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新华社文章肯定山寨春晚 赞其为百姓嘉年华
[打印本頁]
作者:
laker
時間:
2009-1-31 08:15 PM
標題:
新华社文章肯定山寨春晚 赞其为百姓嘉年华
因为转播上的意外,曾吊足全国人民胃口的“山寨春晚”大部分人没能看到。昨天,新华社特别发文,以《“山寨春晚”冲击波》为题,肯定了这台“山寨”晚会。
公仔箱論壇8 ~$ {+ M8 N; H) Z% A- S
文章赞扬山寨春晚“平民气息浓厚,像一次普通百姓嘉年华”。
- X* u, | E* M& ?
tvb now,tvbnow,bttvb8 C$ P( a! ~0 `; d- U6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4 F* M: h* E* S
tvb now,tvbnow,bttvb0 D9 }+ n, n( `& b5 G) {
文章提到,整个“山寨春晚”,从主持人到100多名演员全部来自普通百姓,没有一个大腕儿、明星。3个多小时的演出分别由小品、歌舞表演、民间绝活等节目组成。当然,其中诸如“千手观音”等一些节目很明显带有鲜明的山寨特色。
5.39.217.77:8898" N7 I' r1 s; |+ M; @
6 n' \/ R* \/ v0 p
文章说,从2008年的“山寨手机”到“山寨明星”,再到“山寨春晚”,它已经从一个名词转变为一种现象,一种文化现象。现在的情况是,一些侵犯知识产权的山寨产品遭到了普遍的批评和反对,而带有草根性、大众化、搞笑以及娱乐味道的山寨文化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宽容地接受了。
. T; v9 t$ H1 W, x4 B+ j
5.39.217.77:8898- M' t+ d3 l9 b
文章认为,满足群众文化参与的同时,“山寨春晚”悄然向主流文化靠拢。以四川阿坝茂县27位羌族农民的表演为例,文章描述他们“穿的衣服大多是社会上捐赠的,有的乐器是从地震废墟里刨出来的。他们来表演节目是次要的,主要是想通过山寨春晚表达一个愿望:感谢北京人民,感谢全国人民,感谢各国人民给予地震灾区的救援,他们宁愿借路费来感恩”。
) B) Y# S) B+ R" ^/ O4 l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 ^! _# q% C R; n2 B
文章转述了一些学者对“山寨文化”的批评,但也提出,一些热衷于山寨的网民认为,“山寨春晚”能够把各种民间的经典的东西搬上网络让网民都能看到,中国有两亿多网民,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一些有地方特色的东西能够让大家了解到,那是非常好的。 本报综合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