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國內地]
拆牆惹民意反彈 為政須學會傾聽
[打印本頁]
作者:
serrurier
時間:
2016-2-28 05:30 AM
標題:
拆牆惹民意反彈 為政須學會傾聽
拆牆惹民意反彈
為政須學會傾聽
- s1 }; o& c6 {) t0 p: _
" s$ F2 M' A7 M1 k% f+ `7 \* d7 ]公仔箱論壇
內地新頒布的城市規劃建設規定中,「今後新建住宅推廣街區制,已建成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的條文,近日引發公眾強烈質疑。根據網絡調查,七成民眾反對拆掉住宅小區的圍牆,有些學者甚至狠批此項規定為拍腦袋決策。
1 @$ E7 Z, O2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39.217.77:8898( F8 F) K/ m; X3 w; r
平心而論,當局提出該政策建議並非沒有必要。街區制乃是對世界城市規劃經驗的總結,也是發達國家通行的做法。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封閉小區和單位大院確實存在問題,主要是影響了路網的布局,形成了「丁字路」、「斷頭路」,這些皆是造成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也影響了社區居民的出行。這些問題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尤其突出,至於封閉小區和單位大院對社會的文化觀念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更是不在話下。
公仔箱論壇% P2 r7 A& k) E% h0 p9 [) o
1 O$ C. z$ T- X9 L( L公仔箱論壇
政策制訂
漠視民意
# J3 G7 V* ~# W0 c/ @5.39.217.77:8898
0 S8 f5 c$ P. w/ s) R% A5.39.217.77:8898
然而,公眾對該規定的反對也不是無理取鬧,從民意把它理解為政府要掀起一輪拆牆運動來看,公眾憂慮的是地方政府藉上述規定胡作非為。因為拆牆牽涉到產權、契約和法律問題,正如一些法律學者指出,根據《物權法》,已建住宅社區是業主花錢購買的私有財產,社區規劃紅線內的道路使用權歸全體業主公用,受憲法和法律保護。沒有義務對外開放,政府無權干預。雖不能說打開已建小區圍牆是官方長期混淆公域、私域,對私有財產保護不力的習慣性思維,但在中國唯上不唯下的政治文化下,不排除一些地方像過去一窩蜂地以行政強力來野蠻拆除居民小區的圍牆。事實上,部分民眾包括學者在內,並非不清楚政策的本意以及現有封閉社區的一些弊端,但以往地方政府的不良信用,讓他們實在不放心,所以才加入反對者的行列。
) a/ y. s4 M& B% X* \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4 x: _; l; G. e+ t2 B
上述質疑給當局制訂政策敲響了警鐘。內地各級政府在制訂政策過程中,很少徵集民意,基本不會諮詢公眾,政策的發布更是單向性的,缺乏雙向互動性的反饋意願,這已成為習慣。但如今公眾並不單純接受政府的政策發布,若同公眾關係不大,或不涉及他們的核心利益,一般不會表達意見,一旦公眾認為政府的政策對自身權益有很大損害,他們就會表達反對意見,而自媒體的出現亦為他們的表達降低了成本。可惜的是,官方顯然尚未適應這個變化,還在按習慣走。所以,要打消公眾的不滿,政策公布之前,最好有完整的輿論應對預判和預案,並在公布後主動做好政策解釋工作,而不再是過去「我說你服從」的單向權力邏輯。
# t( x* T, C# x
公仔箱論壇' `& C# r! x: \3 x. U) G
面對公眾反對,目前官方權威學者和住建部已出來解答,通過此事,當局應該明白,政策制訂要學會傾聽,而不要掩耳盜鈴。儘管民眾對政府拆牆普遍反對,但輿論的充分討論表達,對政策制訂也是好事。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