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人民幣國際化 化解美債風險  信報社評
8 y4 L" I4 F; L- x! _! x  S
- v% k$ v% E$ c3 M7 D6 U" @2 C$ }

2 w, r# p( q: b0 w6 \4 ~6 b5.39.217.77:8898中國坐擁三萬多億美元巨額外匯儲備,卻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局中,原因是截至五月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一一五九八億美元,而對外的金融資產中,百分之七十一為美元儲備資產﹔換言之,中國的外儲已被綁在美元的戰車上,隨著美匯指數的持續貶值,帶來極大的風險。
/ k0 Q2 v$ t5 x  _-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B7 G* [4 |/ X2 y% p) H& b
美債違約危機仍未過去,因為即使提高了債務上限,但所暴露出的經濟復蘇緩慢曲折,早晚會令美國再推QE3以救亡,從而最終導致美元信用崩潰。即使未出現這種極端情況,但變相再印鈔的舉措,隻會推高全球特別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的通脹壓力。而大宗商品、貴金屬價格暴漲,構成殺傷力非輕的輸入通脹壓力,加上內地自主調控將無可避免令第三季經濟增長放緩,可能陷入「滯脹」重燃的漩渦中。公仔箱論壇7 J' I8 |- V4 P
tvb now,tvbnow,bttvb4 e3 c% Q0 Y! l* B! k( q* A, `# F3 V
美債違約危機雖暫紓一口氣,但卻為過於傾斜依賴美債的投資模式敲響警鐘,亟須加快改變目前龐大外匯儲備的投資模式及思維。
3 f) x. x" {6 H2 l% Q/ v# k7 L
/ W. D7 \6 d& t! E+ ^1 F+ _( q
過往中美在政治上角力,經濟上則唇齒相依,即美國買中國的廉價貨,中國則以貿易順差賺得的美元購買美國國債。5.39.217.77:8898  {! B' C, m$ b: |: f, q2 `4 q

* ^4 N* r# b/ k這種互相依存的模式不幸漸趨政治化,每當美國脅迫人民幣升值,或有貿易摩擦、人權爭議、對台灣軍售等政經較勁時,中國就以多買美債來為美國「消消氣」。而隨著中國持有的美債不斷增加,亦使純投資的關系扭曲變質為「唇亡齒寒」,特別是金融危機出現時,中國就須不斷大手吸納美債,一方面作避險,另一方面則作「保值」,以免拖累總體外儲在賬面上錄得巨虧。
4 z$ T* \/ M4 K  q" n( T" q5.39.217.77:8898
1 D' s" t" i. g! |6 K8 m
自此以后,中國開始逐步減持美債,以至作多元化分散投資至歐債,以及主要貿易伙伴的日本和韓國的債券。但在這個「去美債化」的過程中,中國又自陷於政治化操作,即每當有政要人物如胡錦濤主席訪美,又或要影響美國的一些政治取態時,又大手增持美債以討好取悅,以換取瞬間的「和諧」。但隻要美元貶值或美債評級被降,持有一萬一千多億美元美債的中國,最終隻會陷入一個無法解脫的美元陷阱之中。tvb now,tvbnow,bttvb4 x  `  Z. u( N* X
公仔箱論壇1 Q2 `: z) |5 X9 T9 A4 ?
近年隨著歐盟躍升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對手,加上歐羅逐漸崛起欲與美元分庭抗禮,中國的外儲開始分散投資至歐羅,同時以作為一項對沖安排,即美元貶值、歐羅升值,或情況逆轉下,中國分別持有美債及歐債,均可以起到一定的對沖避險作用。但中國這個如意算盤最終仍打不響,先撇除中國式的陰謀論,即美債危機則是要打垮歐羅,確保美元霸權、美國霸權的「陽謀」﹔從實際市場上的表現,美債、歐債相繼輪回爆發危機,再配以評級機構作金融打手,令中國多元化對沖式的投資,竟變成有可能「全軍盡墨」!
/ q* R( h3 ?5 H+ B
! r- r- @5 g+ D8 ^
因此,中國方面實應以此為鑒,重新檢視外匯儲備的投資部署。雖然購置石油儲備、黃金等,將令有關大宗商品價格實時炒高,但總比單純買美債為「安全」﹔同時,隨著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盡快令人民幣可自由兌換,並成為與美元、歐羅並立的國際儲備貨幣,才是長治久安之計。但要達致這個過程,少說也要七八年,在此過渡期間,更須鼓勵企業對外投資,以及做好對輸入通脹加劇的防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