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電/特朗普上任後簽署針對7個穆斯林國家的旅行禁令,兩度遭到聯邦法院阻擋,迫使特朗普必須在美國憲政紅線範圍內另提新的行政禁令。這是新執政的特朗普總統的重大司法挫敗,引起世人極大的注意,也為全球政治帶來重大的法治啟示,台灣正在推動司法改革,行政、司法權的界線問題,值得探究。 , {; v" M1 E, I& q& Y7 x
[: J7 {1 L1 j/ S5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美國第九巡迴法院維持原審裁定的理由有二,一個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資料不足以顯示其在本案的實體訴訟中,也就是在面對州政府挑戰其7國人士入境禁令違法違憲的訴訟中,有較佳的勝訴機會。另一項理由則是特朗普政府並未釋明,暫不執行其行政禁令究竟會招致什麼樣公共利益上無可彌補的傷害。此一裁判再次揭示,在一個憲政體制之中,行政權不是沒有限度、聽任執政者決定的政府權力;憲法與法律就是界限,行政命令必須受制於司法者審查,不能越界;即使是總統,剛剛得到最新民意支持甫行就任的總統,也是一樣。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G; `5 y N9 F
+ z+ W$ {( W! ]# ~- q' U 其實憲法的道理很簡單,權力在手的人總是想要擴張權力,長期在位,對付政敵,甚至置之於死地。民主政治當然是得到多數的支持才能執政,但絕非因此就可“朕即國家,予奪由心”。黨產會中並不缺乏應該懂得法治精神的法律人,照理說應該要比特朗普的法治素養更勝一籌才是。可是看到黨產會的行事作風,採用經濟手段抄家滅族,雞犬不留,這樣以報仇的姿態對付政治敵手,法西斯一般的手般,怎能符合法治理性呢? E4 D+ l. \2 z8 c3 B+ w$ | $ d. U. u4 @, e' Z8 H7 h 看看特朗普,想想自己,台灣追求憲政法治,司法獨立,試煉不斷而折難多多。蔡英文政府企圖以行政權推動司法改革,改革是必要的,但司法界要以維護“頑健的司法體質”、鞏固“獨立於行政權之外的地位”為主要目標,切勿以辭害志、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