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E' k, c& R0 N 著眼雙效統一,國有文化企業在改革實踐中取得不俗成績:去年發布的第八屆“文化企業30強”主營收入和淨資產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其中25家國有文化企業普遍建立了編輯委員會、藝術委員會等專門機構,推動內容創新,加強導向把關。 5.39.217.77:8898. C3 C& a9 J* Q0 i
/ B7 L2 n* R1 |0 e8 Qtvb now,tvbnow,bttvb 提升自信:努力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5.39.217.77:88989 A' M4 k" e" `. l
4 e& S5 K: Y; M6 L; g7 B
2017年春節,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熱播,讓人們重拾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熱愛。 tvb now,tvbnow,bttvb0 e3 m$ h, D/ H6 R1 h
5.39.217.77:8898# q# c5 } n+ E Y) t
“詩詞熱”仿佛一股清流,使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浸潤著當代人的心靈。 4 H; c( ~# h# b X U" v公仔箱論壇 : R; b7 k, ^4 l5 [. q 如何延續中華文化血脈並從歷史傳統中獲取精神養料?今年1月發布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意見指出,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 u7 V1 B4 [+ ^+ E7 H' c1 o公仔箱論壇# T$ W4 O3 E [ g. E5 Z, _ K
激發傳統文化的時代活力,各地各部門正在積極行動,從基礎工作做起,推動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網絡平台熱播,朝珠耳機、“朕就是這樣漢子”折扇等一系列文創產品廣受歡迎,讓600歲故宮變“網紅”;文化部實施的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讓名家好戲得以薪火相傳;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當地特色產業,不僅“活起來”“傳下去”,而且讓曾經閉塞落後的村莊走上脫貧致富道路。 8 F4 g) h' @8 a5.39.217.77:8898 9 m! K1 l' _8 R! Q; |5.39.217.77:8898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資源,而且能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提供全球治理的思想智慧。” 公仔箱論壇: d( ? g3 K" y9 x) }; r%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