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建設「好行」城市 香港更宜居
[打印本頁]
作者:
hajid77
時間:
2014-11-14 08:24 AM
標題:
建設「好行」城市 香港更宜居
各區街頭佔領運動造成交通不便,卻意外地開拓了有關步行空間的想像。車路化作行人專用區,空氣變得清新,甚至吸引上班族前往午膳。這不禁令人疑問,香港是否可以建設得更加便利行人?
便利行人的城市規劃項目,政府早有關注。運輸署自2000年起,已於香港各區如銅鑼灣、旺角、中環等啟動行人環境改善計劃,透過各類行人專用區的設置,以改善行人環境及提倡以步行作為一種交通方式。
1 o% N2 i4 \8 E+ }5.39.217.77:8898
四大原則 有效安全舒適有趣
" C2 s' u- x* N) \
香港規劃師學會今年發表的研究,也指出中環空氣污染嚴重,而德輔道中因高樓密集,空氣中污染物困住無法散去,形成所謂的「峽谷效應」(Street Canyon Effect)。另外,交通擠塞不利路人出入,亦令交通意外的風險大增。故規劃師學會建議政府將畢打街至摩利臣街一段的德輔道中,劃為行人及電車專用區。
0 [; J1 }: y6 j2 W0 e! ~+ O3 d
建議設置行人專用區,背後關乎「可步行性」(Walkability)的規劃概念。有研究對其作出定義是:「人為營造的環境便利行人的程度」。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將周遭環境建設得「有幾好行」。2007年於美國成立的Walk Score,就嘗試把「可步行性」量化為指標,以行人路數量、步行時間等,衡量一個地方「有幾好行」。
4 }) n$ b: N" t) U$ `
講「量」也要講「質」。美國規劃師Jeff Speck,提出以有效(useful)、安全(safe)、舒適(comfortable)及有趣(interesting)四方面衡量步行環境優劣。「有效」指大部分生活所需可透過步行滿足;「安全」指一般的道路安全外,還要令使用者有安全感;「舒適」指行人路能吸引行人流連;「有趣」則指街道上應有不同的人文活動,讓人駐足交流。四項原則簡單通俗,指出一個「好行」的城市,並非僅將街頭視為人、車流動的空間,也要是一個能令行人與街道建立關係的場所。
) \9 _0 I, D) ]8 _1 F
紐約市的規劃經驗,是建立「好行」城市的具體案例。其2008年推出的可持續街道(Sustainable Streets)計劃,涵蓋街道設計、公共交通工具、長椅等等。
* P2 x' ?! S; L/ i! H5.39.217.77:8898
其中的「街頭廣場」(NYC Plaza Programme)計劃,讓當地非牟利機構向政府提出把使用率低的街道改成公共廣場,並由機構與居民合作營運管理,打造一些冷清的街頭為有人氣的公共社交空間。
. F3 b: V+ c9 u6 X5 A2 K
助建人際網絡 社區歸屬感增
4 u5 }' K# w* \) g+ U* v* u# B: h
另一項名為「Safe Street for Seniors」的計劃,則劃出長者聚居且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的地區,透過收窄區內車路、擴闊道路、加長燈位過路時間等措施,成功把市內老人交通傷亡數字降低19%。另外,政府每年8月連續三個周六將市內約11公里的車路封閉以作公共空間,舉行「夏日街道」活動(Summer Streets)。去年,活動吸引了30萬民眾參與。
2 ?4 ^8 ^; m# s公仔箱論壇
從紐約的案例可以看到,街道的重心不再是汽車,而是在兩旁以雙腿走路的市民。
. i2 m% p1 i9 Y- B9 B5.39.217.77:8898
如此重視步行,或有人認為陳義過高。然而美國有研究發現,住在步行網絡發達社區內的居民,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指社會網絡、人際互信等)較以汽車代步的社區更佳。居民較易與鄰居建立關係,彼此信任,對社區亦較有歸屬感。
! ~7 \$ y8 T% C* d% @tvb now,tvbnow,bttvb
反觀本港,不少步行網絡被指散亂,既增加不必要的步行時間,更使行動不便者卻步。如尖沙咀梳士巴利道過路處,於2004年被移除後,市民行往海旁耗時由1分鐘大增至5分鐘,至上月運輸署才順應民意重開。
5.39.217.77:8898) G+ W' e! a6 y2 A. ~
「好行」與經濟發展 並行不悖
公仔箱論壇) {' N3 N- V# o% P6 R& U
可步行性與生活質素乃至心理健康攸關,與經濟發展亦有一定關係。有大學就美國城市的可步行性作出排名,發現其排名愈高,每年人均生產總值傾向愈高;區內擁有專上學歷的人口比例,亦有較高的傾向。榜首三市人均年產值約60,500美元,相較榜末三市高出52%;擁有專上學歷的人口比例平均為42.3%,同樣遠高於尾三市的平均27.3%。
+ }9 i$ z. q8 W, o)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研究展示了相關性,並非因果關係。但顯示了經濟及教育水平較好的城市,也可同時具備完善的步行網絡。可見要改善城市競爭力,不一定要犧牲行人空間。
0 B" [$ z! N1 }, M* m$ {2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街頭佔領即使完結,交通擠塞恐亦難以根治。回歸雙腿,在「交通發達」之外探求其他的城市規劃願景,或許能踏上一條更令人安居樂業之路。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