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o1 T3 \ q# _! `3 M: A 11月1日,絕味食品天貓旗艦店平台和微信公眾號上登出的“雙11”促銷廣告文案因涉及低俗營銷遭到消費者炮轟。11月2日,絕味鴨脖方面表示,由於運營人員是新手,當天失誤上傳該海報。現已將海報撤下,對於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很抱歉。但僅隔一日,絕味鴨脖官方微信再次推送低俗文章,並且發布多日並未删除,“知錯故犯”的行為引發網絡輿論的負面評論。 0 @0 |4 r2 G; o5 ?/ J8 F3 U
5.39.217.77:8898, U% z% X. n6 W5 V; j3 ?5 |6 p6 S
事實上,這早已不是絕味鴨脖第一次使用低俗營銷。北京商報記者此前查詢絕味鴨脖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發現,自2016年6月以來,絕味不時推送標題低俗、封面圖打馬賽克等文章以博取眼球。也有不少消費者對絕味鴨脖這種打“擦邊球”的營銷方式提出質疑。而此次事件過後,絕味鴨脖官方微信已删除上述微信文章,僅剩的8篇微信文章點擊量均達10w+,距離最近的一篇文章更是以搶購5折券的方式吸引廣大消費者關注以及評論。 5.39.217.77:8898$ x8 T' l, q) Q& S: N' w5 j0 A
. j0 s u( Y& v$ e8 W! W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絕味鴨脖此次低俗營銷的方式從產業端到消費端均不討巧。絕味鴨脖的受眾人群中女性消費者居多,低俗的營銷方式對主流消費人群造成一定的侵害,並且這個問題已經上升到品牌性質的高度。絕味鴨脖有可能通過促銷等方式挽回品牌形象,但從長遠的發展來看此次事件無疑是“自傷”品牌。“60萬元的罰款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是件小事,但對絕味鴨脖品牌和消費者造成的影響更為重要,並且此次事件造成的社會影響更大於經濟處罰。”朱丹蓬說。不過也有觀點指出,在絕味鴨脖之前,也有其他低俗營銷餐企被罰數十萬元,但並未起到警示作用,如果未來食品企業繼續不顧後果只為吸引眼球,或成為“慣犯”,相關主管部門應考慮加大處罰力度,提高企業違法違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