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心得分享]
魚有甚麼的需要?
[打印本頁]
作者:
nt1972
時間:
2016-1-7 12:35 PM
標題:
魚有甚麼的需要?
[/url]
充分知道魚類不同的需要,可以幫到你成為一個未必每次都一定百戰百勝,但最少是知己知彼的釣者。
我們所認知的魚類大大少少多不勝數。但是全部都是以三樣簡單而重要的目的而活。分別是覓食,自我保護和繁殖。
食材大全
絕大部份的魚都是肉食性的,甚至乎眾所周知某幾位魚類界的 ’素食者’–例如烏頭和霖蚌,又或者在淡水的鯉魚,都會在某些時候以小蝦和小魚為食。除了小魚之外,其他海魚的餌食就通常包括有蝦,蟹,蟲,甲殼類,魷魚甚至魚卵等等。
而淡水類和海水類的魚種亦都有捕食陸上動物的習性,比喻是各類的昆蟲,蚯蚓。比較極端的可以數到地方如亞馬遜河的大型魚甚至會以雀鳥,蛇,青蛙及蜥蜴等。再仔細地分析一下,魚除了以上各款的’自然美食’外,有時還少不了人類製造的食物碎屑,不幸的一群更可能要到水渠口附近去找食物…(有點噁心敬請原諒)所以你可以想像得到魚類是有幾高的雜食性了。
根據以上的理解,大家又可以聯想一下魚類每日的運動模式。就以人為例,我們每日最多的時間是用來接觸新事物,從而對某樣東西有更深入的理解。相比之下魚其實都一樣,當然,魚類沒有手,唯一可以用作來'探索'的部位就只有口了。
其中最常有的包括煙頭,樹葉,錫紙等等疑似食物的物件,牠們只要探索到口中的物體不是食物之後就會把其吐出。知道這個習性對lure釣者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活性低的時候,因為只要能夠激發起牠們的好奇心,就亦都有機會令牠們上釣。大家可以記住及多加利用。
[/url]
保命第一
搵食固然重要,但是保住自己不會成為其他魚的晚餐就更為首要了。早在人類介入以前,魚一出生就要提防各種的掠食者:各類型的大型魚,鯊魚,海豚,魷魚,海鷗,鷹,海豹,海龜,蛇,鱷魚甚至熊等等,上天下地到海真正的危機四伏。有研究指出,大型魚如吞拿或馬林,生長到差不多居於海洋食物鏈的首位,都會因為由於在幼魚時留下的記憶,會對海鷗在水面飛過時作出本能的躲避。所以說童年陰影的影響真是非常深遠呢。
魚要避免成為晚餐,有三個基本的方法:逃走,躲藏和搏鬥。在開放水域(open water)的鯊魚,海豚和各種的回游魚,身體結構都是呈流線型,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在遇到有威脅時能夠迅速地逃離現場。
在近岸的水域,魚就有各式各樣的障礙物作掩護和埋伏,紅鮋就是一個好例子。萬一以上兩種方法都無效的話,最後的方法就是’同佢死過’。或者伸起魚鰭,張開大口來虛張聲勢,希望籍此嚇走敵人,最後當然還要賭上50/50 的運氣了。
產前產後絕大部份的魚類一生都最少會生產一或者兩次,成年的雄魚和雌魚會在水中或海床上釋出卵子和精子融合。所結合的受精卵會由有一些像黏狀的保護膜包圍住。而因為這些魚卵缺乏其他的保護,很容易成為其他魚的食物。
每種魚在產前產後的習性都會變得與平常不同。牠們多數會在產卵的時候埋岸及聚集起來,有些魚在產後會因為要保護魚卵或者要補充大量體力而變得非常兇悍,令到牠們比較易上釣。
但有些魚種卻會完全不去進食或移動。筆者個人並不鼓勵去以產卵前的魚作為目標。而淡水釣方面,世界各地多個地方(包括香港) 的水塘或湖泊均有禁釣期。(香港各水塘的禁釣期是由 5 月 1 號至 8 月 31 號)用意是要保護接近產卵期的魚群不被騷擾。身為釣者的你,如果知道和能夠好好利用以上這些資料去作分析,相信會對釣行方面有幫助。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