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雖去音猶在 論盡千古大罪人8 ?0 i7 ?* b- q9 l2 H. z6 ?8 n
公仔箱論壇! p( m8 ]* T5 W4 S5 b- B) a
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港澳辦前主任魯平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八歲,作為香港回歸過渡期間與港英政府談判及較量的中方主要代表,魯平以風度翩翩、手腕靈活、立場堅定著稱,而他痛斥末代港督彭定康是「千古罪人」時的大義凜然,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斯人已去,當年的爭鬥卻並未結束,香江依舊風雨如晦,怎不令人感慨萬千!
% H0 u1 }6 H/ F6 C, ?! e1 S
& C4 y7 f* {2 n6 \5.39.217.77:8898魯平與香港淵源甚深,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就開始做接管香港及澳門主權移交的工作。一九九二年,彭定康公然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單方面炮製所謂「新九組」政改方案,實質是推動變相直選,為回歸製造混亂,最終導致立法機構「直通車」安排被拆毀,平穩過渡擱淺,中方不得不另起爐灶,成立臨立會。事隔多年,魯平重提被他斥為「千古罪人」的彭定康時仍難抑心頭之氣,直指彭定康搞「三違反」方案的背後動機殊不簡單,是企圖利用香港這個基地,推翻及顛覆中國政權。) i" a \' q+ X2 T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8 x$ L+ \4 U8 c' Z( H) |3 M& _
事實證明,魯平有先見之明。英國政府為了光榮撤退,更為了延續在香港的影響力,不僅刻意阻撓回歸,更培養政治代理人,埋下今日種種亂象的種子。事實上,外部勢力支持的反對派從未放棄以主權換治權的圖謀,圍繞香港管治權的鬥爭一刻都沒有停止過,只不過對壘的雙方換了面孔,由中方與港英政府的較量,變成中方與外部勢力代理人之間的博弈。反對派將二○一七年政改視為奪權良機,提出與《基本法》無據的公民提名等訴求,惟因中央洞悉其奸,「八三一」框架不動如山,反對派揚言堅決否決政改方案。若政改最終一拍兩散,香港民主進程被打斷,反對派就是繼彭定康之後的「千古罪人」。
$ h1 l- U2 F' D# a" A9 O3 m3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L7 V- u7 k7 N5.39.217.77:8898回歸十八年,亂足十八年,除了反對派搞風搞雨,亦因為回歸後中央政府將「五十年不變」錯誤地理解為「五十年不管」,刀兵入庫,放馬南山,以為從此天下太平。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回歸後主管香港事務的中央官員不是將特區視為看不懂的天書,躲進小樓成一統,就是與權貴富豪勾勾搭搭,一味和稀泥,助長反對派的囂張氣燄,愛國有罪、反中有賞一度成為「主旋律」。萬幸的是,中共第五代上台之後對內反腐,對外亮劍,對港政策也開始撥亂反正,終於讓人看到希望。
% d7 K4 _9 D% t# d+ _2 V* q8 L9 f. A0 y$ v/ L" T. ]; [3 a
不能不提的是,當年魯平在維護香港及國家利益時旗幟鮮明,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除了職責使然,亦與其個人成長經歷有關。魯平出生在上海租界,受盡洋人欺負,對二等公民的身份有強烈的恥辱感。殖民地時代香港人的境遇,其實同上海租界居民差不多,惟令人遺憾的是,不少香港人至今仍緬懷殖民地時代,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更令人痛心的是,不少年輕人從未接受過港英恩惠,卻理想化殖民地統治,甘為反對派及外部勢力的炮灰。香港人心遲遲沒有回歸,這對曾對香港回歸扮演重要角色的魯平而言,堪稱最大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