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羅金義:南亞裔勞動「生力軍」的實况 [打印本頁]

作者: folee0001    時間: 2018-4-15 10:00 AM     標題: 羅金義:南亞裔勞動「生力軍」的實况

早前3月下旬,勞福局長羅致光在忙於跟財政司長籌劃「派錢」大計之餘,在網誌登載了一篇關於香港少數族裔的文章(註),呼籲大家注意這一群近年在勞動市場冒起的生力軍,為香港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筆者關心南亞裔港人生活狀况,細讀局長大文,不無納悶,摘錄於此,願與有心人共同省思。% R7 W( {) S! z: V- B1 m" w

' b7 ~: s- p% n' M8 V1 e引起羅局長注意的,是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數字,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男性勞動人口參與率比全港平均數字為高。除了以此表揚他們為香港勞動市場不可或缺的生力軍之外,羅局長也進一步將之與少數族裔人士「盡快融入社會、發展個人事業」相提並論。按圖索驥、細讀數字,筆者最大的好奇,是哪些族群、年齡組別的南亞裔人士構成了比香港平均數字更高的勞動參與率?
$ Q' i1 e) @7 {/ F: _tvb now,tvbnow,bttvb其一,是15至24歲的尼泊爾裔男性,有近70%已投入勞動市場,而全港平均數字只有四成。這個年紀的華裔年輕人大部分還在讀高中甚或大專,但尼泊爾裔的已在勞動市場「從軍」了。如果我們還基本上相信接受更多教育是「發展個人事業」的重要條件,我們應該同時注意到2016年香港整體平均數字反映,逾46%的19至24歲年輕人還在求學,但在南亞裔族群當中就只有28%(尼泊爾裔的不足14%)。這不會就是羅局長期待的勞動力質素吧?網誌文章題為〈香港是我家 無分你我他〉。此情此景,當事人是否很難代入?公仔箱論壇. Y/ ]; a7 K# g; O4 G8 v* C
這些有關年輕人的數字還有一點不清楚之處:如果將華裔、尼泊爾裔和印度裔的勞動參與率與在學率拼湊一起來看,懸念不大;但既不在學又不在職的巴基斯坦裔年輕人,大略推算可能在20%以上(甚或接近30%)。他們到底去了哪裏?勞福局有了解、關心這些年輕人嗎?
$ G/ H2 a) I% m*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生力軍」主要來自年近退休的長者8 h0 a+ B% c/ n1 o2 l! _
25至34歲南亞裔青年人勞動參與率不比全港平均數字高,35至54歲中年人參與率也不比全港平均數字高很多(這裏只是順應羅局長的選擇性目光,只看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3組人士;如果沒有撇開孟加拉和斯里蘭卡裔人士,整體上南亞裔青年和中年勞動人口參與率其實都低於全港平均數字)。$ N" c$ F: d- f  Q. U( g3 z; u& `1 i! J
羅局長筆下的「生力軍」,原來主要來自常理上已年近退休,以及似乎應已退休安享晚年的南亞裔長者!例如,65歲或以上還在參與勞動市場的印度裔男性超過45%,差不多是全港平均數字的2.5倍;巴基斯坦裔男性長者勞動參與率也比全港平均數字高出10個百分點;即使是55至64歲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男性,勞動參與率都比全港平均數字高出10至20個百分點。
* d* G5 k2 }# E- [0 X0 J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南亞裔勞動者大部分都是滯留在勞動市場底層:以巴基斯坦裔和尼泊爾裔男性為例,37%都是非技術工人,差不多是全港平均數字的3倍。不知道羅局長是否覺得將這些早過退休之齡卻依然要在底層工作崗位胼手胝足的南亞裔老人家,稱呼為新近冒起於勞動市場的「生力軍」,有點啼笑皆非?筆者只希望勞福局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關心一下這些老人家:他們到底在勞動市場底層哪一個崗位、工種拼搏?是華裔人士不願意入職的?抑或是那裏的僱主特別喜歡僱用南亞裔長者?為什麼?跟待遇、工作安全等因素有沒有關係?5.39.217.77:8898, F; U) ?5 N$ r4 d0 C: V( M/ e" i
尼泊爾女性長者勞動參與率逾四成
, H- S1 H) k& c8 ]/ ~) H9 ~tvb now,tvbnow,bttvb還可以補充一點:為什麼羅局長只關心男性勞動者?要說宗教、文化因素桎梏女性參與勞動市場,似乎不是印度裔和尼泊爾裔社群的主要問題。tvb now,tvbnow,bttvb& I0 p1 P( F) [/ O. j" d! y$ T* F
上面提及最年輕和年長的南亞裔男性勞動參與率比全港平均數字高,同樣發生在印度裔和尼泊爾裔女性群體,例如65歲或以上尼泊爾裔女性勞動參與率超過43%,是全港平均數字的8倍有多。羅局長在3月18日的網誌才寫過女性的勞動參與,「婦女撐起香港半邊天」云云,怎麼到關注南亞裔人士之時又會如此顧此失彼?tvb now,tvbnow,bttvb/ b; U8 \& O' d' ?- H/ q3 O4 y
昔日羅致光在大學執教社會工作學系多年,今天羅局長管的是勞工及福利局,怎麼勞工與福利彷彿變得涇渭分明?網誌中他特別提及出席了探討勞動力的商界論壇,而文章又確實反映他用「量」的角度關注勞動市場上的勞動力供應情况,比起用「質」的角度關心南亞裔工人福祉,失衡得很。tvb now,tvbnow,bttvb) W3 z* t# c! c- n
網誌中他列舉了屬下的勞工處和僱員再培訓局提供好些服務協助少數族裔人士就業,而在這篇網誌面世的同一個月,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發表了《少數族裔人士對主要公共服務的認知和滿意程度研究報告》,被檢討的4個政府部門中有3個都隸屬羅局長(除了上述兩個,還包括社會福利署),羅局長可以從中切實了解到在少數族裔的親身經驗中,那些服務是多麼不足或失效。如果對「量」特別感興趣,也應注意由財政司長主持的《2014年香港少數族裔人士貧窮情况報告》的一些數字:南亞裔有兒童住戶12歲或以上貧窮人士當中,只有13.9%曾使用專為少數族裔而設的支援服務;未曾使用服務者當中,有六成對這些服務一無所知。羅局長當官後還有沒有看大學的研究報告?又或者他認為問題出在民政事務局身上?
. q% [4 V  ?, J7 [9 A5.39.217.77:8898回想梁振英施政後期,今天林鄭月娥班子的言談果然有蕭規曹隨之風——言必「一帶一路」,但卻往往叫人摸不着頭腦——羅局長說「未來『一帶一路』將會為國家和香港帶來無限商機,少數族裔便是香港重要的人力資產。僱主若能善用少數族裔在文化及血緣的優勢,就更能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何以為之?羅局長「熟書」的話,應有聆聽到中聯辦王志民主任早前為特區高官宣講「全國兩會精神」時重申香港應在國際上為國家發揮「超級聯繫人」的優勢。那麼觀乎羅局長筆下這支勞動市場「生力軍」的教育水平、年齡、工種和技術層次,他打算怎樣令地盤老看更、洗衣工場女工和食肆「外賣仔」扮演「超級聯繫人」角色呢?5.39.217.77:8898! F$ b8 _* h3 Y' u% H1 N, s3 ]
「接地氣」地多想一想,其實應該是從事貿易生意或相關專門服務的提供者才是「超級聯繫人」的候選人。政府統計處將工作人口分為三大類:僱員、僱主和自營作業者(要抱怨一句:統計處將「無酬家庭從業員」也歸入這類,不利研究者做更仔細分析),可是這篇網誌卻隻字不提第二和第三類工作人口。希望少數族裔人士「發展個人事業」的羅局長相信沒有注意到,屬於第二和第三類工作人口的他們,在比例上遠低於全港平均數字(2016年前者只及後者的36%),而且過去10年也是在下跌。即使講究涇渭分明,羅局長可以將這些觀察轉達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嗎?
* L! w7 [) j9 b& k5 Qtvb now,tvbnow,bttvb註:〈香港是我家 無分你我他〉,2018年3月25日(bit.ly/2IJiNu4
) s3 Y1 F9 k" Z  D2 ptvb now,tvbnow,bttvb(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哪些南亞裔香港人是勞動市場『生力軍』?」)
. j/ O9 T, a' R8 h% i0 C0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作者是香港教育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聯席總監
( P/ K- X& j1 m+ E" R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羅金義]
/ a# E( Q: d7 K" v+ ^tvb now,tvbnow,bttvb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