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0 R f1 ^- d* G3 T#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年輕抗爭者的舉動不單令全社會及北京矚目,也吸引了全球各地的眼球和想像力,他們變成牽動事態發展的真正推手和「歷史主角」。於是,由2003年起所營造的數十萬人以至今年創記錄的百萬人和平遊行的港式公民抗爭模式,已經被比下去。為何仍去花精力估算、爭論遊行人數呢?一百幾十個人的勇武和硬闖不是更有實效嗎?本來不認同如此脫軌衝擊的一些「成年」抗爭者、公民社會及泛民人士紛紛調整思想:「因為絕望,所以……」,客觀上也等於宣布了「和理非」路線的不濟甚至死亡。這的確是他們自己的結論嗎?若是,則可推斷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會得出怎樣的結論來呢?! d5 ]8 A& [0 g
tvb now,tvbnow,bttvb( i2 R; V3 _) s N% m+ w# B8 {
: a. g/ Z/ H/ B ltvb now,tvbnow,bttvb第三,年輕人及少數人的激進化,也會影響同情他們理念和行動的其他人的激進化。荷蘭社會心理學者Kees van den Bos在其近著《為何人們會激進化》(Why People Radicaliz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中提出,當受公共權力和制度不公對待及剝奪之感持續累積,反感愈大會愈強化一種道德力量去採取一切行動保衞應有的公義和價值。關鍵就是「公平」問題──制度上、施政上、處事上。他主張公權機構以「軟答案回應硬問題」(soft solutions for a hard problem),還公民與不同異見者予尊重與尊嚴,廣聽各方,跟進其關注問題。香港的抗爭者說「若水」,當政者也應「若水」;若只是以武對武,客觀上助長進一步激進化。5.39.217.77:8898 O) e; R; z0 L+ G
1 [# a; C, V$ M2 r9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第四,當下香港,新世代的怨氣和憤怒源於其難以認同一個他們視為不公平、只傾斜於一邊的體制。社會經濟問題如就業、房屋及流動停滯肯定是造成年輕一代看不到前景、容易激進化的部分因素,但是解決深層矛盾已不僅是改善他們的生活這麼簡單,因為他們持有的公義感及社會核心價值是既有體制未能足以反映。而他們害怕失去的「香港」特色,也不是一些冷酷的「你們怕什麼?」或「應走出香港,到大灣區去闖」般的言詞便疏解得了。 5.39.217.77:8898) g. t O-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