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魚眼視野某程度上可說是全方位, 那樣你會說水中只要有臘魚我又何需晃餌呢, 只要將餌放下海它就看到了! 其實除某些完全依賴視覺覓食的魚類, 其他魚類的視力並不是太優秀的, 而且水的透明度很多時比空氣差, 如果你說臘魚可以看到水中30尺外的一角有一隻南極蝦, 我就覺得有些存疑. 另外魚眼視野雖然廣闊, 但它也有其弱點, 就是判斷距離的能力, 眾所周知, 距離感是需要用兩隻眼同時看一件東西作出比較才能在腦海中計算出距離感的, 可惜魚不像人, 它的雙眼是分別生於頭部兩側的, 這樣它的有效判斷距離視野(簡稱判距視野) 就比人差得多了(因為雙眼視野交疊的區域有限, 請見圖2).
但偏偏進食是需要有距離感的(你試試單著眼將筷子上的菜放進口中便知道)! 在圖中你會發覺臘魚的判距視野是很有趣的 , 它的有效垂直判距視野為水平向上60度及水平向下40度, 而更有趣的是越向下其有效水平判距視覺便越闊! 為何我說有趣? 看到這裡如果你習慣一邊看一邊思考的話便會對臘魚大部份進食的某一種進食行為有了一個解釋, 是那一種行為? 就是頭部向下的進食的行為(請見圖3)。
其實臘魚也會向上或水平進食的, 但因為向下的有效判距視野較闊, 較容易發現食物及確定距離, 當發現後很自然會頭部向下進食, 同樣道理出現在黑毛身上(見圖3), 不過剛剛相反, 因黑毛眼部角度不同, 黑毛的有效判距視覺是向上闊於向下的, 所以黑毛通常是游向上方大約40-60度頭部向上進食. 為何要講這些生態? 因為對之後所講的磯釣技巧是有密切關係的, 請各位釣友留意. 好了, 可能你會問那樣魚類在其判距視野之外, 即用單眼觀望事物時, 它又依賴甚麼呢? 它是依賴視覺與側線的配合, 先說視覺, 水下的環境與地面不同, 因為有水流的關係, 水下面充滿著晃動的東西, 晃動的珊瑚, 水草, 微粒, 這樣晃餌又有何用, 不是不動更加容易被發覺? 錯了, 魚類擁有一種動態視覺, 它會把水中隨著節奏晃動與不動的境物化為靜態畫面, 這時任何事物與水中節奏有分別的話便會立刻發覺被發現, 也解釋了晃餌的重要性, 可是你又會說我將餌放進水中它也會自動晃動啊, 又何需晃餌! 請記住餌在水中晃動是跟隨水流節奏性, 結果如何自己想想吧(*註4). [size=-1]註4- 近年來日本因為使用誘餌已久, 因遺傳因子關係令某些黑毛因習性較難上釣而衍生出部份新一代黑毛只會撿食在水中自然晃動並自然下沉之誘餌, 故此導致日本方面發展00號, 000號, -0號浮波專攻此類黑毛, 以期將釣餌模仿誘餌自然下沉晃動之動態令黑毛上釣, 證明磯釣技術必需經常改進才能適應環境之變遷. 但此種技巧非本文主題, 故有機會將另文詳述. 其實這種視覺對磯釣有一定經驗的人並不陌生, 因為當你習慣了海中的節奏與丹錐有節奏的晃動時, 你的眼及腦海中是一種節奏, 你並不需要刻意注視丹錐, 但當丹錐或其他事物一有異動時你便會立刻發覺! 否則只是死死地望著丹錐留意其動向是會很費神及錯失很多先機的. 最後講到側線, 好多人都認為夜釣時用生餌比較得食 , 為何呢? 那是因為魚類擁有側線感官, 魚的側線是一種特殊的感覺器官, 生長在魚類的兩側, 能對周圍水中的細微壓力變化作出感應從而判斷出一個粗糙的距離外有不規則異動的事物, 然後立刻將頭部轉向, 變為頭部向前確定事物, 側線器官對於魚類在晚間或水濁時覓食時尤為重要, 所以晚間及水濁時如果用死餌時晃餌也有絕對有其重要性的. 否則魚兒在茫茫黑夜大海, 如何發現你的南極蝦?|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