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梁文道: 距離美感的消失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7-4-29 12:20 AM
標題:
梁文道: 距離美感的消失
梁文道
:
距離美感的消失
& N! e" \8 E$ L2 ^5.39.217.77:8898
* j# F+ T0 ?/ K+ c2 n9 O
從前若要說到「愛國人士」典型,我們可能會想起霍英東先生;以後的年輕人如果要舉出「愛國人士」的代表,他們會不會說是向華強的夫人陳嵐呢?
7 R M7 H! l n3 e0 m/ d7 H x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6 L- t h; P2 ~3 D+ R
這種觀感問題,也許在許多掌權者的眼中無足輕重,覺得那是微枝末節,比不上管治問題重要。然而觀感真的不重要嗎?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回歸以來歷次民調所示的市民態度之變是很有意思的,從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大於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到現在的兩者同步下滑,這就是觀感的變化。在董建華先生與曾蔭權先生出任特首的年代,市民不滿政府施政,對特區的信任不足,固然或是所謂「深層次問題」的折射,反映了管治基礎的缺陷以及政權認受性的薄弱。但為甚麼不少市民會覺得遠在北京的中央政府要比和我們同聲同氣的香港政府班子更可靠呢?中央政府既不需要港人的民意授權,也不直接管治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人憑甚麼要相信它多於特區政府?
! m% }7 r7 Z }7 ^1 i- x
8 T& K3 g7 q5 _+ {7 d. X; Otvb now,tvbnow,bttvb
是因為那時候有關大陸的「負面新聞」比較少嗎?大家看不到中央政府治下,神州遍地缺漏?看不見官場腐敗,百病叢生?肯定不是。那時候香港媒體的自我審查遠不如今日嚴重,好幾家重要的傳統新聞機構也都還沒有赤裸歸邊。那為甚麼在「愛國愛港」媒體的數量和力量不像今天這麼盛大,在關於中國的「負面新聞」要比現在更多的時候,很多香港人反而會覺得中央政府比較可信呢?
公仔箱論壇: E! V( H# N8 `: s7 D- g0 [8 I+ y" w7 w! E
5.39.217.77:88984 C+ p' G' T' g2 s$ P
那是因為從前的愛國教育要比今天做得更好,香港人的「國情意識」也要比現在更深更強嗎?當然不是。自從梁振英上台之後,政府和民間花在推廣愛國,要年輕人多與內地交流等工作上的資源,絕對也比董、曾年代多得多。且看當下各種「愛國愛港」組織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的情況,五至十年前我們可曾見過?
2 a3 g5 Z' S7 r% _7 v
/ Q2 z& e% w# ~$ _2 s5 @1 g; Ktvb now,tvbnow,bttvb
其實這個道理就和香港人對大陸遊客態度的變化一樣。恰恰是因為距離近了,而不是遠了;恰恰是因為接觸的範圍廣了,而非窄了,所以現在很多內地人才會感到香港不再友善。我有許多朋友往昔常來香港,不只是為了購物,而是為了此地市容比較可觀,交通比較有秩序,市民行為比較文明。他們喜歡香港,乃至於覺得香港樣樣都好,警察斯文有禮,路人就算言語不通也都樂於助人,甚至誇張到「一過關就聞到香港連空氣的味道都好」。不過如今他們已經避免再來,因為只要一開口說的是普通話,就會遭到奇特的目光。
& v+ {2 ^* o4 z$ X+ a" O7 e
$ }$ q# W a) _1 p/ ?公仔箱論壇
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香港人,之所以漸漸排拒中國,原因很多,近年大家都聽過不少,此處不贅。但要說到港人對中央政府信任程度的下降,我覺得很多建制人物似乎都還沒有意識到,那是因為中央政府和我們變得更加接近了的後果。中央政府從前遠在北京,縱然欽點特首,縱然掌控特區根本,但離香港畢竟仍有一臂之遙,有如昔年倫敦與香港的距離。這種半英殖式的管治模式自然不值得稱美,可「好處」就是特區政府幹得再壞,表現得再不濟,大家也還沒那麼容易把賬算在幕後大老闆的頭上。於是有時就會生出距離帶來美感的作用,現出一種天子是聖明的,問題全在亂臣身上的封建想像。這正是過去幾個月《成報》滿足大家的藥劑,也是「薯粉」當中很多人希冀「習大大英明」的心理基礎。
5 T& s7 m6 R( L/ x1 ?, }1 o2 L
公仔箱論壇0 f( f5 Z: v- t- W: C4 U9 L2 ^
梁振英執政五年,就是中央政府逐步從北京下落至香港的五年。不說中聯辦怎樣代行特區職能,去向立法會議員拉票;也不說他們的地區代表怎樣在區議會活動得到了比政府地區專員更尊榮的待遇;就看一宗海難,行政長官竟然是以「陪同」的姿態伴着中聯辦高官去探望傷者的情狀就知道了;這「第二支管治隊伍」已經成了香港最有實權的第一隊伍。再加上內地不同機關和喉舌媒體針對香港的發言增加,香港人怎能不感受到這裏「真正話事人」是誰呢?
& a4 P" K; `: F; [6 B
5 T8 p$ N7 k6 ^* u
於是香港政治以至於整體社會的一切問題,包括特區政府管治基礎的缺陷(例如行政機關在議會沒有天然盟友),也就一股腦地全被中央政府接了過去。請問在這種情形底下,香港人如果不信任特區政府,又怎會不連帶地不信任中央政府呢?諷刺的是,據說當初中央之所以決定大力介入特區事務,恰恰是嫌特區力有不逮,出現了管治問題,所以乾脆親自下場。秉承內地官場一貫作風,他們要幹好一件事,必然是得「加大力度」,盲目投放更多人力物力,能用的人儘管用,效忠就好。接着便在自己更加顯眼的身影之外,還多了一堆民間「愛國愛港」團體,以及向太之流的新派愛國人物。當黑社會也成了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吹鼓手,並且因此和中央政府拉上間接關係之後,中央政府與整個「愛國」標籤之威望的淪落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公仔箱論壇& V& D9 C1 E. f! H+ T%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p% C m @/ K1 |
大勢如此,猶有眾多「薯粉」盼望「習青天」最後出手,撥亂反正,可說是港人那種封建情結,那種遠方北京仍然未與特區充份重合的期待之最後一抹霞光。事後,大家才恍然醒悟,原來上一回的「唐梁之爭」已是史上最後一次「有競爭」的特首選舉了,「高度自治」這台大戲終將落幕。
5.39.217.77:8898' C/ s o5 V4 M. k0 Y# V
! A2 z6 D1 h5 i0 ~+ w0 O#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林鄭月娥即便不具高人一等的政治智慧,但她當然不儍,知道這種情況再發展下去,對香港對中央都不會有好處。又由於比起尚餘竹升仔家國情懷的曾俊華,她是更地道的港英出品公務員,習氣上就看不慣政府之外內地官員的指手劃腳。所以政治上很「過硬」,選舉要靠中聯辦協助的她,才會在政綱上列明中央政策組的角色轉變,把各項人事委任大權復歸到公務員主導的政府部門手上。可是在中央直接管治香港的意志已定,她的政治能量又弱到組班也有困難的情況下,今天北上接受任命,她有辦法甚至有意願說服中央,讓香港和北京回到一個恰當距離,在兩地中間隔開一道保障大家相安無事的防火牆嗎?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