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飲水思源 認清中國水資源危機 郭榮鏗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8-15 12:05 AM 編輯
* x1 h! E9 L3 Q0 a! \( ^5 e& r5.39.217.77:8898
& U! h4 g! T1 O2 t! v5.39.217.77:8898飲水思源 認清中國水資源危機   郭榮鏗公仔箱論壇* f& y& H% I$ O' V! h( x" t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_7 S" e+ O
世上有許多必要的東西,都是上天免費賦予的,如陽光、空氣。但也因此,我們經常對天然資源的供應問題,掉以輕心。今時今日,「樓下閂水喉」的故事已成絕響。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雨水和食水,永遠取之不盡。然而,事實是否這樣?
tvb now,tvbnow,bttvb, ?. B' @1 n2 N! C. \& P/ A

5 c) @# h! g! L$ @$ I一直以來,香港都很依賴外來供水。香港與廣東省之間有一紙協議,廣東省每年以三十億港元的售價,定量向香港供水約十億立方米,即使在旱年,東江向香港的供水也會得到保證。不過,協議並沒有認真預計,若有一天,連東江水也不敷應用,香港的命運又會如何?tvb now,tvbnow,bttvb0 C- E  p/ p- Z) n

2 \% q4 }$ o# k# B4 `廣州面臨供水問題
' E2 d! `+ M% W; b. b- {
近年,全國上下,包括廣州也面對供水的挑戰。廣東人口稠密,早被聯合國環境計劃列為「供水緊張」的地區。去年尤其大旱,三十四個縣市受災。廣東以外,中國其他地區亦面臨嚴峻挑戰,包括缺水、地下水水平下跌、鹽水入侵、水質污染、工農業用水需求增長等等。tvb now,tvbnow,bttvb/ u# v1 \( n( P: ]% a

0 I+ Z) g% f7 s+ B2 F展望未來,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大旱年可能愈來愈多。香港的住宅用水量驚人,每日人均約二百二十公升,遠高於全球平均每日人均的一百七十公升。若遇旱災,香港必然首當其衝。
是以我們必須針對整個東江流域的水資源運用,提出可持續發展方案:如何規劃和管理、誰來投資和執行,都是各級省、市政府間不能迴避的議題。4 e6 h" [' g! ]) `
% h9 w0 `9 i6 l3 @
放眼世界各國,可供參考的例子不少。以泰晤士河為例,由上游抽出河水使用後,經處理再排入河中,下游城市便可再次使用,以解供水不足之患。反觀香港、深圳和東莞市,因為沒有這個潔淨及排水的安排,紛紛鋪設專用管道到上游取水。
5.39.217.77:88980 ?" \/ L1 \3 \5 |  C% w
tvb now,tvbnow,bttvb( m' X  _( q/ R" K8 @! ^
鄰近一點的新加坡,同樣是非常值得參考的例子。我們總以為,新加坡地少雨多,水供應沒什麼問題。事實上,作為一個擁有四百八十萬人口的島國,新加坡並沒有足夠土地集水和儲水。一九四二年日軍侵佔新加坡時炸毀供水管的一段歷史,是總統李光耀以至所有國民的夢魘。

$ W. G1 ?1 f; ?& {8 M1 d6 T) I
9 v/ D/ `( E* W$ t; V( l公仔箱論壇星洲供求兩邊應付

5 K. k; w6 X2 U5.39.217.77:8898今日,除了依靠雨水外,新加坡還須要將海水化淡及從馬來西亞進口食水。但新加坡與鄰國的關係時有緊張,兩條關於供水的條約簽訂於五十年前,將分別於二一一及二六一年到期,當地政府時刻居安思危,為着足夠的供水籌謀。新加坡在一九六五年立國以後,為了擺脫對別國的依賴,可說是「滴水不漏」,無論在街上、水池、高樓大廈天台以至天橋都有蓄水的設施;雨水被收集後經輸水管引到水庫儲存,再送到各處理廠過濾,使水質達到一定的飲用標準。
, M+ \5 A, g3 |' M$ o.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D, ?3 n/ M* h- _. d3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為了方便潔淨雨水,豬鴨場被取締,工廠和商業亦相繼被遷移到市郊的工業區。經處理過的廢水,大部分會被排放到五公里外的海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另有一些則被應用於循環再用作工業或冷凍用途,亦可混合水庫貯水供飲用。
為了提高蓄水面積,新加坡政府正興建兩個新水庫。第一個預計於明年落成,其時蓄水面積將擴大到全國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據估計,再用水與淡化海水在不久的將來,將能滿足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的需求。8 x5 P% \& E9 n& h( R

! W& B0 @5 W+ W) P- [$ O另一方面,國民對用水的需求亦得到控制。天天面對大大小小的宣傳,新加坡人早就裝置了低用水量的水龍頭與馬桶;政府亦呼籲國民減少洗澡與洗衣服時的用水。
因此,新加坡每天人均用水量由二○○三年的一百六十五升,下降至目前的一百五十五升。此外,新加坡的水費系統鼓勵節約用水;如家庭每月用水量超過四十立方米,水費與耗水稅都被調高。政府對不同衞生設施收費,工業用水遠較家用水昂貴。公仔箱論壇! d* M5 e8 t" s8 O9 S

: G2 @2 Y$ Y5 `港府無危機意識

/ [  F2 V( b) O! m8 V5 G新加坡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最重要的原因,莫過於政府對危機的認知。此外,負責水源的公用事務局是一個獨立機構,高薪聘請專業人士管理。他們不聽命於政客,敢於執行決定,如引入私人企業,因此大至水庫、輸水管,小至隔膜與生物反應器,當局都願意花錢投資。3 D2 E* s8 h' O' j3 t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K9 e/ u; {* J' b1 n4 ]
這些措施,得到業界大力支持。新加坡有超過五十間中外公司從事水工業,業務都在急速發展。
南洋理工大學有三所與水有關的研究單位,而新加坡公司在卡培爾、亞爾及利亞等地都有項目。雖然新加坡還要進口百分之四十用水,但與六十年前的制水之苦相比,也算是擁有了潔淨與可靠的水源。反觀香港,我們亦面對着類似的問題。全國水源短缺,無人能獨善其身。特區政府是時候認真地處理珍貴的水資源,並制訂一個涉及土地運用、污染控制,以及長遠與內地合作的綜合水資源策略。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8-15 12:09 AM 編輯
0 V5 O! s9 j! `" S) w5 ~6 c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6 b2 Z) A- H+ ?* `3 b, b) S9 ]  T
重寫香港﹕為何香港依賴東江水? 李家翹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8 x* @1 `% G9 X9 o

/ j1 a" p# @" `tvb now,tvbnow,bttvb關於香港的供水,二三十年來有一種主流理解﹕香港水源短缺,因而要依賴東江水。在不同論述的強化下,這理解漸成為香港人普遍深
信不疑的「常識」。不過我們都知道,「常識」有可能是誤解。香港真的沒有東江水就不行嗎?香港供水的「常識」如何形成?只要我們重新認真審視香港的供水歷史,「常識」是否誤解,是終能明白的。

! d0 x+ z$ m* R9 H4 o  p! ^&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 V1 a) H# o7 k5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香港供水的「常識」源於一套簡單的史觀﹕視香港的供水歷史為一直線的、順理成章的發
展,香港供水體系由缺水危機與發展的需要促成,由草創、制度化,以至完善的進程中的關鍵一步,是香港得以「背靠祖國」,為東江水「潤澤」;東江水的穩定輸入,促進香港都市發展,並有助維持社會穩定。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4 k& q# J2 a; d
$ s1 s- w3 ?5 j; m$ A
英國拱手相讓供水權?

& C+ s' |  d" k/ k. [( [&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香港真的難以獨立地供水,而必要仰賴東江嗎?我的理解是﹕不。或可追問﹕為何香港當下確然依靠了東江?我只能說,這是政治的結果。沒有九七因素,香港很可能已擁有了供水的自主權,並繼續維持它相對於中國大陸的獨立自主。不錯,在其殖民時期的政治地理處境中,香港無法完全隔斷中國大陸的介入。然而,港英殖民管治者都清楚知道,水源是香港的命脈,相對於中國大陸的自主供水權,不能輕易放棄。英國治下,會讓香港完全依賴於東江水,再而把其供水權拱手委以中國共產政府嗎?答案顯然易見。
% }' i  Q3 w4 a' v' g% \5 p$ u" G3 y
! O% i) V. x0 u+ F/ W, w
天,多少香港人還記得起,香港的水務工程曾經領先世界?在19591978的二十年間,四項世界級的供水工程相繼為香港建成,包括在港境內的船灣淡水湖、萬宜水庫(分別於19691978年建成,是世界最早的大型海灣淡水庫,並配有先進的集水、調水與輸水系統;兩庫容量佔香港水塘總容量86%)、樂安排海水化淡廠(75年落成投產,是當時世界規模最大的化淡廠,年產淡水8300萬立方米),及位處廣東省的跨流域東深供水工程(65年完工,是世界其中一項最早的跨流域供水工程)。有沒有想到,四項水務工程背後隱藏的,是中英的水權政治較勁?——中方企圖透過東深工程把香港納入其東江供水網,取得其供水權,可以推想,背後目的是制約香港的自主權(巧合的是,大約同時中國也建成了由西江輸水澳門的工程);同時,港英政府又致力建設海灣淡水湖、化淡廠,強化香港的供水體系,以供水權保對香港管治的效力。

+ k- n& c9 Q3 X9 [tvb now,tvbnow,bttvb
% N* g' s. ]: U7 d! F! J7 [8 T) Z供水問題上,中港之間本來各不相干。
1959年中英就香港供水權展開爭逐,啟端於五十年代末華南的春旱。因香港同樣缺水,一些親中人士就分別建議柏立基港督及廣東政府就廣東輸水香港作協商。而在周恩來總理「各地凡有可能,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的指示下,中央政府也支持向港供水。其後,廣東提出籌建中的深圳水庫除了要應付寶安的需要外,還要輸水香港。由於深圳當時只有3萬人口,年用水量僅73萬立方米,所以水庫的主要供水對象,無疑是香港。19599月,廣東批准興建深圳水庫。水庫興建期間,廣東於19601月向港方提出供水香港的可能。面對缺水困境,港府的抉擇並不容易﹕接受廣東建議,還是拒絕?接受,能解香港水荒。然而,港英政府對於接受中方的供水,卻充滿疑慮﹕一、若接受供水,一旦中方停供、或藉故作政治宣傳,港府將陷於被動,最壞情是變成「跛腳鴨」。二、香港居民普遍恐共。當時港人中不少為逃避中國內戰和中共政權的難民,對中共有戒心,他們只求在港安居,不願見到香港受制於中國共產政權。三、因香港政治地理的重要性,香港的供水問題也受到美國關注——它不贊同香港由中國引水,甚至願意以財政援助香港,讓其發展海水化淡,以擺脫中國供水的制約。

8 W9 V. f  |' v" N2 C! j5.39.217.77:8898
. h- W7 W- |7 K  I6 T/ s面對種種內外壓力,柏立基(及繼任的戴麟
趾、麥理浩)的策略是﹕一方面引入中國水,以解香港水荒;另方面又為香港籌建獨立的供水體系,以期它將來能不再依靠中國。由是,中港開始供水談判,並在 196011月簽訂協議。1963年,中港再就興建引水進香港的東深工程展開磋商。談判過程中,港英方面還採取了一些措施,提防中方乘供水謀取政治利益,包括﹕一、拒絕中方免費供水,堅持付合理價格,並把有關協訂定性為商業交易,而非政治合作。二、協議不以港府,而以「香港當局」名義簽署,以免中國供水的重要性被提高,及公眾對港府與廣東的接觸有過多聯想。三、反對協議書訂明中方供水量將會逐漸增加,以免受影響居民有口實反對政府收地興建水塘,增加水務工程的難度等等。
5.39.217.77:88980 F! x1 Z" l/ }- u; g/ o5 ?
5.39.217.77:8898" `8 B# R) ], ]5 e& J) V3 Z* ]& C
自主供水體系獨步全球

% g) H8 d9 `( t3 }- [公仔箱論壇與此同時,香港開展了其歷史上至為觸目的水務建設﹕加快船灣淡水湖工程、積極探索海水化淡的可能,而核能海水化淡方案也被提出,並經英國國防部及原子能委員會研議。六七暴動的發生,更使英國明白香港供水權落入中國政府手中對香港之可能後果,香港供水體系的營建因而再有加強﹕比船灣淡水湖更具規模的萬宜水庫工程上馬;在英首相介入下,海水化淡廠工程正式落實,選址青山樂安排。終於,大型海灣淡水湖、海水化淡廠這些在當時獨步全球,技術難度大、投資額巨的水務工程,竟在香港這經濟尚未飛躍的遠東殖民地建成。既然這些工程是英國企圖令香港不受中共影響,以維持其管治有效性的政治工程,中方就未必樂見其成了。公仔箱論壇9 m' |5 \8 c2 @* F+ w3 B) S

0 N2 o7 c' c1 V& }& }# K! N另一邊廂,中方也投入建設東
深工程,把香港納入其供水網。東深工程的前期為深圳水庫工程,195911月動工,經4個月完成主、副壩,具初步集水能力。東深的主體工程是把年均集水 300億立方米、與深圳之間有分水嶺分隔的東江水引入深圳水庫。它先把東江支流石馬河築成人工運河,逆流把河水由下游抽回上游,再注入雁田水庫,然後由雁田水庫引水深圳水庫,經橫越深圳河的水管輸港。東深工程於1965年初完成,並分別於197419791989年進行擴建工程,逐步提高輸水能力。東深工程主體仍在建設期間,後轉為其儲水庫的深圳水庫率先於1960年供水香港。1965年開始,香港從東江引水。
tvb now,tvbnow,bttvb4 s2 B8 m% ^; F' T  ~

0 F( z+ R& g7 n" W- N1 x雖然香港由
1960年始由中國大陸輸入淡水,但因船灣淡水湖、化淡廠及萬宜水庫相繼建成,香港並未對該水源有太大的依賴,充其量只是作為輔助﹕船灣淡水湖落成後,香港已能應付一旦發生的東江水斷供;而至萬宜水庫建成時,香港水庫的總存量為5.86億立方米,加上化淡廠,港府當時表示香港已能滿足往後10年用水增長所需。至此,香港的自主供水體系宣告建成。

5 ^3 ]' I" K5 [; |/ r" f  o4 X8 X9 x0 e公仔箱論壇7 ]5 [# s( I% z! a) x6 {
回歸大陸
靠向東江

+ Q+ g6 r- u% J" F4 Otvb now,tvbnow,bttvb可是,也在此刻,香港供水的自主開始步向終結。萬宜水庫落成後,香港仍未及籌劃強化其供水體系時,中英旋於1979年就香港前途開展談判,並於1984簽訂《聯合聲明》。香港前途既定,它被納入東江供水網成為必然,不必也不可能保有獨立的供水體系及供水權。隨後中國的供水量逐年增加,1979年為1.68億立方米;1995年,則為6.9 億立方米,並遞增至2008年的11億立方米。1986年中國供水佔全港用水量首次超過50%,至1991年,比率已接近80% ……簡單一句﹕1979年後香港的供水史,展現的是香港的供水權逐步為中國大陸所掌控。" g5 M; J, H/ \. J9 h% n

6 e2 S! H3 X& L6 p& l, Stvb now,tvbnow,bttvb隨覑香港靠向東江,香港水庫的功能轉
為東江水的儲水庫,化淡廠也於1978年停產,香港不得不仰賴東江的供給。失去供水權,也代表香港的相對自主權更能被制約。這角度看,東深工程不是純粹的供水工程,而是中國統一規劃的部分﹕它讓中國以供水香港為名,收回其供水權,成為中國政府掌握香港的有力手段。因其重要性,2009年,東深工程入選建國 60周年「重大經典工程」。
5.39.217.77:8898* w" _$ H4 c) [. M9 W# T% O  x
. }, ~  @+ r/ w7 I! n4 R
隨覑香港對東江水的依賴愈來愈重,在不同的論述中,香港被說成缺了東江水,便無法生存。漸漸,港
人也少有對這「常識」有所反省。缺了東江水,香港真的不行嗎?殖民時代,尤其上述的19591978年間,港英政府要向公眾展示的,正是香港保有獨立供水權的可能。如果我們清醒的循下面兩個方向去想,算一算帳,答案也是顯然的﹕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c$ u. w" f; D+ f: ]
一、東江水(過量)輸港,香港的水塘成為了東江水的儲水庫,有否削弱了其本有的集水能力?
/ J9 v6 b; R3 {$ H5 b- t  v: _0 I公仔箱論壇二、如果1978年萬宜水庫建成後,香港繼續強化(而非弱化)其供水能力——致力省下、產出、收集、循環再用更多的水,香港真的有必要依靠東江嗎?5.39.217.77:8898+ X: D* U7 Q4 I5 h5 |+ _+ @$ I" A
公仔箱論壇, @9 H8 L: ?) S$ |
新加坡,土地面積比香港小,長年依賴馬來西亞供水。經過幾十年不懈營建,新國在
2010年已能全不依靠馬來西亞而自主供水。香港為什麼不能?就如我篇首說,供水是政治的結果。這樣看,近年特區政府推行的「全面水資源管理」,又是個什麼東西?

$ i& \) |3 R4 k  G  @+ H% ?+ A
  H3 v! Z: z3 _1 ?5.39.217.77:8898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