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生活質素的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的數字有增無減,為人熟悉的有冠心病、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及中風等,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例子。想避免成為受害的一員就必須認清風險,要知道會導致心臟和腦部等器官嚴重受損的各項因素,嚴加控制,便可減低患病的機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t; K. h+ X! C
5 {, u" o+ h+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事實上有些風險因素是可以控制的, 但有些確實難以改變,就如隨着年紀漸長,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就會愈高。性別方面,男性患上心血管病的比率高於女性,直至女性更年期後,風險比率才與男性相若。種族方面,有發現非洲人及亞洲人的心血管病比率高於西方人,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因素。雖然如此,但是我們並非坐以待斃,因為可以藉着控制高血壓、改善糖尿、避免攝取過高膽固醇、戒煙、戒酒、減肥及多做運動等來減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q# ^# b, ^8 x& v5 U/ t0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8 }3 U v+ E' S
三重預防機制 * g8 x8 {( U+ z: x+ [& O8 y公仔箱論壇 % r! f1 \* d# f, X: O2 c公仔箱論壇現時香港醫療衞生的負擔主要由傳染病、腫瘤及慢性疾病組成,心血管疾病屬於慢性疾病之一,又例如香港每10人就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每8人就有一人高血壓,因此倘能做好風險管理這一環, 不但對患者本身有好處,也可以減低社會的醫療開支。 - |2 I3 T. A9 a" Y3 ?* ptvb now,tvbnow,bttvb- E* F3 Q$ o* c, D( @% z
市民與家庭醫生的關係密切,有病時第一時間就是看家庭醫生,他們遂擔當守門員的角色。作為家庭醫生,在日常接觸病人時便可及早發現這些風險,例如診症時為患者量度身高、體重、查問吸煙及喝酒等習慣,甚至其家人的病歷也要理解,以協助病人找出未見的風險。 - Z9 P% w4 D9 ?2 K: U! ^* A. e8 |公仔箱論壇 - g% E+ f, M, T% Y2 Z0 a1 Z公仔箱論壇除此之外,家庭醫生亦要提倡三重不同的預防機制。第一重預防是教育,先要令病人了解什麼叫風險,令他們有概念及理解風險對他們的影響,例如病人體重超標,便要提醒他們改善飲食習慣及多做運動,並從思想上改變他們錯誤的想法。第二重預防是為病人作基本的檢查,例如當發現血壓和血糖有超標的情況,便要及早開始治療,希望在未到病情最差時才開始醫治。第三重預防就是盡快找出相關併發症,若患者不幸出現心血管疾病時,協助轉介到專科醫生作深入治療。 2 _( O+ L" y) l5.39.217.77:8898 * }3 o) P4 j9 @8 S$ _9 P7 Ntvb now,tvbnow,bttvb事實上愈早發現愈早治療,有助減低併發症。這樣不但可減少給予病人藥物的數量及種類,也可減低併發症的出現。要知道患病並非一個人的問題,家人不但心理或是身理都有變化,即使一人中風,治療及康復期間,家人無論經濟或照顧也會產生壓力,甚至要改變家居環境來協助患者,整件事會變得更為複雜。如能及早發現膽固醇及血糖偏高,便可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及藥物治療,風險便可減低。研究指出戒煙、增加運動量、控制膽固醇及高血壓等,可以預防至少80%的心血管疾病。若家庭醫生能在早期找出風險及加以提醒,便能避免患者的病情惡化。/ i, {( I @. w! |, p* i
tvb now,tvbnow,bttvb6 `/ I, f0 ?0 g! L; W
新藥方便患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w# _! S) Q- H7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