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港澳台] 本土論述貧乏 [打印本頁]

作者: serrurier    時間: 2014-12-20 04:58 AM     標題: 本土論述貧乏

本土論述貧乏
3 U! w/ I/ f' ]! y$ {' Q- M: Y+ [5 o9 x8 N  e5 z& ~9 ~. K
香港學術界的奇異之處是本土論述極為不足,這應反映回歸前後學術界的殖民性,包括殖民者與被殖民者。更重要的是,殖民性已經制度化,成為香港既有制度的組成,也滲透入社會主流意識形態。
0 ]! h! I0 A& }  t3 L9 h1 b1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Q; \9 Z+ C) h  n2 ^5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具體而言,香港的大學及學者的價值,取決於在英美學術期刊刊登的論文,香港政府的撥款資助也主要取決於這方面的量化指標。因此,在文化取向方面,或者說研究的議程與論述方面,都是從屬於英美學術期刊反映的一切。香港或內地的題目不是不能刊登,卻要符合英美學術期刊的標準、論述方法與方向。或許理工科技術有更大的跨域性或普世性,這樣追隨英美的問題不大,(但為甚麼不跟隨德法而只是英美呢?)惟在人文、社會科學範疇,卻使人感受到文化霸權主義的影響。
' D! X  D; l! P: A1 s5.39.217.77:8898
' v$ z/ S4 S; j9 [  M2 atvb now,tvbnow,bttvb當大多數學者均醉心於英美學術期刊的論述,我們便很難看到香港本土論述。有關香港歷史的研究著作早年是洋人的範疇,近年多了一些內地研究,兩者的思維架構都有外來色彩,香港的本土性似感缺乏。本來,香港回歸應可激發對香港殖民主義的種種反思與批判。事實上,在許多殖民地的回歸,均有廣泛激烈的爭論、討論,涉及理論與實踐,亦可以是十分學術性的。可惜,香港回歸初期的「一國兩制」只是換了國旗,沒有反殖民主義的因素;而八十年代民主回歸的思想,也被六四事件衝擊。結果,香港的回歸變成無自覺的回歸。
1 a, a+ c' y( ^9 y0 n% l9 A' o- G
$ X  Z$ M" M. K5.39.217.77:8898正因這個空白,近年才產生出所謂民族主義的本土意識。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