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健康資訊]
控制血糖靠意志
[打印本頁]
作者:
hajid77
時間:
2014-11-12 08:39 AM
標題:
控制血糖靠意志
11 月 14 日世界糖尿病日在 2014 至 2016 年的主題為「健康生活與糖尿病」,提醒大家從個人生活、飲食入手,遠離糖尿病。身患糖尿病超過 30 年的芳姐,至今沒有出現併發症,身體狀況良好,憑個人意志建立健康生活模式,最終成功控制糖尿病。
眼前的芳姐(65 歲)笑面盈盈,非常健談,活力十足,難以想像她的糖尿病史已有 32 年。1983 年的夏季某一天,芳姐送她 3 歲的兒子參加畫班時,突然暈倒在地上,兒子立即找畫班老師幫忙,最後由救護車把她送入院,醫院醫生認為她因中暑而暈倒。出院後,芳姐有點不安,覺得自己暈倒可能與糖尿病有關,於是自行找私家醫生做詳細的身體檢查,證實她真的有糖尿病。
tvb now,tvbnow,bttvb" V# S7 b2 h+ o. A9 e* M8 N9 a
為何她會想到糖尿病?原來她的父母皆是糖尿病患者。「我從小已知道自己是高危人士,一直沒有進行任何檢查,也不會小心飲食,但萬萬想不到,當時只有 33 歲的我這麼後生就患上糖尿病。」
5.39.217.77:8898* G; K' k2 ?! G4 P# x5 R
初期病情不嚴重
5.39.217.77:8898! _" e) ]0 V! R: t, }# ~
得知患糖尿病後,她感到不開心,有很多憂慮,因為她怕患病後會影響家人,慶幸初期病情尚不算差,只需食藥控制病情便可,生活如常。10 數年後,醫生發現其血糖指數持續偏高,強烈建議她要注射胰島素,她非常抗拒。「我哭着跟醫生說,不能接受胰島素注射,我怕針拮肚皮會痛。」經過兩年的抗拒期,芳姐的血糖指數高至危險水平,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終於開始定時注射胰島素。
( z _ ~& v: ?
芳姐的丈夫和兒子為了支持她,更與她一起學習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希望在有需要時可以從旁協助芳姐。初時,每次注射胰島素到肚皮時,芳姐的手震過不停,後來熟能生巧,現在已駕輕就熟。
5.39.217.77:88981 K3 Y7 ]) h2 `" G' g3 b
健康生活最為實際
! b2 Q4 ~! C2 z5 }* _; o/ P9 Y
不少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與生活習慣有關,芳姐也認同。「我是印尼華僑,很多傳統印尼食物都用了大量糖做,例如椰汁類食物,我從小習慣吃甜食,患上糖尿病後,也沒有刻意改變,運動亦少做,主要靠用藥。」然而,自從成為基督教聯合醫院「綠衣天使」醫院義務工作計劃的義工後,她參加許多糖尿病講座及活動,受到醫生、護士、社工及其他病友的影響,明白健康生活可減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機會,因此她立志改變過去不良的習慣。
6 x* D+ k0 ~( g( q# ?' e. [5.39.217.77:8898
從前她愛吃椰汁、甜豉油、炸蝦片、印尼咖喱等食物,但後來盡量少吃些,待過時過節才煮,讓家人都有機會吃到。「我煮餸的時候已落少好多糖,就算煮應節食品,家人吃多,我吃少許,我多數吃大量的菜,平時飲奶茶一定走甜。」自 1998 年開始,她每天堅持做一小時郭林氣功,以及勤做八段錦、太極 85 式。另外,她在較早前學習「舞動健康」糖尿病健康操,透過輕鬆生動的舞步來進行運動,改善體質及病情。
5 n/ ]" ~1 h3 o" v
常常鼓勵其他人
tvb now,tvbnow,bttvb* @" K9 W$ h% Q+ o. I8 c$ [
芳姐終掌握抗病的必勝技:注意飲食、多做運動、定時用藥及檢測血糖,成功控制糖尿病,至今患上糖尿病超過 30 年,卻沒發生任何併發症。她 10 幾年前體重 70 多公斤,現已減至 50 多公斤;期間曾試過尿蛋白、膽固醇偏高,最後都回到正常水平。為了監測血糖指數,她之前每日拮手指驗血糖 3 次,現在每周餐前及餐後兩小時拮手指,以及每年進行眼睛及身體其他方面的檢測。
9 T1 j a4 u( }( J9 G8 m7 t- T/ H
她深信糖尿病不是絕症,希望其他糖尿病人積極抗病,多做運動及參加糖尿病人活動,增加對糖尿病的知識。「我主動探訪醫院入面的糖尿病人,跟他們分享個人經歷,給他們鼓勵說話。家人方面,兒子是糖尿病高危人士,他從小我常提他注意飲食、多做運動,他很聽話,很關心自己的健康。」
; Q0 K1 K7 B, ^; q# o Q
----------------------------------
公仔箱論壇* \: q3 M, G2 t
糖尿病 = 不能根治的病
tvb now,tvbnow,bttvb% g) ?: s- q% y7 m' ?' W% S
糖尿科顧問護師、香港糖尿聯會委員莫碧虹表示,糖尿病是一個不能根治的病,患者心理上有很大的負擔,但其實只要付出一點努力,這個心理負擔可以減輕。「控制血糖、膽固醇和血壓,便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同時身體狀況會改變,反而繼續大吃大喝,除了增加肥胖機會,亦會令血糖不受控制,當病情愈差,健康負擔愈重,可見用正向心理抗病最有幫助。」
5 w: I( ?/ i" [0 o0 U1 V. u! b
她強調,糖尿病人並非甚麼都不宜吃,而是要明白自己可以吃多少,以及之後可按個別情況增加運動量,好使身體的攝取及熱量的支出保持平衡。此外,不同時間服藥的效果(藥物效能)有分別,病人謹記按醫生指示適時服藥,有助提升藥物效能。了解做運動的重要性,將運動融入生活當中,會為他們帶來一個健康和快樂的人生。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