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我國的所得分配改善了嗎? 工商時報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8-29 08:25 AM 編輯
7 B' U' m" h: x
0 Y; r* u% H1 H5.39.217.77:8898我國的所得分配改善了嗎?  工商時報
4 L4 r" {" Z/ V(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C4 z# A# y0 a% m) L, c# f

3 Q7 }3 G# J+ j8 M公仔箱論壇行政院主計處日前發布
99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這份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的所得分配已獲改善。惟綜合調查報告裡有關所得的定義、政府重分配的方式、調查的樣本及國內總體的財富分配環境加以研判,在在顯示我國的所得差距擴大問題依然隱憂重重。

% Z$ F  a% O# I+ Q! Y
6 S2 o' q9 W$ w- P- f根據主計處這份報告,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排序分為五組,前
20%的家庭(最高所得組)平均所得為178萬7千元,後20%(最低所得組)為28萬9千元,五等分位的高低所得差距為6.19倍,這個差距已低於98年的6.34倍;近日府院高層紛紛對此發言,以為台灣所得分配已獲改善。這顯然是過於樂觀,也是對家庭收支調查的欠缺瞭解。

' g1 p, L0 Z# j3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r% b0 Y- G4 C6 a$ _6 T
許多人看到所得差距改善這項調查結果,心中一定會有疑惑,因為這些年國內工作貧窮的現象日益嚴重,已是眾所周知。從官方統計也可以發現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在過去這一年持續升高至
11萬多戶,比97年的9萬多戶高出不少。在低收入家庭持續升高下,所得差距怎麼會縮小?
. P6 {! `& ^! \6 f
tvb now,tvbnow,bttvb. E, R% h3 |9 O/ z+ N  {& o
原因就在於政府透過累進稅及發放各類福利津貼所進行的所得重分配(
income redistribution),99年政府採重分配之前的原始所得差距為7.72倍,仍是歷年第3高;但經政府透過財政收支加以重分配之後,降至6.19倍,政府重分配的作為讓差距縮小了1.53倍。政府基於社會正義而採取重分配的手段,本應給予掌聲才是,但若細看重分配的內涵,我們實在要替馬政府感到無比的憂心。
' A: \2 Y& O" ]: K3 h9 c
* e' h. I" T% d, A/ o  @, D- D
因為,所縮減的
1.53倍逾九成來自社福支出的效果,賦稅效果不及一成,極不相稱。歷年來我國政府的重分配皆著重於發放社福津貼,兩黨執政期間都不斷地加碼各式津貼以討好低收入者,另外又不斷地降稅以討好有錢人,才會出現這種極度扭曲重分配模式。試想,沒有稅收挹注,每年數千億元的社福預算從何而來?如此兩面討好的政策豈能長久?又豈能不陷財政於危機之中?政府的所得重分配手段本來是要匡正市場分配的失衡,但如今反而造成財政失衡。希臘諸國的財政危機讓我們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沒有租稅正義的社會正義,根本不是正義」,最終引來的經濟災難,如今已是歷歷在目。
, X  K3 k& m7 ]! R8 b
公仔箱論壇+ L7 @# L4 ?1 c* p/ N; \
從民進黨執政時代直到近年國民黨重新執政,這十年兩黨大方地調降土增稅、遺贈稅、營所稅、所得稅,表面上皆大歡喜。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政府在沒有稅收支應下,年年舉債、釋股、賣地籌錢,如此還不夠,近期又擬設置容積銀行準備開始出售容積,然而這些籌錢的方式後患無窮。令人扼腕的是,原本單純的所得分配失衡,如今竟已演變成財政失衡、都市環境失衡,政府短視之為害,莫此為甚。

) V: h, e4 K7 ^  [2 T" |9 `2 L: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39.217.77:8898/ |! @5 ^+ ]4 x" G) U
我們從本次的調查結果還發現,前20%的高所得組可支配所得竟降至近九年來最低,這也與一般人的理解有不小的差異。別的不提,過去這一年台中港通關進口的賓士、BMW、保時捷等名車所形成的車海,早已名聞遐邇,進口名車數量之多更是蔚為奇觀,據聞車商的訂單已接到手軟。由此研判,若非有錢人的所得大幅成長,如何會有這一景象?這說明官方的家庭收支調查,低估了高所得家庭的收入。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 F' N( ]5 r) X" u
5.39.217.77:88980 e2 n0 _2 ^) N# d' ^
家庭收支調查低估高所得者的收入原因有二:其一是有關所得的定義,這份調查所定義的可支配所得並不包括資本利得,因此買賣房屋、股票賺取差價的龐大獲利全數不計入其中。眾所周知,資本利得是有錢人最大的收入來源,捨此不計,官方所公布的所得差距怎能不低估;其二是家庭收支調查的樣本數過少,也是造成估計誤差的另一重要原因。民國
81年台灣家庭總戶數529萬戶時,抽樣數是1萬6千多戶,如今全台戶數升至784萬戶,反而僅抽取1萬4千多個樣本戶,吳內閣如此吝於給予統計單位經費辦調查,如此而欲提升政府統計品質,豈非緣木求魚?

" Q4 A/ u: S$ v  X5 F1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9 G) @1 T( J( w
綜上所述,可知所謂
99年台灣的所得分配已經改善並非事實。政府如果真想明白台灣的所得差距,我們認為首先要修正家庭收支調查中有關「所得」的定義,將資本利得納入,事實上美國在評估所得差距時早已納入資本利得了;其次,政府必須編列更多預算支援這項調查,調查的樣本數至少應達到失業率調查的兩萬戶才行。如果這兩件事都辦不到,那麼國內所得分配的真相恐怕永無大白之日。而在缺少真確的所得分配資料下,政府自然難以對症下藥,如此而採取荒腔走板的社福、減稅政策,反將陷台灣於更大的社會及財政危機之中。是非利害我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希望執政當局也能儘速做出智慧的抉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