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3年,華盛頓二十二歲時,介入了英國與法國及印第安人戰爭(French and Indian War)。當時,法國人從北方的五大湖區逐漸南下開拓,到達弗吉尼亞以西的領土的俄亥俄谷地(Ohio Country),沿河建立了許多堡壘,並且得到當地原住民(印第安人)部落的支持,試圖阻止英國人從弗吉尼亞往西擴展。弗吉尼亞總督羅伯特.丁威迪(Robert Dinwiddie),派遣民兵少校喬治華盛頓向法國指揮官遞交最後通牒書,要求法國人立刻離開英國人聲稱擁有主權的俄亥俄河流域。華盛頓的印第安人盟友Tanacharison族人殺害了法軍指揮官Ensign Jumonville,並支持華盛頓建立名為Fort Necessity的堡壘對抗法軍,不久大隊法軍來犯,堡被攻陷,喬治被迫投降,並簽署降書後釋放,他向當地的報紙透露了消息,因此成為傳奇人物。法國人在美洲的不斷擴展,英國要採取進一步行動,爆發了歷時七年的英法美洲戰爭。
戰爭在歐洲展開,起初法軍在普魯士造成巨大的破壞,但腓特烈大帝成功地恢復普魯士的國家地位,並且在戰後保持「戰前的狀態」(status quo ante bellum)。法國一敗塗地,被剝奪大量的殖民地,並背負沉重的戰爭債務。西班牙雖然失去佛羅里達,但是得到法屬路易斯安那,並恢復在戰爭期間被英國奪去的對古巴和菲律賓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