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電/記者從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大熊貓繁殖生物學與保護遺傳學研究及應用”項目獲得2014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通過該項目,四川現擁有130只全球最大、品質優良的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並建成全球最大的大熊貓精子庫。 公仔箱論壇 }0 O* N8 R: ^# Z; L0 m
7 i7 g w2 c. j, H+ `; t* r1 u 新華社報道,據悉,“大熊貓繁殖生物學與保護遺傳學研究及應用”項目自2000年開始,在繁殖、健康與種群遺傳管理三方面實現關鍵技術創新,繁育成活110只大熊貓,建成130只品質優良的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 [- t) q9 d
3 t1 }+ Q) e/ w, i5 E2 P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大熊貓存在延遲排卵現象,提出對延遲排卵個體需實施延遲配種。他們同時還發現,應激反應與過早實施人工授精影響大熊貓排卵,降低繁殖效率。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以五項發明專利為支撐的適時配種新技術體系,並完善了精液採集與冷凍技術,建成全球最大的大熊貓精子庫。 5.39.217.77:8898- |) d$ |" p8 c s# Y4 N( `
, S# w E* N/ a4 b9 [ ?) W* O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張志和是該項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據張志和介紹,利用該項研究建立的大熊貓親子鑒定技術,完成了159只個體親子鑒定並全部登入大熊貓國際譜係,在此基礎上實施圈養種群遺傳管理。 % _- H5 Y* }1 a5 y. j , E* i" ^9 h7 d% x( U1 I公仔箱論壇 值得一提的是,各項技術創新的應用,不僅在成都率先建成130只品質優良的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還幫助國內外六家機構繁育成活大熊貓31只,在日本建成中國大熊貓最大海外種群。使圈養種群提前17年實現“建立可自我維持種群”發展目標,並使建群者遺傳貢獻嚴重偏畸的狀況開始得到矯正。相關成果還推廣應用到華南虎等其它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上,促進了中國瀕危野生動物保護水準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