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走進茶鄉坪林,用24小時看一趟傳統製茶
[打印本頁]
作者:
donedone1234
時間:
2021-1-5 03:49 PM
標題:
走進茶鄉坪林,用24小時看一趟傳統製茶
如今,實在有太多方式去喝茶,說茶。
以茶引領的話題多不勝數,設計、空間、花道、音樂、飲食,卻唯獨是製茶的工藝本身,我們仍然停留於最單調的想像。
但是有否想過,茶之所以能與各種美學發生關係,是因為在製茶的過程中,茶人早就將美學植根其中。
與茶共生
不信,從台北出發,只要個多小時車程,就會來到坪林。台灣人的茶鄉。每年4月起,東方美人茶、包種茶會讓坪林重新活躍,各地的人也追着春茶而來,只因在這裹,還能夠找到傳統純正的茶味與工藝。坪林全鄉只有幾千人口,但百分之八十是茶農。從小與茶共生,每個人對茶都自有一份尊重。大抵如此,坪林人總是想將這地方的茶,做得一年比一年出色。
沒有一模一樣的茶
「2016國際名茶評比」中獲得了包種茶類與紅茶類雙金獎,創下台灣最年輕的雙料金獎得主紀錄,成為了當地大事。依照傳統方式製茶,或者只要真誠踏實地做,茶就不會走味;但要將一門技藝發揚,關乎的還有創新。事實上,馮懷謹自從10年前正式加入茶莊,就在不斷鑽研各種改良方法。「我第一次炒的茶是佛手,發覺原來炒茶,當中的香氣變化這麼豐富、這麼迷人,而且不同做法做出來的味道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前期發酵重一點,或輕一點;浪菁時間長一點,或短一點,都沒有一條方程式,就看個人想要表現的特色。」
一件器物之所以美,就是蘊含了功能與個性的美妙融和。茶都一樣。喝一口茶,不止順口,你還感覺到它有茶人的精神,茶就難忘。在坪林,各家採用的傳統
手法雖然大同小異,當中微妙的變化,卻造就了各家的特色。今年茶季來得有點晚,也是全鄉最早。看着馮懷謹將茶葉鋪開進行浪菁,手法何時輕何時重,都有他的考究。他說:「最初不能太大力,要像耍太極,否則香氣一開始就會太強烈。經過幾次浪菁之後,做出來的茶才帶有柔和花香、甚至果香,茶湯比較夠味,而且喝下去特別柔順溫暖。」
手工製茶,是人與茶的對話
用手工方式製茶,關鍵是每個步驟,都是人與茶之間的對話。過程中,馮懷謹不時用手觸摸,又將臉貼近茶葉,感受不斷改變的香氣變化。事實上,若不打開所有觸覺,根本無法製茶。只要從樹上採收下來,茶葉就會自動開始發酵,茶人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各個工序:萎凋、浪菁、殺菁、揉碾、乾燥,過程不能間斷;所以茶季一到,日日夜夜都不能邁開腳步。「尤其是浪菁要進行數次,每次中間都需要讓茶葉靜置發香,一做就是整個通宵。很多時累極,在一旁倒頭就睡。但很有趣,茶愈發酵愈香,聞着聞着就會自動醒來,就像是一種微妙感應。」也是,當人與物產生了真正的聯繫,製作超越了流水作業,才談得上工藝。經歷將近20小時的製茶過程,懂了皮毛,卻深切體會一口清茶都是茶人心血。泡一壺新鮮烘乾的春茶,茶色清澈金黃。馮懷謹提醒,茶自己還會繼續轉化,再過兩星期拿出來喝,又是另一種滋味。原來,也是茶人賦予了茶的個性,茶才有了生命。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