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健康資訊]
治療突發性神經性失聰
[打印本頁]
作者:
pkktam
時間:
2016-7-18 09:25 AM
標題:
治療突發性神經性失聰
上期已跟大家談及為何會發生突發性神經性失聰及它的成因,這是較為少見的耳部急症之一,然而,若患者能在發病首兩周內接受治療,病情會明顯有改善,而康復機會也會提高。
公仔箱論壇9 P( k! D# ^# z3 A) W. t
+ ]' s; U9 X; v/ Y0 A: S$ x; D
很多時候,失聰的成因並不顯著。聽力突然下降,並可能有耳鳴和/或不平衡的感覺,這取決於其影響是否只局限在聽覺器官抑或同時影響到我們的平衡器官功能,因為它們共用相同的內耳液體。即使一系列的測試未必得出任何明顯的診斷,但對上述症狀進行治療是刻不容緩的。
/ S. E# ]0 P7 T8 G0 G9 b0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K+ l7 M- `+ E% B5 H
現時醫學界認為,內耳受損可能是由於微絲血管阻塞導致耳蝸失血及缺氧,或有可能是病毒引致的耳蝸發炎所造成。不過無論是哪種情況,耳朵通常看起來都一切正常,造影亦看不出什麼端倪。醫生所要面對的兩難,就是我們究竟要等待各種症狀明顯起來才作出正確的診斷,抑或要以「散彈」療法運用多種藥物去防止耳朵進一步受損,並為病人設定療程令病人盡早痊癒?答案是我們需要「盲目」地行動。要記住我們無法切出內耳部分進行檢驗,因這是一項大型手術,而手術肯定會毁掉耳朵及其聽力。
) H8 ]# I5 v0 P/ Y'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k. M. l$ `( Y
究竟何謂散彈拯救治療?假設病毒是病因,我們會處方一周高劑量抗病毒藥物療程。病因若是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炎症、神經缺氧或糖尿病,就會進行兩周療程,開始時採用高劑量類固醇,及後在兩周內慢慢降低劑量,一方面可以維持治療效果,另一方面亦可以避免因突然停用類固醇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影響。
3 R% c# C: }9 x. g& k3 I公仔箱論壇
( t, w+ G; b" m( B" w$ t) r
此類固醇治療法已經過廣泛的研究,而結果顯示,若在首次出現失聰症狀的兩周黃金治療期內使用有關療法,數據反映它可局部及完全改善有關聽力下降的問題。此研究說明了聽力受損應要及早察覺及確診,適時為病人提供治療。不過,大劑量的口服類固醇會帶來副作用,其中包括胃潰瘍,因此,療程會同時處方兩周的質子泵抑製藥(PPI)以減少胃酸分泌。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