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新聞]
飼養鸚鵡有什麼地方要注意?原來各階段都有不同 照顧雛鳥最廢神
[打印本頁]
作者:
itsctsu
時間:
2024-2-6 10:34 PM
標題:
飼養鸚鵡有什麼地方要注意?原來各階段都有不同 照顧雛鳥最廢神
隨著年齡的增長,鸚鵡的飼養方式也會發生一定的改變,雛鳥時期是其最脆弱的時候,所以也是飼主最需要關注的一個階段。
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最好不要養年齡太小的鳥。
出殼一周內的雛鳥,眼未睜開,全身披著在卵內已經形成的稀疏絨羽,頭部牽強能抬起,還不能發出乞食聲,食後即垂頭而睡,這時期的雛鳥最難養,尤其剛出殼的2-3天雛鳥,切記不要驚嚇。
假如發現這階段鸚鵡不餵雛鳥,可採納人工餵雛。人工餵雛的飼料是青菜泥佔50%,熟蛋黃佔40%,玉米粉和碗豆粉佔10%,共同研磨均勻成稠漿狀,用餵食的竹籤取少量飼料,輕輕敲擊育雛窩,雛鳥即會抬頭,張開嘴乞食,趁鳥張嘴時,迅速將食籤著入鳥的嘴中、餵食的動用要快而穩,稍慢鳥嘴就會閉合。餵食要逐個輪餵,不要遺漏。餵量以鳥的右頸部分明突出,鳥也不再張嘴為止。一天需餵6-8次,一般每隔一個半小時左右就餵一次。具體還要看雛鳥的食慾、消化、精神狀況、糞便情況等。如缺乏食慾還要適當調整,另餵一點葡萄糖水。
出殼一周後的雛鳥,一般已睜開眼,開始長出羽軸,羽軸的頂端羽鞘未破,故雛鳥的體表長著藍色光滑的針狀物,俗稱「引線毛」(這時期短,3-4天后羽軸頂羽鞘開裂,長出羽片。這時期雛鳥食慾開始旺盛,食量逐漸增加。飼料中要增加蛋殼粉或鈣粉,以防發生軟骨病。)
飛羽前期從針羽的頂端有飛羽長出,外形似鍋鏟,故稱」剷刀毛「,鳥體比絨羽期長大幾倍,一般出殼12天后會爬高、行走。人工飼餵的鳥3-4小時餵1次,早上6:00餵料,遇氣溫高時,餵料後再適量餵些淨水。
飛羽後期雛鳥的羽毛除尾羽較短外,身體的其它部分已被羽毛覆蓋,但仍有少量絨羽露在正羽的外面,尤其頭部更為分明。這時期出殼25-30天的雛鳥,可以離巢上籠飼養,籠內置食缸、水缸,除天天人工輔助餵幾次食外,逐漸練習鳥兒採食,硬料可以增加,多餵穀子,稗草籽和增加適當的蛋米。逐日可餵1片油菜葉,以增加維生素、纖維質。
鸚鵡經過6-7周的飼養羽毛完全長齊,這時已經可以飛行,體格健壯,但是羽毛的顏色沒有成年鳥那麼鮮亮,發育還未完全。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