔」的情份,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香港無線電視台(TVB)劇集《獵鷹》中已締結,但真正令觀眾記憶猶新的,是一九八五年的電影《法外情》——片中葉氏飾演劉德華的生母,歷盡劫難與坎坷生命之卑微,被她呈現得鞭辟入裡,使人無法忘懷。此後兩人更合作過多部作品,戲裏戲外,「母子」角色早已駕輕就熟,更因劉德華此次身為該片投資方之一,葉德嫻無疑是扮演「桃姐」的不二人選。兩人不但於春節期間一道前往「老人院」實地探訪,更與一些昔日「住家傭人」見面攀談,以獲得對角色的真摯領會。
+ k/ d& d# P0 G公仔箱論壇
/ ]6 k D( e& ^( @3 I1 p/ n葉德嫻爐火純青的演出,還原了許鞍華本人對老一代「女傭」群體的熟悉記憶——她接受中國內地媒體採訪時坦言,自己兒時,家中也有這樣一位很疼愛她弟弟的女傭,是家傭、卻更似親人,即使早已退休卸下了「傭人」身份,仍會在逢年過節時買昂貴的禮物來看望他們。而這些無親無子、孑然一身的老傭們所面臨的共同晚景,便是住進老人院,平靜孤單地面對生命的衰亡——但所幸有了《桃姐》,它在向這個被歷史洪流所遺忘的社會群體致敬之同時,也帶出了對香港社會日益加劇的「老齡化」問題審慎的反思。
/ v2 l# p" C, ?2 t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X7 n) y" Q0 d
一部投資只有三千萬港元(約三百八十五萬美元)的小成本文藝小品,卻以嚴肅的熱忱,為香港業界注入了強心活力。國際電影節的獎項,當然並非是判定作品素質的最高標準,但卻的確能構成一份振奮影人鬥志的憧憬,和一種腳踏實地「關照現實」從事創作的思維範式。
. ?$ p$ N% s8 N: W/ o5.39.217.77:8898
% T/ |% A% b' m* E' T/ |香港電影人懂得講好故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7 z3 G# I# T
港產片在如今這個資本膨脹、商業至上、腹背受敵的年代,再無法重溫黃金時代的高產,但在「小而精」的格局內,以情制勝,卻是香港影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他們比其他華語地區的創作者,更懂得如何在有限的敘事空間中講好故事、收服觀眾。《桃姐》承載了經濟起飛之前老一代港人的勞動記憶,卻更代表了今日港人生活中易被忽視的老齡弱者,故而彰顯出寫實主義題材從未過時的能量。它令人重新與「香港風貌」相遇,從中感受社會變遷下真實的人性力量,和看似宏大卻又最尋常的生死議題。
( D I4 X3 V3 s, T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_ w: u% ~; |' V G. K, {
在威尼斯重揚香港之名,不代表出路,僅代表起始。這樣笑中帶淚的起始,正如港產片悲中帶喜的發展趨勢,既聚焦了榮光,又引發了沉思——但最終都只為著以頑強的生命力,再度整裝待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