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d7 v* d1 G4 b6 s" O! b$ L+ x- p. f
繼四川達州市環保部門官員拋出“熏臘肉致霾論”後,重慶市日前再次以環保執法的名義對“煙熏臘肉”開刀,引發輿論關注。新華社昨日也就此發表時評質疑,“傳承了數百年的煙熏臘肉,竟要為當今日漸糟糕的空氣品質負責”,並稱“動輒拿廚房油煙、煙熏臘肉等群眾生活中的問題來當致霾的‘替罪羊’,難免有避重就輕、敷衍塞責的嫌疑,引來輿論‘拍磚’”。7 c! D$ x4 K5 @5 S, Q6 r
& K7 M, A v3 {: r. ?* b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就此,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學系教授潘小川昨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政府的各種治霾措施還是應該集中在轉變能源結構上,最重要的就是減少工業燃煤使用量,多使用清潔能源、環保能源。“工業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這肯定是PM2.5來源的前兩位”,相應的,政府的治霾措施也應該集中于這些方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e5 I- g% }6 h6 Q: N#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