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8 Z% d4 p% D5 R9 A Y三、民主派內部的主要動態將會是群眾在不同政黨政團之間作出選擇性游移。這種游移,起初比較大量,尤其在每次選舉之前,因而會出現「鎅票」及類似的指控;但游移量會減弱,最後各派支持度會趨於穩定;再長遠則會受人口年齡分布及大陸對港政策等因素影響。 % s. m) H) J/ B) p4 ftvb now,tvbnow,bttvb $ W, U% d# s N# s `tvb now,tvbnow,bttvb所謂的「鎅票」說,已引起不少紛爭,有些甚或流於惡意,其實很無謂。香港政場目前還是相當平坦開放的,不同派別的政治綱領之間可自由競爭,選民也有其自由意志,並不命定屬於某一特定派別。以前互指對方是「鬼」(共產黨的無間道),現在加碼講「鎅票」,就好像劃分了固定的「地盤」,政治綱領之爭變成了 「地盤」之爭,彼此之間基於捕風捉影的動機指控、背景指控因而氾濫。那當然都是與民主精神背道而馳的。tvb now,tvbnow,bttvb. E O' L6 ^: Z! G5 ?2 C$ f3 |
9 }" R' ~. X0 y# l% j5 i2 Z關於「雷動」計劃 ) U+ A8 v: L E, D6 k - D2 P, j n) w- K8 E1 G# @ P; y戴耀廷教授提出的「雷動」計劃,用意很好,他提出「以不贊成暴力作底線,但那不等於要譴責暴力」,更是有助團結。然而,在目前各派系的緊張關係之下,最需要的協調也最難辦到,那都是上述各派系之間幾年來的「捕風捉影的動機指控和背景指控」導致的。一些人站在旁邊火上加油,更助長了這種內部矛盾。這 種以無客觀根據的指控為最高享受的行為,大概要等到選民在派系之間的游移大致上停止、民主派的政黨與群眾之間的關係達到一個穩定平衡了,方才可以掉頭。筆者估計,這大概需要經歷一次立會換屆選舉(今年9月)以及其後的一段為期一兩年的癒合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2 @. F8 ]6 W1 J2 Z
/ c C% I* h1 {# o& J真正要能推「雷動」計劃,得等到新興政黨政團在各選區取得一定數目的議席之後。這是因為選舉協調說到底是一種交易(horsetrading),但新興政黨政團議席的數目從零開始,根本未有作為交換的籌碼,而且它們連自己有多少支持者也未搞清楚,更無法叫價。所以,今年9月的立 會選舉,新舊民主派系之間的矛盾還不可能減少。這對既想維持立會議席「關鍵少數」、又要拼命消費各種陰謀論的的民主黨派領導和群眾而言,的確是一個致命的矛盾。 + s& E1 M s. g! _, ]( B2 f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N: z# N- ]2 P8 x$ m# D5 J+ l
練乙錚_特約評論員 6 s( b" O) k/ H; B6 s* b! ?tvb now,tvbnow,bttvb $ R+ Y$ T6 v! k$ m4 t {+ n1 }1 a公仔箱論壇註1:曹sir這句話,見諸《財新網》25日刊登他的一篇自傳性文章http://opinion.caixin.com/2016-02-25/100912631.html,但這句話早已成為他的「品牌」的一部分,不是他第一次那樣說。 " e [/ ~6 m$ @+ ]tvb now,tvbnow,bttvb註2:引孔子的那段話出自《論語.泰伯篇》。美國實行聯邦制,每一「州/省」其實都是一個邦或者國(state)。見梭盧的這個經典著作裏的第24段https://sniggle.net/TPL/index5.php?entry=rtcg#p24。( Q9 D2 m) C! l" F. l% S
註3:Pro. Julia Markovits的教學筆記上了MIT公開課程網頁http://ocw.mit.edu/courses/lingu ... 2012/reading-notes/的第11講連結。Rawls的原文見下列他的論文合集的第九章(頁176):https://www.google.co.nz/search?tbo=p&tbm=bks&q=isbn:067413739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 U* R1 d6 n: v8 L% d
註4:在美國保守派政論家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歷史終結論」失敗之後,筆者這個提法似乎是找死。其實,「歷史終結」這個概念非常古典,馬克思的主義裏也有這個概念,而且佔了相當 重要的位置。筆者在這裏不是試圖論述「大歷史」,而是要把時空縮窄到香港政治今後的十年、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