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执行难,难在熟人多?
[打印本頁]
作者:
hotcornet
時間:
2010-5-8 02:58 PM
標題:
执行难,难在熟人多?
今年4月28日,益阳赫山区法院正式委托宁乡县法院执行局,对道林公司法人代表文军,执行拘留15天的裁定申请。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宁乡执行局的答复是:“找不到人”。该局某局长表示:“大家跟文军平时都认识,不好意思去家里抓人。”
# N4 l/ E+ M4 U7 F6 j
公仔箱論壇! K$ h" @/ N" j# g+ r; @7 @+ X {7 A
疑心这个世界还有姓“某”的人,不过,正因为他这个古僻的姓氏,才同情并理解他是多么地渴望朋友——如果他不是法官的话。
tvb now,tvbnow,bttvb' r7 r' |, Z7 ]# a$ f
3 ~# v5 `/ P5 O+ M6 w5 t1 a: b: g: n
既然是法官,而且是执行局的,那么这个概念不存在。古今中外,我们最能认同和描述法律的一个词,应该就是“铁面无私”。所谓“铁面”,就是要把面孔涂上一层铁,严肃,冷峻;所谓“无私”,就是要公平执法,一视同仁,不管执行对象是熟人还是生人,抑或仇人。
( _% Z4 ^, ?9 `" @; Z公仔箱論壇
9 t, O) S8 N& ^' H3 O1 \, F; w9 k
这个某局长的“不好意思”抓人,让我对当今法律的生存形态产生了一些联想。我们知道,按照有关理论,人生在世,2000到10000个熟人那是很规律的,那么,如果宁乡执行局有50名干警,他们的熟人就会有10万到50万人,排除重复认识的因素,5万人应该不算多吧?宁乡尽管是个100多万人的大县,但每年需要对簿公堂的应该充其量1万人,需要执行的应该不足5000人,这样一来,这个“执行”还怎么进行?是否需要进行熟人的“预约”而冲抵明年、后年乃至 100年以后的照顾指标?第二层联想就是,如果仅仅是熟人就不好意思去抓人去执行,那么,如果是领导或领导的熟人怎么办?是否会在不予执行的前提下,再奉送一个谄媚的笑脸或一张倒打一耙的判决?另外,熟人不好意思,那“仇人”就是否会“很好意思”,大有“冤家路窄”的快感涌现?如此心境下,这个“仇人”是否会落得“躲猫猫”般的下场?
& A) f; b1 e; I5.39.217.77:8898
# Z3 z3 u9 c# N4 Z! B* ?- @
曾经理解法院的执行难,因为很多时候,法院的判决和执行对象的家境,确实有很大的出入。在“严格执行”和“以人为本”之间,会产生犹豫不决,这个很正常。然而,当今天看到某局长同志的衷言感怀时,所有的理解一扫而光,剩下的,只有对法律的无助、对法院的无奈、对法官的无语。
作者:
hotcornet
時間:
2010-5-8 03:01 PM
执行难,难在有钱的熟人多?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