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的領導人在周末的峰會上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期望能增強各成員國的團結,更有系統地回應全球經濟波動,協調應付氣候變化和糧食的區域策略,並提升它們對自然災害和傳染病的應變能力。為期3天的會議還包括成立東盟首個人權監督機構。各國領導人又同意,一拖再拖的自由貿易區將在2015年生效。公仔箱論壇& Y, h8 G6 I% w& E
# d, P2 \# r0 e" a( T9 d, A公仔箱論壇總的來說,今次在泰國舉行的東盟年度峰會算是順利,在建立制度的方向上有所前進。不過,峰會的亮麗主題,即「強化各國聯繫、為人民充權」,就得不到關注。身為區內「最老資格」的區域組織,東盟各國固然希望乘「亞洲崛起」之便,回應國際社會的期望,鞏固東盟的地位同時,更成為區域融合的基石。" R; |% }9 G2 t& z. l
! I" U8 p, p; D4 [公仔箱論壇問題是,在政治傳統、地理和價值觀這三大方面,東盟十國的異質性大大蓋過其同質性,難以跟歐洲整合的背景和歐盟經驗相提並論。即使東盟十國間的經貿關係也不算十分緊密,他們最大的貿易伙伴依次序是日本、歐盟、中國和美國。近年來,東盟十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平均每年錄得超過兩成的增長。事實是,東盟的運作方式和自我定位仍是擺脫不了各自為政的形象,即使強化了聯繫、協調和合作基調,也愈來愈不能滿足「推動亞洲的全球地位」和「促成區內各國進一步融合」的主張。 & j$ M9 T. q; g0 {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 e2 ^" F1 N: c,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