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重富輕貧
* T: g6 P6 {3 ^, s; k+ p5.39.217.77:8898. I. g+ x# e, P+ @/ b+ {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財政預算案很難評論。事實上,曾俊華任內的預算案,與曾蔭權任財政司司長時的預算案,乃至殖民地的預算案,是一脈相承的,基調沒有改變,將之放在回歸前沒有不協調之處,卻使人看不到回歸後香港再不是殖民地,預算案主調與方向的轉變。5.39.217.77:8898) B9 r. T2 O: k7 |
$ k! F8 k- s0 h0 n6 b6 Jtvb now,tvbnow,bttvb對那些美化殖民地統治的人,曾俊華的不變代表殖民地體制文化的持續,抗拒「赤化」,使香港在「一國兩制」下還是「英國屬土」。但在這些思想奴化,也屬殖民地既得利益的人以外,單以香港與新加坡比較的落後,曾俊華等人代表的財政預算政策只是落後。5.39.217.77:8898+ I( F5 J; R/ s: X3 k
5.39.217.77:8898. d2 m4 f8 s1 q+ r( \; C- W
曾俊華近年的預算案與以前不同的是學澳門派糖。澳門是賭場經濟,不思進取,有太多容易來的錢揮霍,但賭場經濟沒落,澳門除派糖便不懂其他工作。香港依然派糖,但今次預算案多給中產階級派糖,而削減對基層最需要者派糖,回復到殖民地體制文化的重富輕貧。
8 N5 W3 W8 j. }2 |& m% f/ s
G5 I+ C- j3 T3 y, o2 ~) x' P5.39.217.77:8898同時,曾俊華避免做事,只是成立各種基金,結果造成實際投資短缺。深圳一年科研經費是九百億港元,為香港四、五倍。港府要發展創新產業,本應加重投資,但這種基金制度造成大部分的資金沉澱,不會即時投入市場,成效極低,故各國政府的積極財政政策都不會這樣迂迴曲折地做事。媒體讚曾俊華的預算案,只看到討好獻媚,背後可能是希望他與梁振英競爭。不過,為甚麼在同一政府裏,曾俊華的預算案與梁振英的施政報告不協調,是否一個政府有兩個陣營?這絕對是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