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O3 S' a1 ^7 ]3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瞭解了以上的道理,同時也可以知道我們上古傳統教育的主要宗旨,就是教導你做一個人,完成一個人道、人倫的本分。不是只教你知識和技能,而不管你做人做得好不好。因為做工、做衣、做小販、做官、做學者、做皇帝,那都是職業的不同。職位雖不同,但都須要做人,才是本分。你的職業職位果然榮耀值赫,而人都做不好,做人不成功,那就免談其他了。tvb now,tvbnow,bttvb. {3 a1 j+ w/ j4 C/ Y, N. n7 a
% P. d1 j* P6 V5.39.217.77:8898第二,「大學之道」的道,是根本,也可以說是體。「明德」是由道的致用,是從道體出發的心理和身體力行的行為。「親民」是由個人學問的道和德的成就,投向人間,親身走入人群社會,親近人民而為之服務。這便是明德立已以後,外用到立人的目的。最終的結果。無論是個人立已的明德,或是外用立人的親民,都要達成「至善」的境界。tvb now,tvbnow,bttvb6 z) g, P- y. o$ f' m1 {
; N# W. R/ [& u3 I2 B3 I2 y/ u5.39.217.77:8898第三,如果我們照這樣的說法,怎樣才可以表達得更明白一點呢?那只有用「因明」(邏輯)的辦法,借用相似的比類做譬喻、做例子,或者可以比較明白一點。怎樣借譬呢?那只有向鄰居的佛家去商量,暫借用佛學來做說明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O; C" `" v- a- V! e) f
! _" L4 r( o0 Z0 e5 dtvb now,tvbnow,bttvb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 i3 I, y3 Z7 l
9 B( A1 \& P1 r( d7 T7 z. g5.39.217.77:8898【吹毛用了急需磨】5.39.217.77:8898) t: R( v# c( ]# ^, \" y/ \" c
3 g, t, U- B i1 l9 H/ j5 [這首偈子的文字意思是怎樣說呢?第一句,「沿流不止問如何」?是說:我們人的思想、慾望、情緒、意識等等,由生到死,每一天,每時、每秒,所有這些心思,猶如一股流滾滾洪流,滔滔不絕,對境動心,或起心造境,綿延不斷地流動,永遠無法使其停止,自問、問你,怎麼辦才能得止啊? ( a3 [$ P7 |! a+ D$ T* Gtvb now,tvbnow,bttvb3 d' X6 Q" i, Y1 w5 G+ C$ j G" |( @
第二句,「真照無邊說似他」。但你要自己反省,認識自己天生自性本來就有一個「能知」之性的作用存在。你要自己提起那個「知性」,如無邊際的照妖鏡一樣,自己來看住、管住那些妄想和妄情。猶如自己注定視線,對鏡照面,一直照,不動搖地照,漸漸就看不見鏡子裡的面上幻影了。鏡子清靜了!空靈了!如果這樣用功反省反照,那便可以說很像接近「他」了!「他」是誰?勉強說,「他」是道啊!便是即使是這樣,還只能說好像「似他」,但並非是究竟的大道。) O! z% Q0 N* s5 Y! c
3 m1 `! U( k$ ]5.39.217.77:8898第三句,「離相離名人不稟」。這是說,人的生命自性究竟的道體,是離一切現象的名和相的。但是人們始終自己不明白,自己不理解,也就不清楚。它也不是永遠稟賦在你身上。因為些身長短是虛空啊! 8 `/ x7 D$ S% H9 c- U ; L8 N. K# F$ z: f% }0 f9 ]" k" ?公仔箱論壇第四句,「吹毛用了急須磨」。吹毛,是古代形容鋒利的寶劍,只要把毛髮對著劍峰,一吹就斷,它太鋒利了。這是形容人們的聰明智慮,不管你有多麼鋒利,多麼敏捷能幹,如果不能隨時回轉反省自修而還歸平靜,包你很快完蛋,而且此心被習氣所污染,就如滾滾旋轉的車輪,不停不回,墮落不堪了。所以說,就算你聰明伶俐得像一把吹毛寶劍一樣,也必須再磨礪乾淨啊! $ o% Y+ S) W6 X&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a. v& d, ?" O/ P8 Y
臨濟大師到底是禪宗五宗的開山之祖,他這一首偈子,我是欣賞佩服之極,它把性理修養和文字,輕輕易易地聯結在一起,決非一般詩人所及。現在,我們借用他來說明「知止」的學問修養境界,應該是比較明白了!好了!這一節,講到這裡,我們也應該是「吹毛用了急須磨」了!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4-12-15 12:57 AM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4-12-15 01:01 AM 編輯 公仔箱論壇3 f f4 ?3 f/ F
6 a9 m" t" |# l6 U+ K8 m( | 十五、實在難能說一「定」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z+ v% ?1 Q3 ^2 d0 d
0 S( {. x/ T" H$ I" P% Q公仔箱論壇前面研究討論的,是「知止」的「止」是屬於「內明」學問的「止」。等於佛學所說的「制心一處」和「系心一緣」的「制止」的「止」是都屬於佛家小乘觀心地法門的原則。如果從整個地球的人類學立場出發,認真研究這些學問,你可發現在公元前四五百年之間,同時同樣地,講究人類自己身心性命的修養學問,只有中國和印度,有這一門的科學同步發展。其他職埃及、巴比倫、希臘,雖然早已有了哲學的雛形,但仍似依稀彷彿,具體而微,後來漸漸形成以宗教為主導的西方前期文化。 2 o% d" O$ H0 |7 r3 H; b' `8 G* ]* |8 A9 V4 Z* b
但講究「止、定、靜、安」的具體研究,毋庸諱言的,以印度佛學為最精祥,也最科學(注意,我說的是指這身心性命修養的一門科學。並非說它就是自然科學,如聲、光、電、化等應用科學一樣。這個觀念,不可以隨便混淆)。 ! r) |( x+ y8 N/ K公仔箱論壇2 s6 K8 E: A% j2 w: Q; U
【「止」與「定」的因果關係】6 ~' D# j. J) k4 `' P& l; [2 S7 X
5.39.217.77:88984 R) H0 C* E J0 a
因此,我們現在繼續研究下去,便須從「知止而後有定」這句話所指出,由「止」到「定」的兩個層次來討論。簡單地分別來說,「止」是「定」的因,「定」是「止」的果。也可以說,「止」是「定」的前奏,「定」是「止」的成效。 ; `! R* x) e- M8 l' n公仔箱論壇 J4 R8 b, e5 s, }3 G" A
因為照這樣的思路來講,我認為對孔門心法《大學》的研究,比較更有價值,而且對上古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更顯出特色。但這不是從民族國家意識立場來強調其說,事實確實如此。不過,這樣一來,不從佛學,或者說不借用佛學來說明,仍然還是含糊不清。宋、元、明、清以來的儒家理學家們,就因為困於門戶之見,死守固有藩蘺,不但無法發揚光大,反而純置儒道所長於無用之地,很是可惜!1 U: a2 u! U. j" r9 ^. ?) I5 I( _
# j* x0 u3 H. @大小乘的佛學,它的修證原則,最基本的,便是「戒、定、慧」三學。所謂戒學,猶如中國上古文化中的禮學,所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是屬於由心理行為起點,推及到立身處世,甚至和世間生物的整體道德息息相關。它和人類世界所有法律的法理哲學,有很重要的密切關係。但是人們很隨便地把它歸入宗教的檔案裡了,真也一言難盡。在這裡,我們不能離題太遠,暫且不論。 . a) U3 v0 `6 j9 V 0 l' e7 L. f l2 P至於關於「止」和「定」的修證學問,更是佛學求證大覺的中心。從印度梵文翻譯成中文,流傳影響最廣的,就是「禪定」這個名詞。其實,梵文的「禪那」(dhyiana)含有寂靜精思的內涵。而魏晉以後初期的翻譯,便借用《大學》的「知止而後有定」,保留原來的「禪」音,配合一個「定」字,因此就叫做「禪定」了。到了初唐,玄奘法師又改譯作「靜慮」,這樣一來,更明顯地是借用「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充分表達出是「思維修」的內涵。6 s9 h6 G, a* S2 G. C5 K
公仔箱論壇6 z3 ?- c, y5 o0 U. M- z/ y
可是,在佛學修證上,嚴格說來,「止」和「定」,它的作用和境界,又各有界別、功果的不同。例如佛說:「如香象渡河,截流而過。」這是很恰當的形容,人們要把這個紛紛擾擾的心思暫停「止」下來,就必須如力大無比的大象,有能從奔濤滾滾中,截斷眾流,橫身而過的大勇才可,這便是「知止」而「止」的狀態。0 J" Q' s. g3 C* l( i3 ?
8 h$ s; k1 w. P- x' w( l1 J5.39.217.77:8898【莊子所見略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1 p/ E6 X
tvb now,tvbnow,bttvb) c8 O- ^5 a) M2 `1 ]
但我們讀了這一段文章之後,也很容易聯想到一個他的晚輩,也便是所謂道家的莊子。在莊子的著作裡,有一段文章的觀點,正好用來作《大學》這一段內涵的註腳,那你便會豁然而悟,嘆息宋儒理學家們分門別戶之見的不通之處了!tvb now,tvbnow,bttvb, y% D" ~& [% S5 O0 b/ @
. ]* E$ }& R9 n* d
現在,且讓我們列舉莊子所說的:tvb now,tvbnow,bttvb, @& f4 a- p* P+ T, s2 V
tvb now,tvbnow,bttvb5 p: T/ ?# Z8 E
《帝王之功,聖人之餘事也。tvb now,tvbnow,bttvb- I; J. o+ j, l$ F0 @; g$ w$ Q
公仔箱論壇( L+ x! [$ g, n' R0 n9 A5 r
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三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l8 b4 x) P3 T4 V' ^9 J/ b
) R7 p; H: [5 S8 u$ H E: e1 b有關於莊子,我另有專講。現在引用他的話,用來反映曾子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一段內涵。說明古來中外的英雄帝王,或是現代的英明領導們、老闆們,是否都能自知有沒有聖人之才,有沒有聖人之道。並且還有一個,便是曾子提出的最重要的「明明德」之德呢?如果缺德,即使是有聖人之才,有聖人之道,也都不夠格做一個平天下的人。) b/ L1 o p- g G) u1 Y2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L& R; P6 n& {# \ a3 W9 ?
【「聖王」須德術兼備】 0 M2 s7 {& F4 V% Q. Xtvb now,tvbnow,bttvb0 ]/ I, X) r8 G ` o( O
同樣的道理,非常奇怪的。從印度輸入的佛學,釋迦牟尼也有相同的說法。佛學說到真能治平天下而致太平的帝王(領導),他的功德已等同於佛。這種明王,叫做「轉輪聖王」。但他也和中國文化中春秋三世「衰世、昇平、太平」的觀點一樣,轉輪聖王也分幾等,上等是能致天下太平的金輪聖王,其次是銀輪聖王,乃至銅輪聖王、鐵輪聖王。昕謂轉輪的意思,便是力能挽救一個時代,等於轉動時輪,使它轉進太平,才算在歷史上具有聖王的功德。那可不是民俗所誤解的,只在閻王殿上坐著,要人死命,鬼餛一場,便叫他是「轉輪王」。其實,那些都是混世魔王啊!( Q! u% ]1 _+ _4 l5 z
" k" c( Y& `0 m) A- `
因此,佛也講了一次治世帝王學。弟子們記載下來,便叫作《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經》。其實,他所說的「仁王」,是翻譯中文時,為切合中國文化,借用儒家所說仁愛的「仁」字。換言之,就是「聖王」之學。不過,佛說的太過偏重於「內明」之學的修養,但說聖人之道,而不說聖人之治術,所以只好在佛教寺廟裡流傳,當作和尚們修「護國息災」用的祈禱文了!總之,治世的德術,在兩千年前,在中國整體文化中的儒、道兩家為主,連帶法家、兵家、縱橫家等學術之外,後世中外所有的著作,可以大膽地肯定,都是末流枝節而已,可以救一時之弊,而不足為千秋定論。也許,我也已落在偏見之中,不可認為定論,敬請見諒。 : V6 |' a% I5 Y7 |& Ntvb now,tvbnow,bttvb4 L1 t% h) X! |* d# e V-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7 k; x# F5 y, N8 Z q 二十、知所先後的知性 . G: a8 r( F! ?3 J : x& U( y$ R4 `& L現在再從「明明德」開始,一路下來,由「知止」直到「慮而後能得」一節,我們把它暫且歸到個人自利的「內明」修養,而達到自立的「明明德」。每一個進步的程序,都有它的境界和實效。現在又忽然來一個峰迴路轉,把「明明德」推廣到「齊家、治國、平天下」上去。也等於說,把它推展到「在親民」的作為上去,倒也順理成章,言之有理。但指標擺得那樣高,目標又那麼大,卻又把它的中心重點,緊箍在個人學養的「誠意、正心、修身」的範圍。5.39.217.77:88982 b4 `# t# N* R3 l: v
: c. e7 u' o0 r& H3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就好像要你出來試一下身手,去做一番「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事業,卻又要你稱量一下自己,是否自己的學養已經達到真正「誠意、正心、修身」的標準呢?這豈不像叫一個人已經躍馬揮鞭,正要揚長而去,他卻又來當頭潑你一桶冰水,使你只好兜轉馬頭,趕快回家去抱枕頭,靜思反省一番嗎?5.39.217.77:8898# r+ g* F7 Q z. A
1 u. G# L4 c' e就如我們現在,講《大學》,評歷史,大膽放任批評古人,要求嚴格。說來慚愧,我們自己本身呢?那就很難說了。不過,你們也經常聽過我的自我批評,如我一生,只有兩句話,「一無所成,一無是處」,如此而已。大家喜歡研究《紅樓夢》,我是不太內行,不過我最同意作者在《紅樓夢》開頭的幾句話:「負父母養育之恩,違師友規訓之德。」實際上,這兩句話,就如我的自白一樣。其實,讀懂了《紅摟夢》,就會真知「修身、齊家」的重要,也可瞭解人性的缺點和優點。tvb now,tvbnow,bttvb/ s r0 W0 e9 I7 A# l+ k* _
9 k5 r) m( f: T7 M* t p6 Q1 l
由「修身、齊家」講起,我們必須要明白,它的重點,就在自我的「修身」。身不修、家不齊而奢言治國、平天下,不是不可以,只是「偏中偏」,很少能夠做到「偏中正」。為什麼孔子特別推崇堯、舜?他的重點,應該是在「修身」。別的不說,你只要看我們過去傳統文化教育,所注重宣揚的「二十四孝」,就可明白了.二十四孝裡的人物,都是發生在有問題的家庭。所以老子說:「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如果家庭沒有問題,大體上說,個個不算太壞,就沒有什麼孝不孝的問題存在了。仁義的道理也是一樣,假如人人自愛,尊重自己,同樣的,也尊重別人,愛護別人,那還要說什麼仁義不仁義呢!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4-12-18 01:19 AM
【大舜孝感天地平天下】 ) u0 G/ U) C' n' }6 ~; g& ]% n9 N# \6 o$ x; G
就以「二十四孝」來說,榜上桂頭牌的第一個人,就是姚舜。大舜出生在一個最有問題的家庭,父親頑固而且粗暴,幾乎是毫無愛心的人。母親(有說是後母)更糟糕,她是一個潑辣而囂張的女人。他有一個弟弟,不務正業,游手好閒,而且是很自私,佔有慾甚強的個性。但是世界上的父母,大多數都有偏心。他的父母,又特別偏愛小兒子,並不喜歡大舜。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所謂「動輒得咎」,沒有一天的好日子可過。但是大舜絲毫沒有怨恨,挑起一家生活的擔子,盡量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結果,還是被父母趕出家門,只好自謀生活,去做陶器來賣。當然,這樣的人,這樣的家庭,自然會被別人當故事,當笑話來談論。因此就被帝堯知道了。經過考察,決心想培養他,就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舜。慢慢叫他辦事,一步一步地提升他。但他的弟弟看了眼紅,又貪圖兩個嫂嫂的姿色和家勢,就想辦法要謀殺大舜,故意要父母叫他鑿個水井,準備在他工作中活埋了他。總算大舜知道弟弟的用心,在打井工程中,橫打一個出路,沒有被活埋了。但他對弟弟仍然沒有仇恨的心理,不只原諒,而且照樣對他友愛如初。5.39.217.77:8898( E1 n4 d r- W% J+ H
4 t: ^6 k& h- N$ ]古代的歷史記載,文字簡練,而且沒有花邊資料的描述,不過經過的大要,都已有了。記敘大舜是從這樣的家庭環境出生,還能「修身」「而立」,做到「齊家」。後來帝堯把他放在政治中心去歷練,叫他擔任過各部不同的工作,最後授命他總理國政。實際上,後來帝堯在位的政績,大多都是大舜的功勞。這樣,經過了二三十年,帝堯老了,快到一百歲了,才讓位於他。而在大舜擔任國政的時候,他的母親也老了,眼睛失明,看不見東西,或許是白內障之類的病。那時,醫藥並不發達,大舜就親自抱著母親的頭,自己用舌頭來舔母親的眼睛。據說,「孝感動天」,他母親的眼睛,居然被他舔好了。公仔箱論壇! G1 r( |0 i: d$ _: H K8 {8 _4 b
) u3 [6 P. e9 o,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不但如此,後來帝堯死了(但有的舊史說他並沒有死,他修道去了),姚舜做了三十多年的國家元首,也已活了一百多歲。他一邊提升大禹總理國政,一邊又自己出巡南方,過了湖南,到廣西,據說,就駕崩在九嶷山那裡(舊史又有記載,說他也學帝堯一樣,入山修道去了)。因此,兩位帝后娥皇、女英便親自到南方來尋找大舜的下落,結果都死在湖南,據說也成神了。後世所謂的女神「湘妃」,相傳就是大舜的兩位帝后(稱娥皇為湘君,稱女英為湘妃)。公仔箱論壇- d+ ?6 K* U4 t' ^
" w& g" C) g! h% ?2 b由於這個歷史故事所記載的反映,處於有大問題的家庭父母、兄弟、妻子之間,不但沒有反面壞的結果,反而存有正面的「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的好榜樣。所以孔子極力尊崇堯、舜,並非只為堯、舜開創文化的德政而已。可是,在周、秦以後,我們歷史上歷代帝王的家庭,及其自身的榜樣,又是如何呢?也許那幾個最好的開國之君,還都是齊桓公壞習氣一部分的化身。至於那些不好的,和職業皇帝們,除了少數幾個之外,更不足道矣!tvb now,tvbnow,bttvb2 o* J& E/ C0 m3 Z3 P
8 _0 y0 m/ ~% H1 Y" y3 x9 l7 I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5 h' m9 A: Q' A- G 三二、劉邦打天下而不能「齊家」 {& T' l- ?! L7 g4 h. T' I' Otvb now,tvbnow,bttvb自秦始皇以後,我們的歷史,由分封諸侯的體制,改變為一個統一文化與文字,統一政治體制為郡縣,所謂「書同文,車同軌」的東方大國。這個時候,正當公元前二百二十年前後。講到這裡,使人聯想起現代歷史的故事,當在推翻滿清以後,所謂民國初年到抗日戰爭的階段,閻錫山在山西修建的鐵路,故意採用狹軌,不和全國鐵路的軌道相銜接,仍然抱著「戰國諸侯」和《三國演義》的思想。距離秦、漢兩千年後的中國,還隨時出現「戰國」時代「車不同軌」的作風,你看,這有多麼大的諷刺意義。 ) W' J0 F) x$ `& k5.39.217.77:88980 g7 t& O" O( ^. V- p) `
但我們現在不是研究歷史,只是討論中國文化大系中的儒家心法。因此,講到「修身」與「齊家」的問題,引用到歷史上歷朝歷代為天下主的第一家庭(族)。如果再做詳細的敘述,那就變成講歷史小說了。但是,歷史的人事問題,不正是《大學》內涵的反證嗎? ' `9 H0 E4 z2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N, o& V1 t
我們的歷史,從來以漢、唐開國為盛世。宋、明其次,元是蒙古族當家。清是滿族當家,都要另當別論,實難要求過嚴。而且我在前面講過,除了以歷代開國之君為主題之外,其餘的都算是「職業皇帝」,能夠守成的已經不錯,大多更不必要用《大學》的尺度來討論。不過,話也不能以偏概全。在職業皇帝當中,也還有幾個可算是出類拔萃的人物,「雖不中,亦足觀也矣」! p! I* t y. @2 W( Y
4 r k, i4 S5 ~- _+ {6 r u q: Rtvb now,tvbnow,bttvb【從劉邦的「龍顏」說起】5.39.217.77:8898; q' f, S; O5 A) [( c
: ^3 g. U3 K8 C, a. ztvb now,tvbnow,bttvb以開國的帝王來講,例如漢高祖劉邦,除了歷史上讚許他是「隆準龍顏」、「豁達大度」八個字以外,應該說還有四個字,便是「知人善任」的長處。至於什麼是「隆準」,是說他鼻子長得挺拔,鼻頭特別大一點,猶如相書所說,「一鼻通天,伏犀貫頂」而已。這樣的人多的是,我一生也見過幾個乞丐和出家的和尚,都是「隆準」,並不能因鼻子大,就可當皇帝。「龍顏」嘛,誰見過?就算古畫上的「龍」吧!那副尊容,除了很有威武以外,也並不特別,平常人也有的是。用這「隆準龍顏」四個字來稱讚劉邦,完全是古人寫歷史的大手筆、妙文。因為沒有什麼特別好說的,當了皇帝,總要說他有特別過人之處才對。等於後世的什麼「龍鳳之姿,天日之表」一樣的句廣,極其諂媚的筆墨。 ; u% c1 j% J# x0 z% u" v0 G' u公仔箱論壇+ G5 r9 f& e- h, Y5 X
我年輕時,有一個會摸骨看相的朋友,我常對他說,你賺了別人的錢,又在罵人,壞透了。假使你敢說我是有特別的骨相,或是「龍行虎步」、「虎背熊腰」,我非揍你不可。那是你明明在罵我是個禽獸,是個動物嘛!但是,他說,老兄,我是規規矩矩照書本上來的,那些歷代的英雄帝王們,不都是很喜歡這些恭維嗎?看來,你是一定做不成英雄了!我們彼此哈哈大笑拉倒。至於說劉邦「豁達大度」,這一點,比較起來,可以承認,拿他前比齊桓公,後比唐太宗李世民,都有點相似之處。但也必須看看反面的文章。例如范增對項羽說,劉邦居山東時,貪財好色。現在到了咸陽以後,居然不貪取財貨,又不擄掠美女,看來,其志不小,你不對付他,將來你必失敗在這個人手裡。後來,果不出其所料。tvb now,tvbnow,bttvb3 ]3 L Y) I2 S# |
tvb now,tvbnow,bttvb y+ E$ @& T! e7 W! I# K! J8 n5 |
我想,《史記》與《漢書》,你們都很熟,尤其是司馬遷寫《史記》的高祖、項羽「本紀」,也是大家最喜歡讀的大文章,因此,我不需多說。5.39.217.77:8898+ ^( x1 C0 K5 h* n1 I5 w
5.39.217.77:88986 b+ f/ p1 m! g% k6 s& u( y
【「豁達」背後的身世和性格】公仔箱論壇7 |$ x; q; `, C2 [, |7 J" m) f0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a) r$ a) Y) j/ M8 z
漢代開國之君的劉邦,他出身的家庭和父母,可以說,本來是一個殷實務農的人家。只有劉邦,在這個家庭中,素來就「不甘淡泊」、游手好閒、好說大話,在他家族的眼中,是一個不管家人生產,使父親兄弟們不大喜歡的人。不過,這樣的人,在每個地方、每個鄉村中,都隨時會出現。劉邦算是有「智、力、勇、辯」的那一類型,環境往往不能約束他的。偏偏是他運氣好,吹牛說大話,吹到了一個外地來的大財主的女兒呂雉做妻子(這個大財主,歷史上只稱他呂公。但有說在《相經》上,記他名呂文,字叔平)。東方西方人類的文化,過去歷來同樣是重男輕女,所以詳細記載她的資料並不多,只把重點記錄在她當皇后以後的事。其實,你仔細研究,在劉邦做亭長,送囚犯,放囚犯,躲在芒碭山溝裡,直到與沛縣的秘書蕭何、曹參聯絡,取得縣城,稱「沛公」起兵,他的妻子呂雉,都是知情參與其事的。所以後來做了皇后,設計殺韓信,是兩夫妻的同謀。劉邦死後,故意請張良吃飯,是她設計促使張良早死。5.39.217.77:88980 B# g- J- @! ]. \ B4 K8 O
5.39.217.77:8898) U% y; n; v2 o/ n: b) C* }
關於這一點,有人對我說,於史無據。我說,你不瞭解道家的「辟榖」,當然不明白,張良當時已修到可以「辟榖」不吃飯。功夫到此,忽然強迫他吃肥膩的食物,不但功夫盡失,甚至不死也要大病一場。世界上的知識太多,當然有所不知。可是呂后有人教她,因此,一飯之後,即致張良於死命,並非歷史上的奇事。 Y' P" n% |% j; t) ]9 qtvb now,tvbnow,bttvb 7 s" S. k( k+ l; ^7 Atvb now,tvbnow,bttvb當時,在秦始皇實行「嚴刑峻法」以治國的時代,而且役使民工,不給酬勞,建造皇宮等工程,弄得民不聊生,到處逃亡避禍。在劉邦的家鄉沛縣,忽然從外地遷來一家財主呂公,等於是沛縣一樁新鮮的大事。劉邦不過是一個區區的亭長,並非聲名顯赫的人。他在呂公過生日做壽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空手走來祝賀,在呂家的賓客簽名簿上,大書送賀禮的禮金萬金,然後就大模大樣的自己坐在首席吃喝起來。因此有人報知主人,呂公會看相,他出來一看,大奇劉邦這個樣子,而且敢大膽冒充闊老,就和他結交,準備把大女兒嫁給他。當然,呂老太婆是反對的,認為這種吹牛說大話的人靠不住。似因呂公的堅持,也無可奈何。當時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兒女本身很少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機會。5.39.217.77:88988 v: c: X- `. t; e; a- t
6 e- |0 ~* r! r6 B公仔箱論壇從社會學的立場來講,幾千年來的中國文化,似乎缺乏人群「社會」團體這一門的思想學術,甚至孔、孟儒家的學說,如《大學》、《中庸》,就根本沒有提到「社會」的觀念,更不會有什麼「社會福利」思想。當年,我在聽「社會福利」這一門課,剛由美國輸入中國,非常新穎時髦。我一邊聽課學習,一邊就提出不同意見。我說,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關「社會福利」問題,從我自幼接受的傳統教育開始,早已深深種下這一門課的種子。大體來說,如恤老憐貧、敬老尊賢、存孤敬寡等等,都是幼少教育的重點。而且在儒、釋、道三家的學說中,以及諸子百家,統統有從「社會福利」出發的理論和名言。只是大家不懂中國「社會學」歷史的發展,沒有像西方二十世紀以來的文化,由資本主義的經驗,轉變成為新時代勞工福利,推廣到所有「社會福利」的實驗方法而已。我只聽了幾堂課以後,那位在美國留學回來的博士教授,就約我大談其中國歷史上有關「社會學」的知識。後來乾脆請我演講「中國特殊社會史的演變」的專題。「特殊社會」是我當時新創的名詞,因為從戰國時期的墨子開始,幾千年來,都存在這種「社會」。即使如西洋各國也同樣存在。漸漸演變,就成為近代史上的「幫會」了。 & P. ^, e2 Q- T! b' e; c ?7 ]/ t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9 J8 X- t& E$ e( T' V6 D) R
但到底我是在求新知,不是來賣舊貨。講了幾次,聽的人熱烈歡迎。我就見好便收,乾脆不去上課,自己看書研究,免得浪費時間,去聽幾十個小時的課,那我可讀多少的書啊! # A/ Z5 B7 }: n" o, E0 V B5.39.217.77:8898 D9 g2 x. W8 S: d# r* s
講到這裡,除了「宗法社會」、「大家庭」的精神遺風,演變成「宗族」的宗祠(祠堂)之外,由南北朝、唐、宋以後,中國社會佛、道兩家的寺、院、庵、堂、道觀等等,都是有形無形兼帶著在做「社會福利」的工作。韓愈當時反對迎佛骨,接著,便寫了《原道》等大文章,反對佛、老,更反對一般人去出家做和尚、做道士,認為是不事生產「無父無君」的不忠不孝。這個觀點,從政治文化的立場來說,一點沒有錯。但從整個「社會」的觀點來說,也未必盡然。過去帝王封建時代的中國,並沒有專管「社會福利」的機構,如果沒有這些寺、院、庵、堂、道觀來收容那些鰥、寡、孤、獨的人,試問,皇帝們、大臣們,包括韓愈老夫子,誰又來照顧他們呢?所以韓愈的侄子,出家學道成仙的韓湘子,也只好做兩句詩來啟發他老人家,「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了。社會上的人,到了某一環境,的確都有「家何在」的情況啊! G+ X) \: F4 C5 Y+ Y! N5.39.217.77:8898 ) H2 P; T+ G, B/ M! x: u公仔箱論壇【從「張公百忍」的故事說起】公仔箱論壇; a0 R: i3 V( B- P
1 \) J6 q+ E! W& }
在中國,「宗法社會」和「家族」所形成「大家庭」的觀念,有四五千年前的傳統,在唐、宋時期,最為鼎盛。最有名,也最有代表性的歷史故事,就在唐高宗李治時代。正當公元六百六十餘年時期,高宗到山東泰山去,聽說有一位九代同居的老人,名叫張公藝,便很好奇順道去他家裡看看,問他是用什麼方法,能夠做到九代同居而相安無事?這位張公藝請求皇帝,給他紙筆,要寫給他看。結果,他接連寫了一百個「忍」字。高宗看了很高興,就賞賜他許多縑帛。後來就成為歷史故事的「張公百忍」。不知道當時的張公藝是有意對高宗的啟示,或是對高宗的警告。無論怎麼說,他卻無意中幫了武則天。同時,也確實是他由衷的心得,說明做一個「大家庭」的家長,等於是擔任一個政府機構、大公司的主管,也猶如一國家的領導人,自己要具備莫大的忍耐和包容,才能做到「九代同居」而相安無事。 ' V! q" V- C( q6 D" { m% t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e% Z2 e1 G1 ]1 O8 q$ a7 t
大家要明白,我們的中國由上古開始地大人稀,而且歷來的經濟生產全靠農業為主,土地與人口就是生產經濟、積累財富的主要來源。在周、秦時期,封建諸侯的政治體制上,也多是重視人口。秦、漢以後,封侯拜相乃至分封宗室功臣,也都以采地及戶口為受益的標準。所謂「萬戶侯」等的封號,都是對文臣武將等最有誘惑力的,也是最想得到的大買賣。因此,人人都以多子多孫是人生最大的福分。當然,戶口人丁的眾多,是生產力和財富的原動力,不免形成大地主剝削勞動人工,壓迫小民的現象。但並不像當時西方的奴隸制度,其中大有差別,不可混為一談。我不是讚賞那種傳統的習俗,只是在歷史學術上的研究,是非同異必須說清楚,提醒大家在做學問、求知識方面的注意而已。 & B9 h7 _( n C2 J% P$ j* ^tvb now,tvbnow,bttvb 1 k: i; D6 \+ h6 e) c5.39.217.77:8898同時,說明由於「宗法社會」、「家族」的傳統,方形成後世「大家庭」、「大家族」的民情風俗,產生貴重多子多孫的結果。人們要想教育管理好這樣的一個「大家庭」,比起管理一個社會團體,一個龐大的工商業集團,甚至比起一個國家的政府(朝廷),乃至現代化的政黨,還要困難複雜得多。因為治理國家、政黨,管理社團,從表面大體上來說,他只需要依法辦事依理處事,「雖不中,亦不遠矣」。至於公平、公正、齊治一個「大家庭」或「大家族」,他的重點,在一個「情」,所謂骨肉至親之情上面,不能完全「用法」,有時也不能完全「論理」,假定本身修養不健全,大至家破人亡、骨肉離散是很平常容易的事。 * P' A e+ {: H8 o! s( C5 p 0 V% m# ^' h( [- h% i舉例來說,在過去的社會裡,一對夫妻,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幾乎屢見不鮮,是很平常的事。甚至愈是偏僻的農村,窮鄉僻壤的貧苦人家,偏是生了一大群子女,比富有人家、城市人家,更會生產人丁。其中原因,並不只是飲食衛生等問題,包括很多內容,一時不及細說。但古代的傳統,除了元配的夫妻以外,還准許有三妻四妾等習俗,所以稍稍富裕的家庭,以兒女成行來計算,還不只三個五個,或十個八個來算人口的。如果只以一夫一妻來說,他們生了五個兒子,討了五個來自各個教養環境不同的媳婦,在兄弟媳婦之間,互相稱做「妯娌」。每個媳婦的個性脾氣、心胸寬窄、慷慨慳吝、多嘴少話,個個自有各自的不同。五個兒子之間,也並不是由父母遺傳的生性一模一樣。假如和父母一樣,就叫「肖子」,肖是完全相像的意思;和父母下一樣,叫「不肖」,人不一定都是「肖子」。所謂「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也就是說和社會上的人群一樣,智、賢、愚不同,良莠不齊。再配上五個不同的「妯埋」,單從飲食衣著上的分配,日用品生活的分配,甚至彼此之間對待上下的態度等等,在任何一件小事上,就有隨時隨地的是非口舌。如果發生在外面社會上的人群,還可忍讓不理,躲開了事。這是晝夜隨時生活在一個屋簷底下的人家,你向哪裡去躲。 . A& q( f1 t8 q6 `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e. ~; W Q8 ~) G& F: ?
倘使加上還有三個、五個姊妹還未出嫁,日夜蹲在家中的大姑、二姑、小姑等等,不是父母前的寵女,至少也是嬌女,對「妯娌」兄瞍、弟媳之間,對哥哥弟弟之間的好惡、喜怒、是非,乃至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可以鬧翻了天。還有能幹潑辣的姑娘,雖然嫁出去了,碰到對方女婿家是有權有勢的家庭,或是貧寒守寡無所依靠的家庭,回到娘家干涉家務,或是請求救濟的。總之,說不盡的麻煩,講不完的苦惱,比起在政府官場中的主管老百姓的官,或是當管理國家天下的皇帝,看來,還要難上百倍。因為做領導人的糊塗皇帝,或做管理百姓糊塗的官,只要「哼哈」兩聲,就可以決定一切了。可是「齊家」內政之道,不是「哼哈」二將就可了事的。「哼哈」二將,只能在佛教寺院門外守山門,不能深入內院去的。公仔箱論壇' X$ t, d1 ~- k" U, z D
tvb now,tvbnow,bttvb! A8 E) b" v9 `( m4 C V( \- C
我們這樣還只說了父母子女的兩代。如果五個兒子媳婦,各自再生三五個兒女,那麼,一家二十口或三四十口,還不算相幫的僮僕婢女,以及臨時外雇。乃至佃戶等相關的人了在內。再過一二十年,第三代的孫子,又結婚,又生兒女,那麼,這個所謂興旺的人家,在四五十年之間,已是「百口之家」了。因為過去的社會,通常是早婚的,不比現在。你們必須要瞭解,在孔子到曾子、子思、孟子的時代,甚至後世如我所講這種情狀的家庭,尤其是「皇室」或「諸侯」王家,所謂數百口之家,那是通常的事不算稀奇。公仔箱論壇( H( l2 W+ S( \+ n: M+ U
5.39.217.77:8898+ f2 e1 L/ y8 i+ b) c l
可是,在我們的歷史上,所謂「五世同居」的「大家庭」,歷代都有,如在宋真宗趙恆的大中祥符年代(公元一○○八年),「醴陵丁雋,兄弟十七人,義聚三百口,五世同居,家無間言」。尤其是最後一句的記載,實在使人不敢想像的敬佩。所謂「家無間言」,是說全家三百多人,並沒有一點不和睦、不滿意而吵鬧起來。因此便可知道「齊家」之道,是「齊」這樣的家,不是如現代,乃至西式的小兩口子,把兩個鋪蓋,拼成一張大床,或兩張小床的家。即使是對小兩口子的家來講,又有幾對是白頭偕老、永不反目的呢!你看,「齊家」,是那麼輕易要求,那麼稀鬆的世間人事嗎!tvb now,tvbnow,bttvb& V2 J+ R) H: K0 c3 V& _
照我默默的觀察來看,依照現代物質文明的快速進步和精神文明相對的衰落。不論是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甚至舉世皆醉的工商業競相發展,在不久的將來,人類社會不會再有家庭制度的存在,而且也沒有婚姻制度神聖的存在了!人類歷史的劇本看到這裡,我自己覺得可以「煞擱」了。因為我是一輩子看戲的,再看下去不是不好看,習慣不同就有點太陌生不大自在了! , {, \. @* {+ A$ E3 Z8 E) E. G* P7 S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Y Z0 ^2 h2 j7 s) k
【堯可不願多子多孫哪!】 8 ^/ y; H* Q6 M& R- `! Q3 E8 q+ [1 n公仔箱論壇! z3 p7 A* X- a9 b* w1 d9 z' B- j
講到這裡,又使我忽然想起孔子說的話,「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為了上面所講的中國過去社會的「大家庭」,依照孔子的話,「好古,敏以求之」,使我又想起孔子所再三推祟上古聖人皇帝唐堯的一則故事。根據歷史的記載說,堯治天下五十載,出外巡視,到了陝西華山一帶。華封人(管理華山地政的人)祝曰:「使聖人富、壽、多男子(願你長壽,大富大貴,多子多孫)。」堯曰:「辭(多謝你了,我不需要這些)。多男子則多慎,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我們看了帝堯辭讓別人祝福的話,實在很佩服,不愧可稱之為「聖人」,這也就是後世道家思想的根源,具有出世懷抱的超然感受。但是華封人聽了,便又說道:公仔箱論壇; Y( o; _3 u5 U. ^
5.39.217.77:8898; y3 w0 t* }. E# i0 i2 O$ ?
《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何事之有。天下有道,與物皆昌。天下無道,修德就閒。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何辱之有。》$ c. r% a2 |" A- B2 `' O
) e. s: d$ _2 l% i0 K/ ]( u)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看來,華封人這一段話,又是帝堯以後,儒、道本未分家的共同思想。不過,要活千年才厭世而去,未免又太奢侈了吧!正如佛說,長壽,是三災(刀兵、瘟疫、水火)八難中的一難。仔細看來,的確別有高見。 # @1 F; n1 l o m5 C8 { q a Y) F2 P" k; ^0 A' n& X/ W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家」,我們大概已經介紹清楚。也許,在你們現代一般從開始就先學新時代的文化,或一開始便從西方文化基礎學習的人,看來非常奇怪,好像西方的社會文明,根本就沒有這種情況存在。如果你是這樣想,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無論是歐洲方面的英格蘭、愛爾蘭、法蘭西、德意志等民族,乃至由各種民族所拼湊的「美利堅」國民,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區和各國各地的少數民族等,在他的社會中,也都以擁有「故家」或「世家、「大族」而自豪、自傲的觀念存在,這是人性的特點,也可說是人性的弱點。舉例來說,在現代的美國,對於已故的總統肯尼迪,便有其特別的追慕之情。「肯家」,也是美國的「世家」、「大族」,在美國本土的人,也經常有喜歡講說或關心「肯家」,以及別的「世家」的許多故事。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4-12-20 04:56 AM
三七、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g2 J5 G9 n+ D. G
前面所講,是因為要研究講解「齊其家在修其身」的道理,必須先要明白中國文化兩三千年來,所謂「齊家」之「家」的內涵指標。因此大略介紹過去歷史上,所謂「大家族」和「大家庭」的情況,是《大學》所指「齊家」之道的重心所在。至於初由一男一女,兩相單獨建立的「小家庭」,是歸於「夫婦之道」的範圍,當然也和「修身」、「齊家」有其基本的重要關係,但非本段文言的主要所指。tvb now,tvbnow,bttvb: L/ i) U) k" [6 X
6 d* `* Q' n2 G【修身齊家的五個心理問題】4 [9 V/ ?: L1 C/ L2 t$ C: z" T; S
5 d3 R8 o( f' I; U! I; X, c
《大學》本文這一段「齊其家在修其身」的內容,特別提出有五個心理問題,是主持家政的人,也可以說包括所有主持一個社團,或政黨的領導人,本身最需要有自知之明,避免容易偏差、容易犯錯的主要修養所在。這五個心理問題的內容是: 3 @8 R# g' C7 y, W7 p) O$ ]/ V公仔箱論壇( X. ?' D" S. _
一、人之其(有)所「親愛」而辟焉。 " ^8 }9 Z1 ~( u A# k" \% t' A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88985 i2 o3 w, v: {6 f w
二、(人)之其(有)所「賤惡」而辟焉。 5 k' w) v( M* X& L! i' Q ~' H!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9 ?5 Y8 W/ j
三、(人)之其(有)所「畏敬」而辟焉。 C9 V9 b9 K8 Z3 ktvb now,tvbnow,bttvb . Z- |3 a9 `0 Q;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四、(人)之其(有)所「哀矜」而辟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q" \* x# N/ F: s9 y0 `
5.39.217.77:8898$ c+ W9 D4 ?3 ]2 e. O
五、(人)之其(有)所「敖惰」而辟焉。$ M. \, P: g _) W$ [! R$ p/ ]0 {
4 C |9 k( r H5 V0 c
這五個「而辟焉」,也可說,就是人們容易犯錯誤的五個心理問題的專題。「辟」字,在古書古文上,有多重釋義,有等於開闢的辟,也有等於庇護的庇。但在《大學》本文這裡,「辟」,是等於偏僻、偏差,甚至有病癖的意義。我們先要瞭解這個文字上的意義,然後再引用比較淺近明白,在歷史上有過經驗的故事來做說明,就更容易明白這些心理問題了。8 O9 z6 @3 Q8 j" ?7 y9 m& g
' t1 E' B' L4 x( E9 J0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鄭莊公的生母武姜,生她大兒子莊公的時候,正在昏迷睡夢中,被驚醒痛醒了,所以在心理上有了主觀的成見,壓根就對這個兒子有反感。用後世俗話來說,這真是前世的孽。因此她鍾愛第二個兒子共叔段,她希望老公鄭武公把王位傳給老二。但當時在宗法傳統的習慣上,必須以長子作為王位的繼承人,如俗話所說:「皇帝重長子,百姓愛么兒。」況且莊公從小便很聰明能幹,有機謀,當然就順理成章繼位了。可是他的生母心裡是很不高興,很不願意的。2 Y8 z6 E+ K( `: N' I
, @7 P% {( O& ?莊公即位以後,做母親的武姜,便要求大兒子莊公封弟弟共叔段到制邑去做地方首長。莊公明白母親的用心,就對媽媽說,那個地方地形險要,上代的虢叔就死在這個地方。媽媽!你老人家另選一個地方吧! / D5 f& R% x3 o4 ^公仔箱論壇 i, v/ l' F# u6 ]: E O4 l- Q
其實,莊公知道這個行政區域很富有,兵精糧足,弟弟去了要造反奪權就難辦了。所以對媽媽說假話,故意推托。這就是親生母子之間,在政治上、權利上鉤心鬥角,毫無「誠意」真情存在。武姜不得已,為老二要了京邑。莊公只好照辦,因此大家就叫老二共叔段為京城大叔。 , O2 t% X% x6 C7 c4 E $ N' `1 P! e. H- L( v1 ?# b鄭國有一位大臣叫祭(蔡)仲,便對莊公說:「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這就是說,你把那麼大的最重要地區,封給弟弟去治理,對國家安全來說,是有問題的。同時,又說了許多理由。鄭莊公聽了,半真半假地說,那是我媽媽姜氏硬要的,我做兒子的,有什麼辦法,祭仲便說,這佯做,你的媽媽也不會滿意的,「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莊公便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你放心,等著瞧吧! / J7 G, U4 t: P% @& [ j; Q7 b + q5 t* {3 _0 d1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接著,老二共叔段又另外要求在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兩個大地區,一併歸到他的範圍,這已等於有全國一半的地盤了。宗室的大臣公子呂便對莊公說:「國不堪貳。」一個國家,不能兩分。你究竟想怎麼做,要把國家交給你弟弟,我們就去報到,不然,就應該另有處置。否則,全國老百姓,也弄不清楚大方向了。莊公說:「無庸,將自及。」你放心,沒有用的,他自己會倒霉的。事情愈來愈嚴重,公子呂又說一次。莊公便對他說,「不義不暱」,他老二不講情義,不和我做哥哥的親愛和睦相處。「厚將崩」,累積罪過愈多,垮得更快。5.39.217.77:88988 ?7 X4 {, ^/ B _& o
( s' s. p N6 S/ A; |: N- d2 D- l( ntvb now,tvbnow,bttvb最後,老二共叔段什麼都準備好了,就要發動叛變,用武力來搶奪哥哥的政權,媽媽和他約定做內應,發動的日期也約定好了。莊公的情報很清楚,因此,就派兵去伐京邑。百姓也不擁護共叔段,所以他想搶王位的計劃,就全盤失敗了。最後,逃到鄢邑。莊公再命令伐鄢。共叔段只好逃去投奔共國。因此,莊公下命令把母親遷出內宮,下放到一個小地方城穎去住,氣得狠狠發誓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這就是說,除非我們母子兩人都死了,在地下才再見面。換言之,永遠不想再見到媽媽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9 ]( @/ U/ z1 z0 n4 k* D
5.39.217.77:8898) s/ W4 n& z' v/ I4 e1 v( U2 `! ~1 h6 a
當然,親生的母親,雖然最恨她的偏心所造成的錯誤,但到底還是有母子骨肉的親情。人世間最難解脫是情的作用,尤其是親情最難了了。所謂孝道,便是至情的表現。事後,莊公也很後悔,話說得太過頭了,事也做得太絕了。總算經過他的另一位功臣穎考叔的勸諫,為了兌現誓言,叫莊公挖了一條地道,再使母子相見,終使母子重新團聚了,恢復原來母子之間的親情。《左傳》記到這裡,便說:「君子曰:穎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孝敬父母,是人性愛心最基本的真誠。孝敬自己的父母,又擴充到孝敬別人的父母,這才叫做「純孝」。tvb now,tvbnow,bttvb) E+ O: R- d; G, K$ S' W& b
2 k( q. m9 E3 k' r4 h6 E公仔箱論壇《左傳》的原文很精采,文字寫作得很優美,而且簡練曉暢,翻成了白話文,反而沒有那種純樸深刻的風味了!我們小時候讀它,是要朗朗上口,背誦得出來,一輩子都有用處。變成了白話,就沒有深度了,看過了就會丟掉,很少有再啟發作用的價值了。孔子著《春秋》,是從他的故國魯隱公元年,也就是周平王四十九年(公元前七二二年),亞述帝國滅以色列的那一年開始。換言之,鄭莊公出兵打弟弟共叔段,就是發生在這一年的故事。孔子對鄭莊公的貶辭的要點,只用了一個「克」字。因為一個國家,對敵用兵勝利了,才可以叫「克」。共叔段是他親兄弟,做哥哥的明明知道他被媽媽驕慣寵壞了,為什麼不在事先好好設法教導,至少,也應該預先防範處置。但鄭莊公卻用政治手段,故意培養他、放縱他,造成他犯最嚴重的錯誤,叫全國的人看清他的不對。又把他當敵人一樣,出兵去討伐他,表示自己的了不起。其實,鄭莊公從基本出發,完全是玩弄手段,製造一個罪過的圈套給弟弟和母親去鑽,因此而趕跑弟弟,甚至在征戰中殺了他,還自充好人,是為國家安全,不得已才大義滅親,這就是陰險奸詐的用心。不但沒有兄弟友愛的親情,對母親更沒有真正的盡孝,為什麼不好好事先感化母親的錯誤,而且這樣做,更是大大不合於「治國」、「從政」的道德,是為後來春秋時期各國的諸侯,開啟了壞風氣的「始作俑者」。所以孔子只用了一個「克」字來標明他的罪過。這樣以一個字來批判善惡、是非,就叫做著《春秋》的「微言大義」的精神所在,也就是奠定了後來中國兩千多年,寫歷史用字用句的典範。3 A# q u8 D5 J, g
; S6 j) r( ]9 ]( }! G. H! b; f4 i# t公仔箱論壇至於對鄭莊公母親的偏心偏愛的過錯,孔子不忍心說「天下有不是的父母」而已。但左丘明卻根據孔子的《春秋》,「秉筆直書」,把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的不能「修身、齊家」的前因後果,都記述得清楚,為後人做警惕的榜樣,這就是《左傳》所謂「傳」也。這也就是不能「齊家」,不足以「治國」的「憲」榜。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4-12-20 04:57 AM
【從「畏敬」鬼神說到近代「人造神」】5.39.217.77:8898" o1 k) Y9 [4 c: N4 N
7 t p5 C% K1 i5 X9 q ~! H6 V有關第三個「(人)之其所畏敬而辟焉」的歷史故事實例不少。嚴格研究,也很複雜,可以另成一個專題。而且牽涉的學科很廣,當然,主要的還是哲學和心理學、醫學等學,最為重要,因為這些科目,也是最有相關的學科。 . T7 t4 p* X, J# ?3 w* }tvb now,tvbnow,bttvb8 g# n7 E f! T# t
我們退而求其次,在這裡所謂的「畏敬」問題,其中包括有兩種成分,一是「畏」,二是「敬」。《大學》在這裡把這兩種內涵合稱為一個名詞,等於是由「畏」而「敬」的作用。這種現象在人的心理作用上,嚴格的說是普遍存在的。換言之,「畏敬」,它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感。尤其在宗教的心理學上,更為明顯。舉例來說,人為什麼懼怕鬼神?因為你不知它究竟是真的「有」,或是真的「無」。而且從有人類以來,個個說有,而人人又沒有真正的見過。說看見過的,或肯定相信的,究其實際,仍然多是捕風捉影之說,並不像自然科學,可以拿出實質的證據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Q Z6 R, [) z! o! `
公仔箱論壇( q, k' R g: E: F# i8 M! f
所謂鬼神之說,也就是概括「敬天」,或「敬事上帝」等等「形而上」,似乎另有一個作用的存在。不管任何一個頑強的人,雖然絕對不理會這些說法,但在他一生有某一種身心狀況發生時,仍然難免會起一種異常的感受,恐慌、懷疑。那便就是這種「畏敬」心理的原始作用。 6 t* J& f" t- R n- w1 Ttvb now,tvbnow,bttvb$ [0 [& i: |# W. ] C
人的生命,有生必有死。但誰也一樣,平生所最畏懼的就是死。因為人人都沒有把握自己幾時會死?自己是怎樣死的?死了以後,究竟是怎樣的?死了以後,還有來生嗎?這些問題也都和「畏敬」心理的作用密切有關。 9 r) Y6 z! o" s!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J- t5 m, j( q y0 S公仔箱論壇不說死而說生吧!誰也不知道自己活著的一生,前途的遭遇會怎樣變化?受苦或享福?和我生活有關的父母、夫婦、兒女、財產、權位、主管、老闆、政府、國家、世界等等,都在無法自定,無法可以前知之數的。因此,要算命、看相、求神、問卜、看風水(相宅、相墓地),甚至還請人來相看辦公室、床位等的所謂「不迷而信」的「迷信」專家,就普遍地無所不有了。因為人們的心理,從來就存在著,有事事不可知,患得患失的畏懼心理。除了怕「生」怕死以外,怕沒有飯吃、怕沒有衣穿、怕投有錢用等等,無論窮富,誰也難免一怕,這就叫做畏懼。公仔箱論壇9 C9 t* G! O9 |2 m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C/ z z9 E$ N8 ~8 \- _6 x% E6 Y
至於從小在家,就畏懼父母、畏懼兄弟姊妹。讀書入學,畏懼師長。學成做事,畏懼長官、老闆,甚至畏懼同事、同僚。出門怕趕不上車,天晴怕下雨,不下雨的時候,又怕天晴。有人因為怕窮,怕失去了不能佔有一切的希望,就不惜作奸犯法去偷人、搶人、害人。但也有人,為了怕違背道德,怕違犯法紀,而甘願窮途潦倒一生。幾乎一個人活了一生,隨時隨地都在畏懼中,但又自以為是、自得其樂的過了一生。 . o8 ?; M/ J, ~- a- T4 w 2 G, l; F! p8 x" B8 N0 O總而言之、統而言之,細數人生,誰又不在「畏敬」中過了一生。但是,世界上什麼是最可怕的呢?鬼神並不可怕,因為沒有見過。上帝、佛、菩薩也不可怕,天堂和極樂世界都距離我們太遠。最可怕的是「人」;更可怕的是「自己」;尤其可怕的是人自己所造成的「人」神,它的代號,叫做「權威」。其實,權威只是虛名,它沒有一個東西,但它又把握支配了一切的東西,它是以一個孤苦伶仃可憐的人為形象,是「寡人」、是「孤家」,他使人不想接近,又想接觸。望望然是很渺小,又好像很偉大,總之,是人人自我矛盾所造成的一個「偶像」。最好的「偶像」,是沒有一個他的自我形式,是以人人心中各別自我所形成的一個「偶像」。它使人人心中自我自生有「畏敬」成癖之感。這樣,就是《大學》所說,「(人)之其所畏敬而辟焉」的最高原理。5.39.217.77:8898+ B/ [( q6 `+ c* \& {
' w4 h* d1 h2 b A |% _先不說過去歷史上的往事,只以我所經歷過的時代,由二十世紀初期而到現在。小的時候,開始接觸文化,也和眾人一樣,喜歡讀各種名人的傳記,拿來對比中國歷史上的人物。那個時候,開始讀德國的威廉二世和什麼鐵血宰相俾斯麥,很新奇很驚訝。其他如興登堡、福熙元帥,包括鋼鐵大王卡內基等等,都是新鮮的玩意。聽的是李鴻章,以及日本明治維新的伊籐博文,仰慕的是曾國藩、石達開等等。但這些也只屬於少年時期的憧憬而已。5.39.217.77:8898. t. N) M o3 Q
5.39.217.77:8898; H% e8 u) T3 X2 P# d G5 i
到了北伐前期,那時,印刷術已稍發達了,到處可以看到一張又一張由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袁世凱、張勳到奉、直戰爭的大帥們,和革命先驅孫中山、黃興,甚至什麼國民革命軍的北伐總司令蔣介石的畫像。一個個都是人們所製造的「權威」,令人望之似乎「畏」而生「懼」,但未見得有「敬」意的存在。tvb now,tvbnow,bttvb% ^4 v! s V$ e+ K2 D& {
. a' [! x1 E R. U! z) jtvb now,tvbnow,bttvb我們須知道所謂的「家」,是由一個人和另一個異性的密切結合,共同組成物質生活和精神生命的具體象徵。由一男一女變成夫婦的關係,必然就會有了子女,再變而成為父母。有父母子女,當然會有兄弟姊妹的形成。正如孔子在《易經‧序卦》下篇所說:5.39.217.77:88982 ~- R0 X5 u' J. S/ c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錯,是相互交錯的意思)。夫婦之道,不可以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卦名)。》* r- ~# R9 ?; A% [: g$ I2 p2 G
公仔箱論壇, Z& S( P; w. n: K2 m; `
但從社會學的另一觀點來說,人都是社會的成員。而人需要生活,生活必須要人與人之間的互利互助,因此就形成了人群合作的社會。而把「家」的關係,不當作社會的基本成員。「家」,只是整個社會成員的個人私有關係而已。由於這種理念。而發展成為社會公有、共存、共享的目的。這種思想的理念,雖然是「陳義甚高」,而在以人為中心的世界,基本上始終不能解脫以「家」為中心的作用。因為人是有情慾也有理智的,畢竟不同於無心無知的礦物、植物,也不同於一般動物,可以完全機械式地加以限制管理。因此,在人的社會中,始終存在著以「家」為主體的結構。但這個結構,在哲學的邏輯上,也只是一個具體的象徵而已。可是由於有這個具體的象徵,「家」與「家」的聯合集成,便形成為一個社會。換言之,「家」是社會的基本單位,由於「家」的擴大為社會,社會便是一個「大家庭」。「家」與社會的再擴大結合,就形成為一個更大的結合體,那就是所謂的「國家」。由此可以瞭解,無論是舊學或新知,這樣說過來那樣說過去,說來說去「歪理千條,正理一條」。看來,我們傳統文化中的《易經‧序卦》所說,依然是千古常新,仍然不能外於此理此說。公仔箱論壇7 e& i% Y' [7 B' [8 R: O
1 j. [: A+ l/ A3 K( C# ]: _tvb now,tvbnow,bttvb明白了原本《大學》所說「家」的觀念,是「大家庭」、「大家族」的「家」之內涵,它跟西方後期文化所說的社會,是有相同的性質。同時,需要瞭解《大學》所說的「修身齊家」之道,可說是指示我們對於家庭和社會團體,乃至政府、政黨、公司等的領導哲學的認識,和領導人的學問修養的目標。5.39.217.77:8898( n% K1 B5 `+ h" `(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7 M8 y3 n' N( k# j
例如一個人,處在社會某種領導的地位,不管所領導的人有兩個或多個,乃至成千上萬,所負擔的責任,就是這個社會的大家長的任務,而且又略有不同於自己血緣所屬家庭的關係。因為所領導的人,來自四面八方,每個人的出身背景、家庭教養、文化教育程度,甚至宗教信仰等等,都各不相同。尤其如我們大中華的民族,因為有幾千年文化的各種薰習更為複雜。我還住在美國的時候,常常對華僑社會中的同胞說,我們的民族習性,有兩個人在一起,就會有三派的意見。而且正如我們自己的批評,「內鬥內行,外斗外行」,這真是最可恥、最要命的惡習。所以我們上古傳統的文化,早就教導我們,做一個領導人的三大任務,就是要「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並「如臨父母」、「如保赤子」。必須自己要求學養的成就,是可以為這個社會的長官(老闆)。同時,也可以為這個社會的父母親人。更重要的是,也可以為這個社會的大導師。同時,對於所領導的社會成員,要耐心地教育他、教養他,就像父母或保姆對待孩子一樣。當然,如果是在負責教育的崗位上,也必須要有做學生的領導、父母、保姆一樣的修養學識和心情才對。不是只做一個「經師」,傳授知識。必須要同時是一個「人師」,有形、無形教導一個學生或部下,怎樣做一個人。當然,假如能教導出一個學生,最後成為「完人」或「真人」,那就可說已對得起自己的一生,是為「聖人師」或「天人師」了!5.39.217.77:8898# a* @0 L/ U' d. R$ f
公仔箱論壇. t6 C/ [. X( r" G
我們瞭解了前面所說這樣一個大原則以後,便可知道面對任何一個猶如「大家庭」的社會團體,和我們所接觸的左右、上下、前後,任何一個人,彼此之間,隨時隨地,都很容易產生「親愛而辟焉。賤惡而辟焉。畏敬而辟焉。哀矜而辟焉。敖惰而辟焉」的情形。如果我們要在歷史上列舉這一類相關的故事,甚至從現代社會上的個案來說明,那就需用現代的電視、電腦來演出,可以夠半生或一生來工作了。我們只能到此打住,繼續下文的研究討論。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4-12-21 12:55 PM
) R9 I' f' c* B* ?2 _太伯和其弟仲雍兩人,為了孝順父親古公但父想立小弟季歷為王的意願,他兩兄弟就出奔到當時所謂沒有文化的落後地區荊蠻(就是現在的江蘇、無錫、蘇州一帶),斷髮文身表示自甘隱遁沒有用處,因此自號「句吳」(就是後來周武王分封為吳國的開始)。太伯卒,無子。弟仲雍立,兄弟先後相繼五世。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封為諸侯。到了《春秋》時期,就有吳王壽夢崛起。壽夢生有四子,「長曰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日季札。季札賢,壽夢欲立之,季札讓不可,於是乃立長子諸樊,攝行事當國」。大哥諸樊在除了父王壽夢的喪服以後,就要照父親的遺願,讓位季札。季札又極力辭謝,並且「棄其室而耕(自願下鄉種田務農,做個平民)」。因此,大哥諸樊死後,就由其二弟余祭即位,他們兄弟的用意,仍然希望最後由季札來即位。余祭過後,就由其三弟余昧即位。余昧卒,大家仍要依照父兄的遺願,要授位給小弟季札。季札推辭不掉,就躲開逃走了。季札在吳國的封地是延陵,因此後人便稱他為「延陵季子」。因為季札的逃避王位,吳人不得已,才立余昧的兒子僚為吳王。歷史上有名的專諸刺僚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階段。這已是周室政權衰微沒落,到了所謂春秋末期的時代了。 ' ?; F1 Q+ R( X3 F& B ( j; x0 v2 X' c. i但季札在他二哥余祭當政的時候,曾經奉命出使去魯國,因此順路「請觀周樂」,這也是歷史文化上有名的故事。其實,是季札對周代以來文化歷史演變的論評,極其精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F( `; i6 p3 h7 f
) m. e$ p1 }1 K: y6 O公仔箱論壇【週末第一文化大使——季札】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H" S1 G+ ^3 l% W K+ X
tvb now,tvbnow,bttvb4 \. D3 a% H7 W, R3 k
可是更精采的,是季札順道訪問齊、鄭、衛、晉等諸侯各國,對於當時四國的名相、大政治家,都有精闢的建議和勸告,那些大智慧的名言,影響當時和後世,都很重要,因此要特別附帶介紹。 [& C, S! i2 K' w7 c) R5.39.217.77:8898 * p. t& K' Y5 d& [公仔箱論壇《季札去魯,遂使齊。說晏(嬰)平仲曰:子速納邑與政(你快點把封邑和政權交出去)。無邑無政,乃免於難(你既然沒有分封的采邑財產,又沒有政權在手,就可以免了殺身之禍了)。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得所歸,難未息也(齊國的政權,看來將要另會歸屬他家了。如果還沒有得到另一歸屬,恐怕爭奪政權的災難,很難得到平息哩)。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於欒高之難。/ j6 D1 b' A( e2 p
; @% p' R0 C/ J4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去齊,使於鄭,見子產(鄭國的賢相),如舊交(一見如故)。謂子產曰:鄭之執政侈(太誇張自負了)。難將至矣,政必及子(恐怕馬上會有政變,最後一定會要你出來執政)。子為政,慎以禮(你如當政,應該謹慎小心,注重文化道德的教化)。不然,鄭國將敗(如果不這樣做,鄭國恐怕就會垮)。》1 s U8 ?" }+ M+ n& s
5 s* o/ A( r! Y' c' f5.39.217.77:8898子產聽了季子的忠告,果然成為當時鄭國救亡圖存的賢相。& g2 ~" {( T1 v& S1 X( W' Y
% |0 u$ F. B/ w& r6 J5 x; A" u
《去鄭,適衛。說蘧瑗(伯玉)、史狗、史魚、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曰:衛多君子,未有患也。5.39.217.77:8898, W- a9 F/ Q7 l% _0 U5 B) X
. C+ G% O5 e* I5 t. s Z% I. ^tvb now,tvbnow,bttvb所謂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兩句,這是《詩經‧國風‧鳲鳩篇》中的句子。「忒」字,有正心不變的意義。這是指在主體當權的人,對於誠意、正心的初衷,必須要做到表裡內外如一終身不變.才能正己、正人.在家庭、家族中如此,對治國平天下也是如此,才可以自立、立人,相率天下以正了! % E# }0 r, {# F: f* D: k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i: Q0 T: |& w e( Y
【溫柔敦厚的詩教】tvb now,tvbnow,bttvb" T2 U# ?; B1 x7 z
公仔箱論壇. y( L( Z, y8 ^. Q, `# ]9 S, R M
關於本節所引用「詩雲」的問題,現在已經瞭解了,後面便可省掉插曲的麻煩。但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四書裡,為什麼會常常碰到「詩雲」、「子曰」等句子呢?公仔箱論壇* F! h* U2 A4 M
% X2 q7 \5 b5 E& e. Y4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除此以外,大家都喜歡讀《史記》的劉邦和項羽的「本紀」。我也曾經說過,你只要看他們兩個,都親自見到秦始皇出巡的排場。但項羽便說「彼可取而代之(可以把他拿下來,由我來替他吧)!」劉邦也說:「大丈夫當如是也(做人應當做到這樣,才算是大丈夫呢)!」同樣的心思,同樣的話,兩個人的語氣所代表的「心理行為」形態,完全不同。結果,項羽的事業,畢竟還是被劉邦「取而代之」了!5.39.217.77:8898 c7 C3 p9 v9 R0 o3 ?% w+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G2 G) D: n* W2 @3 |, B
再舉個例來說,當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宋朝的開國皇帝以後,再三要出兵收拾在江南的李後主。最後,李後主急了,派了一位大文豪的大使徐鉉去宋朝,問趙匡胤說:「南朝對北宋非常聽話,又隨時進貢,有什麼不對,你非出兵不可嗎?」趙匡胤也被他逼急了,便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是說,我要好好地在床上睡覺,但在我的身邊,還有一個人在睡,而且還大聲打鼾,我當然受不了啊!話說得很簡單明瞭,沒有什麼其他的理由就是理由。這真是古今中外,一切想當英雄人物共同的心聲。 ( ?1 Z- i) B& u " D$ J/ h, Y# d$ }: b$ y1 A' k5.39.217.77:8898我看歷史,每次想起趙匡胤的話,什麼理由都沒有了,只好付之一笑。因為由趙匡胤開始,三百年的趙宋天下,都是吃軟不吃硬的局面,他當時對南唐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但在黃河以北的燕雲十六州,豈不是正有人在臥榻之側,大聲鼾睡嗎?為什麼不率領南唐,一起來先趕走北榻旁邊的睡漢呢!不過,到了南宋時期,那個瘋狂的金主完顏亮,一定要出兵打南宋,他作的詩也說: . ]; m% c' u2 r% P2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s0 l9 [6 l+ Y# \
《萬里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j$ k2 M1 e- _9 z1 E. `
tvb now,tvbnow,bttvb. b- f! M$ t& C4 d' j) O x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l/ p0 N! a' ~" m
- r6 ]! k% L& {tvb now,tvbnow,bttvb這首詩起頭第一二句,同趙匡胤的臥榻旁邊,再也不准別人打鼾睡覺,豈不是同樣的「言悖而出,亦悖而入」嗎?但完顏亮遭遇到南宋一位書卷名臣虞允文所指揮的「採石之戰」,就徹底失敗,終至國破身亡了。其實,我這樣說也許是胡亂挑剔牽強附會,也只可付之一笑而已。但話說回來,在《大學》上,在這裡忽然插進言語的悖出悖入的話,還不算是太關鍵的重點。也可說,只是做文章的對襯而已。他的重要主旨,是在下一句的第二個問題,「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k8 p C2 C' m5 v
' U+ w# y) s* |【「財」、「貨」的原義】 & [3 e2 j. C! H& f( \6 Vtvb now,tvbnow,bttvb 4 i1 r2 P6 ^" u5 ^9 s'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我們研究周、秦以前的中國文化,最要緊的要把自己的思想觀念,先從時光倒流,回到上古傳統文化所使用的文字上去,便可知道古人簡單的一個「貨」字,是包括了現代人所說的物質資源,乃至人工所生產的農工商業等產品。屬於經濟學範圍的東西,統名叫「貨」。但有的古書上,又把「貨」、「財」兩字合用,也有和基本農業生產的糧食合用,稱為「食貨」的。如果隨便一讀,便很容易使人在意識分別上,混淆過去。其實,「財」字是指「財富」,是包括農工商業所得的「物資」,和代表「貨物」互相「貿易」交流與幣貝等的總和統稱。例如本節上文的「財聚民散,財散民聚」,是用「財」字。到了本文末節所用,便換了「貨」字,都是很有深意,不是隨便用字的。tvb now,tvbnow,bttvb4 s& e2 m- C+ C+ h% _, K6 f
+ l2 n, a, b$ q% K+ p9 s
人類的「財富」,基本上,都是由自然界的「物資」而來的,是絕對「唯物」的。那麼,他在講「治國平天下」之道,為什麼先前已經說到了「財富」,現在又怎麼再提出物質資源的「貨物」觀念上去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人性的最大的慾望,除了生命基本所需求的「飲食男女」以外,就是「好貨」。這就是人性普遍存在的佔有慾,基本病根最重要的一環。如果以後世人文文化的社會科學來講,換了一個名稱,就叫做「利」字。例如後世常用的「名利」二字,「名」字,就包含有權位、權力、權勢、權威等作用在內。「利」字,就包括了貨物、財幣、錢財等意義在內了。我們只要明白了這些意思以後,便可恍然明瞭先賢們把上古史,姑且裁定到夏、商、週三代開始,進入封建制度以後,以及家天下帝王制度的形成,經兩千餘年之久,多少的王侯將相和所有的帝王,都是把天下國家當作貨物在玩弄。巧取豪奪,真有幾個是以「濟世救民」存心的,實在並不多見。尤其在秦、漢以後,那些開國帝王的目標,都是以「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做為目的,誰又真能「明明德」而做到「治國平天下」呢?tvb now,tvbnow,bttvb) T* I W3 m8 R( {
$ f5 \ D$ f& I1 F4 f: u, G【劉邦、李淵、朱元璋的老實話】2 U: ^, D- Q1 U7 r
2 Z1 q( ?4 `% I$ ~+ l6 [! N8 M(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歷代的歷史記載上,你可以看到有三個人物,說了老實話,真不失其英雄本色了。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李世民和他的父親李淵;另一個是朱元璋。公仔箱論壇' |' ]+ Z. Y& [1 c
7 m. o& F' G# y. B% H; x) [公仔箱論壇接著,他便引用《楚書》所說:「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這兩句話,是春秋時期記載在楚國國史上的名言,原文接近白話,大家一讀就明白,就不再加解說了。不過,需要知道,在曾子那個時代,楚國正是南方新興的強國。楚國的名相,如令尹子文、孫叔敖等人,也都是一代的名賢。而且人才輩出,是當時南方文化特有的現象。例如有名的道家人物,如老子、莊子,從當時來說,都算是楚人。後來影響中國文學最有力的《離騷》作者,便是楚國的名臣和忠臣的屈原。由於曾子引用了《楚書》,更可說明當時的南方楚國文化,早已與中原的華夏文化、河洛文化並駕齊驅,別成一格,也已為儒家學者所重視了。: K' R9 T1 s' p9 @1 m4 N: f
, ?/ y& r: L O, d) n這是說,到了這個時候,秦穆公才放還由余回到西戎。由余看到了戎王已經非常墮落,上了秦王謀略的大當,便幾次勸諫戎王,要重新振作自強。但戎王再也不肯聽信由余的勸諫了。並且在這個階段,秦穆公又特別派遣人員,到西戊去慰問由余,邀請他再到秦回來。由余終了衡量形勢,知道西戎必然會失敗,不可久居,就來投降了秦國。秦穆公始終以上賓的客禮待他(等於請他當顧問),問他征伐西戎的戰略。因此,不超過一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干裡,遂霸西戎。」 ) W% r6 Q5 U, N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 S" D. h& M& y- @7 Z/ M5 O
瞭解了秦穆公這段歷史故事以後,對於曾子所說「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以及「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等所涵的內義,就可以迎刃而解,完全明白他是從引用《秦誓》以後,「以史證經」的章法了。 / o; b3 `6 R2 J7 @ C5 c3 b: d5.39.217.77:8898 , K( X3 O$ A" g. `公仔箱論壇【從三方面來看秦繆公】 2 e/ I! N; t: {. I% X. O9 |( c公仔箱論壇 6 ^. b2 @" L) Z' b K5.39.217.77:8898但是,我們既然講到歷史,尤其對於秦穆公這一段事跡,還有三個問題,需要加以說明。也可說是「讀兵書而流淚,為古人擔憂」的餘事而已。 1 z0 G* u0 p' n4 h& j/ e3 V1 J5.39.217.77:8898* ~) Y+ Q) J! {* N0 d( E8 _8 {1 g
一、由歷史的經歷來看秦穆公,他的器度格局,的確非凡,何以在當時春秋的初期,卻不能完成對中原的霸業,而只能雄霸西陲呢?答:對於這個問題,便有兩個關鍵,一是春秋的初期,秦穆公正生在齊桓公和晉文公的兩雄之間,猶如後世歷史上東漢末年,時代的機運,只能形成曹、劉、孫吳的三國局面一樣。秦穆公果然器局不凡,但仍然缺乏間鼎中原的基礎。二是秦穆公當國只有三十七年,在他雄霸西戎以後的第二年就死了,假如他能再活十多年,或二十年,齊桓公、晉文公都成過去,那麼,當時的天下局面,會變成什麼樣子,那就很難說了。2 U$ @8 i* C* L! k) |: W
5.39.217.77:8898" N/ J8 x3 A. `$ @9 c3 n! j, d( u+ w
二、秦穆公的一生,果然是雄才大略,光明磊落。但生在那個時代,風俗習慣,仍然還沒有脫離神鬼迷信的鬼道。最遺憾的,是歷史上記載他死後殉葬的人,達到一百七十七人之多。史載:「秦之良人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云: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因此,司馬遷也說: 6 d2 G# `" U0 u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8 s. T5 p) L0 C3 a7 K
《君子曰:泰繆(穆)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人之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之不能復東征也。》 & x1 N) P' {8 F4 Q) t7 b1 i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6 h* h2 J# ]- X
其實,殉葬是古代社會最殘酷不過的「鬼道」迷信。不過,也可能是在王位之間,權力鬥爭,剷除異己的最好借口,稍有理性的古代人君,並不採用。如果以秦穆公的一生器度,居然在死亡之際,仍然會有這種舉動,實在有大大違反其平生的所為之疑點,就此一舉,便抹煞他一輩子的作為,這都是不值一顧的戲劇性而已。但如多去瞭解歷史的故事,也許可以為他辯護說,這種殘酷的作法,並非是秦穆公生前的本意。 ) [8 ?: A! z( x6 X' x0 q. @$ _tvb now,tvbnow,bttvb % |' r) ]" ]4 ?! p4 b: Ctvb now,tvbnow,bttvb例如從前印度的名王阿育王(公元前二二六年左右間,秦始皇的時代),威重一時,在他晚年臨危的時候,他還想做一次「供僧」的佈施。可是馬上要準備繼承王位的太子和財政大臣們,都陽奉陰違,並不聽命照辦。阿育王自己也心裡明白,當他正在口啃最後的一個梨子時,便問太子和權臣們說:「現在的世界上,哪一個人的權力威望最大?」太子和大臣們,都馬上很恭敬地說:「除了大王你以外,更無別人了。」阿育王聽了,便說:「你們不要再阿諛(拍馬屁)騙我了。我明白,我現在的權力威望,只能達到這半個梨子,其他是一無所有,一無所能了。希望你們能遵守諾言,把這半個梨子,為我送去我師優波鞠多尊者的寺院裡去供養僧眾吧!」說完了,也就閉目而逝了。! }. |3 Y$ c# k* d! G5 {- \
公仔箱論壇$ P+ |, u, {1 u. l1 p' J, g' K
由於這個歷史的故事,大家便可真正瞭解到人生,無論你生前是有如何的權力和威望,或者是多麼的富有和榮耀,到了真的一口氣不來的時候,你所有的美德和才華、功名和富貴,都如曇花泡影,毫無用處。甚至在你活著的時候,暫時屬於自己的幾十斤肉骨頭,也只好隨便由人擺佈,了無是處了。所以說,以秦穆公一生的英明,死後要人殉葬的事,或者未必是出於他的本意,也未可知。所以賢如曾子,也便不理秦穆公身後的史實,只採用他生前「文告」的名言,做為參考。 3 b8 t8 R; ~4 ?2 i5.39.217.77:8898- P/ Y7 t* Z+ V F
三、在中國的歷史上,後世的英雄帝王們,受秦穆公作為的影響,甚全想學他做榜樣的也大行人在。但是,一個人生成的器度,到底各有不同,學習榜樣,往往變成「畫虎不成反類犬」了!例如在三國的時候,所謂「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便做過一件事情,很像學秦穆公的舉動,而到底限於器局,便成為完全相反的結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n1 |/ Y4 B ?. }# v* e- v/ i5 H b
tvb now,tvbnow,bttvb6 x$ U. z# O- G
這事是在曹操北征烏桓以後,威震北方。因此,匈奴就派了一位使臣來到內地,偵察漢朝的虛實。當然主要是看看曹丞相,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曹操本來是一個白面書生,並不是如後世戲劇裡把他醜化,扮成那個「鬼臉」。他伯自己不夠威武,壓不住匈奴派來使臣的氣勢,便在部下中挑選了一個面貌身材很有氣魄的,來扮作「曹丞相」,他自己卻打扮成為丞相身邊的一個衛士,手裡把握著大刀,站在丞相所坐的座椅旁邊(那時候,座椅也叫胡床,是初由西域傳過來的傢俱)。他是用這樣一個圖案畫面來接見了匈奴的使臣。事後,曹操便派人和匈奴的使臣周旋,偵察他的觀感意見。派去的那一個人,在談話中.便故意問那個匈奴的使臣說:「你看,我們的曹丞相是哪一種人物呢?」那個匈奴的使臣便說:「很奇怪,久聞曹丞相的英名,但看來,只是一個很有福氣的平庸之輩。倒是丞相身邊那個『床頭捉刀人』,大有英雄的氣概,將來恐怕並不簡單。」那個派去偵察的人,便回來據實報告。曹操一聽,大為驚震,馬上就意識到:「鄰國有賢才,敵國之憂也」。此入不可久留,就暗地派人,在匈奴使臣回歸塞北的路上,把他殺了。7 W1 ?: |' x( q5 p
$ F8 I, ?: u, y5 |( D5.39.217.77:8898這個歷史故事,充分說明曹操之所以為曹操,並不能如秦穆公,所以生前不能完成霸業。他當然也讀過秦穆公渴求由余來歸的歷史,但在作為上,就大不如秦穆公的器度,「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的行為了! 3 R; }$ e" y2 L) Q- j5 ` 5 i; g3 {; `( _. \) i公仔箱論壇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4-12-28 09:24 AM
五一、義利之辨的財經學說tvb now,tvbnow,bttvb+ `. V0 O$ S- ~1 z' G5 j
我們為了討論《秦誓》的一段話,引申了歷史上所載秦穆公的事跡,作為研究的說明。現在再回轉來繼續討論《大學》後段「治國平天下」之道的結論。必須重新提起大家的注意,在「治平」一段的內涵,我們把它劃分為六個要點。 % V A8 u5 y+ ^& W, c-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j2 o* S: s4 f
第一,首先肯定以「孝道治天下」做為大經大法,這是他秉承儒家傳統文化的不易信守,由此推廣,以「敬老尊賢」為「治平」的重點,因此而和順上下左有,終歸於「絜矩之道」,為政治道德的準繩。有關「絜矩之道」的意義,我們曾經在上面講過,就是至公至正的「持平」之道,或者也可說是公正的「平衡」作用。但在古文的用辭,就叫做「秉國之鈞」的均衡作用。 " \. v1 q( s7 Q4 A1 P2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l, H& u, u1 K Z8 j5 S/ W
所以第二,就引用周朝中期衛武公「秉國」時期的政績,說明怎樣才能做到如「民之父母」,得到為人民所公推擁戴的榮耀。接著第三,說明既有人民群眾和封疆「國土」,就須明白「財貨」的分配運用,它與國家的權位,和民心向背之間有息息相關的重要。因此,第四、五兩節,特別提出天命無常「惟(天)命不於常」的關鍵所在。國家是人民公有的國家,天下是人人的天下。它畢競不是永遠屬於某一姓某一家之所有,唯「有德者居之」。所以必須「選賢與能」,以治其國,才是真正的「治國」之要。總之,無論為「治國平天下」,或者為個人私家保有財富,必須要徹底瞭解「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的必然性。最後,第六,再重申提出政治倫理道德和財貨分配運用的重心,只在於「義利之辨」。tvb now,tvbnow,bttvb0 G% V1 U0 T( M5 u f
& u% x9 u' m( C+ H$ g5.39.217.77:8898「大學之道」就是這樣的一篇大論。這是曾子秉承「孔門之學」的「明德」外用的極則。但在最後一段結語,也是說明了自三代以下「家天下」的諸侯邦國政治體制,須要怎樣均衡「財貨」,和「經濟」關係的「治國平天下」之道的一貫思想。從秦、漢以後,便一直為中國儒家學者們「經世治平」、「死守善道」的信條。 . v% U$ Y2 r%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r5 K9 y) ~& u) |( x$ i' ~: Z
【民富即國富,國富則民強】 ! W' f0 ~0 D. r* q4 V; _. {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i, N% p& Q) |9 w4 a4 t
講到這裡,我又習慣性地想起兩句常用的古文感言:「其然乎!其不然乎!」這樣感歎,也就是表示問題並不簡單,正須值得切實研究。不過。在研究討論這一段結語,首先須要簡單解釋一下《大學》的原文。如說: 8 x9 ~1 H6 b4 M' r' L" L & ]- v/ k# z5 I3 Q《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這是對古代農業社會的農業生產與人口消費來說)。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這也是對古代農業社會經濟,以及兼帶手工業的生產情況來說)。》$ F* ]7 S' T8 P3 K- n, T
8 [8 l& W0 ~6 a. P* Q+ o1 h5.39.217.77:8898這的確是千古不易的名言。無論是十八世紀的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十九世紀馬克思的《資本論》、二十世紀凱恩斯的經濟理論,都不能否定他的卓見。 # b+ [- |8 E' D$ e' n( v4 Z$ Ntvb now,tvbnow,bttvb其次,原文便說:5.39.217.77:88987 D' c6 L) ^, }' @/ q6 s* L* u
# h9 \) |3 D8 s1 x9 m5.39.217.77:8898《仁者以財發身(這是講,能知仁道的人,圍善於運用財富,便可以發展一身的功名事業)。不仁者,以身發財(倘使是不知仁道的人,便只想以他本身的一生的能力來拚命搏鬥,求取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這又是說到當家治國的領導作風,以及領導社會的風氣的重要性)。》公仔箱論壇" T1 m$ e' ~$ U1 b# B% b" z* s
tvb now,tvbnow,bttvb" }3 m9 ]" c T' F% p/ U
上好仁,下必好義。但在古文中的「義」字,它的內涵究竟是什麼?那可又是碰到一個麻煩的問題了!tvb now,tvbnow,bttvb* @/ \3 t# B" u4 F
/ R; d# {; r$ ~2 s4 B E' O1 {% R
儒家所講的「義」,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人我之間都得安詳,所以古人解釋「義」(繁體為「義」)字造形的內涵,是從「羊」(吉祥)、從「我」,兩個字義的綜合,是屬於「六書」中的「會意」字的範圍,等於說是「為善最樂」的意思。但自曾子以後,孟子特別注重「義」子,主張以「義」為先。因此古人便如此註解:義者,宜也。這也等於說是沒有哪一點不合適、不相宜的才是「義」。至於從墨子學說以後,墨家思想的「義」字,就有偏重於人我之間,富於同情心和相愛心的「俠義」之「義」了。我們知道古文對於這個「義」字和「仁」字一樣,都具有廣泛的涵義,可以說只能「心領神會」,不可局限於文字言語的形式。因此,曾子所說「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是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思,個個好義,當然就有了美善的好結果。公仔箱論壇7 j& R" ]3 G8 D, i
5.39.217.77:8898& x0 s/ M6 _) r! l& \. s) {
因此,他的原文便有「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這是說明治國者應當不起私財之心。「藏富於國」,「藏富於民」,民富即國富,國富則民強,當然就可以達到一個完全「均富」的境界了。公仔箱論壇5 @4 h$ f, p0 q( a7 c
8 C, [) ?: D; P' F1 a4 }5.39.217.77:8898原文講到這裡,他又引用了「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孟獻子是春秋後期,魯國有名的賢臣,史稱其「為卿不驕,禮賢下士,士以是歸之」。他是極力反對在位的權臣們以權謀私、以官圖利的賢臣。古代四匹馬同拉一車叫「一乘」,等於現代人有一部名牌的汽車。「百乘之家」,是古代表示當國者的諸侯們的財富氣勢。「伐冰之家」是古代有權位富貴的人家,派出人手,在冬天下雪結冰的時候,所伐冰塊,藏在地下室,保存食物,到了夏天也可以享受,等於現代人用科研製造成功的大冰櫃。所以孟獻子就說這樣的人家,他既然養得起馬車和駕車的馬匹,當然就不會太注意家裡還要養小雞生蛋,或養小豬等它長大了來做買賣。這種人家,既然能有「藏冰」的財力,就不會太注意養牛羊來做買賣了。由此上推,有百乘之家的諸侯們,就不會培養專為他們一家「以權謀私」的圖利聚斂之臣了。如果百乘之家,與其還要培養專門為他「以權謀私」的聚斂之臣,還不如直接培養一些奪權「盜國」的謀士呢!公仔箱論壇( U, I- D- }6 U1 P3 ]- u
- C: w( H" q8 `/ ]" ^+ v5.39.217.77:8898印度佛法中禪宗大師達摩祖師東來,早在蕭梁政權的初期,已經在中土傳授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到了初唐,歷中唐、晚唐,禪宗的「無門為法門」,已普及中國,成為中國文化的中心明點。尤其在殘唐五代時期,禪宗的五家宗派鼎盛,幾手涵蓋了儒道,乃至神仙丹道和佛教諸大派系的修證內容。當然也掩蓋了天台止觀禪修的聲光。但禪宗雖然以「真指見性」為標榜,而在實際的修為實證上,仍然也離不開以禪定為基本入門的功夫。至於「參禪」的名詞,是從宋元以後所興起,那已是禪宗從馳騁中原和大江南北,終將走向小徑的尾聲了!5.39.217.77:8898' m; l h M! S' z* I, |; U
2 s7 a: S a! ` x公仔箱論壇先要瞭解了中國中古文化衍變的趨勢,然後進而研究由北宋開始,當時中國的讀書人知識分子,承襲五代的提倡儒家經學,吸收了自南北朝、隋唐以來佛道兩家的學說修養,轉而「反求諸已」,便以標榜孔孟的儒家之學為固有文化的「宗主」意識,別自成家,才形成了以祖述儒學為宗,左反神仙的道學,右反禪修的佛學,從形式和內容上,就自成為新興儒家的理學,與佛、道兩家互爭勝場。理學的「理」,是襲取佛學華嚴宗的「理法界、事法界、事理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配合《易經‧說卦傳》的「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宗旨,採取了韓愈的《原道》主張,和李翱《復性書》的理念,作為信守的主題。但又學習禪宗傳習語錄的方式,統用通俗的語文來傳道、授業,以去惡務善達到聖賢的地位,必須要學問修養到「人欲淨盡,天理流行」的境界。因此,便從《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等的「慎獨」工夫起步,與《中庸》的「誠」、「敬」會同,由此而完成「明德」以後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外王」之道,這樣,才是成聖成賢的正途。所謂道佛各家的行為學說,「遺世而獨立」,都被當作是旁門左道的一偏之見而已。公仔箱論壇: s/ K P6 H" d/ M8 ?7 Q! c/ j: B5 h
- [% F9 u4 ^' V; Z5.39.217.77:8898如果《定性書》也有如《楞嚴經》一樣的交代明白,那麼,他所說的「定性」之定,本無一定點之定可言,不必再假借「修持」的方便,錯認禪觀的「定境」或「清淨無為」的「靜態」為本來自性。那他就確實對於《易經‧系傳》所說「故神無方而易無體」、「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以及《詩經‧大雅‧文王之什》所謂「上天之載,無聲無臭」等的奧義,就真的有其見地了!5.39.217.77:88984 ~0 R& g J$ r5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1 X1 y! u+ ~( q
很可惜,他在下文的發揮《定性書》的道理,卻又急切於有心用世,坐而論道,用來和「明德」外用的「治國平天下」之道合拍,反而又迷離倘恍,言不歸宗,恰如禪師們的說法,「扇子哱跳,撞著三十三天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傾盆」,始終沒有說明「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有關定慧之間的妙用,甚為可惜。: W: I u7 h. Q: b; C2 S: U6 L
' r) b) _* F3 k
《定性書》的最後結論,把「性」和「情」的作用,隱約作為內外的關鍵,提出「制怒」的修養最為重要。總算流傳了四五百年以後,得到一個好學生,那就是清初的康熙,他從程明道的《定性書》中學到了唯一的要訣,就是「制怒」。他親自書寫「制怒」二字為座右銘,因此而使他年少成功,做了六十年的皇帝。- S6 |2 x( b' |* V6 P d
$ K6 t& S: `# t0 Z! U9 P總之,程明道的《定性書》,雖然對於定學,語焉不詳,但比起他的再傳弟子朱熹的學養,就大有高明之處。希望你們年輕人「後生可畏,安知來者之不如今」,當善於探討,取其精華,捨其糟粕,必定有利於心性修養,大有用處,照此學以致用,「雖不中,亦不遠矣」!不可因噎廢食,隨便輕聽我的話,視古人的成就,都不值得一顧,那就不對了。(附程明道《定性書》)0 y. i- a. s8 Z1 r0 P
. F# ^( R4 V: J! a8 ~# ~+ Y# p
《所謂定者,動亦定,靜亦定;無將迎,無內外。公仔箱論壇) e4 d& g# ?# W0 ?4 r' R1 i'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