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黨輪替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台灣政壇近來統獨的分貝也愈趨高昂,「統一」出現了急統、緩統之分,「台獨」更在課綱等爭議聲中,分析出「心靈」與「法統」台獨之別,族群情結已蠢蠢欲動,令人憂心之餘,生活在台灣的人,與其各自關在自己認知的象牙塔中想像,何妨藉機走出自我心靈禁錮的枷鎖,認清統獨背後的真正意涵,未嘗不是政壇統獨之爭惡化後,人民認識自我、昇華台灣主體意識的良方。 ( F, A% V2 M; T7 }9 R% R" o公仔箱論壇$ M1 q5 ?6 R" a4 |2 p+ c6 |
「急統」、「緩統」有其歷史及族群因素,台灣自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撤退到台灣後,「反攻復國」心切,當然急統,直到時日拖磨,而終需面對國際現實及實力有限的緩統無奈;「心靈台獨」則是「法理台獨」的相對詞,清楚點出了台灣部分人士透過史觀旋轉、文化質變所形塑出的台獨氛圍,避開了法理台獨可能直接遭遇來自國際、大陸和台灣內部的挑戰,但也深化了台灣未來前途的不安感。! V! k' d/ I* m0 ~" u$ r! @1 H7 R
5.39.217.77:88980 d. N s. l- N8 y b# q2 v( Q6 f
不可諱言,在前總統李登輝刻意鋪陳出台灣主體意識的政治文化氛圍,及陳水扁強勢主導修正傳統以大中國為主體的課綱後,近十餘年來的高國中小語文、歷史、地理、公民教育教科書,已成功潛移默化青少年學子的史觀及文化觀,由大中國的思想,走向本土意識,更甚而形塑出台獨史觀,這項變化,多數成年人並未察覺,但其深化效果卻在太陽花及高中生抗議課綱調整聲中大放異彩。5.39.217.77:88987 G8 K, P' j1 p0 [. l V" T R4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