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蘇鑰機﹕媒體分眾的世代鴻溝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4-10-16 09:56 AM
標題:
蘇鑰機﹕媒體分眾的世代鴻溝
蘇鑰機﹕媒體分眾的世代鴻溝
+ ^5 ~, P$ {3 _* f$ F6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 D: m+ G( S0 N" C( D6 w5.39.217.77:8898
5.39.217.77:8898( k2 c8 z5 z" m3 ^! O2 q; d/ j. E
香港佔領示威行動持續,有記者在現場採訪時遇襲受傷。日前特首梁振英接受無綫電視獨家訪問,此舉引來新聞界批評。《蘋果日報》大樓被人圍堵,令報紙要延遲發送。新聞傳媒在爭議事件中有重要角色,市民要靠它獲取消息意見,不同團體人士想影響或利用它。
% a( J* x3 v' D' C; ?% O- `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I$ a% g; ]" i4 N8 F
究竟香港市民日常使用什麼新聞媒體?不同人的選擇為何?近年新媒體湧現,會否改變了原有的格局?我和同事在上月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用電話訪問共
1006
名市民,其中有一條問題如下:「有關社會政治嘅資訊,你通常係從邊個電視台、電台、邊份報紙雜誌、邊個網上媒體、社交媒體,抑或親戚朋友度得知嘅呢?可以講最多
4
個答案,由最經常嘅開始講起。」
* ]2 c6 Z: V; W* ^. t$ h8 ^. ]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7 x/ w' W& q; L# o" [# J- c; c: R
近年市民對社會事件的看法日益分歧,他們日常選用的媒體也有差異,其中涉及的因素包括媒體種類、是否收費、機構的定位和立場等。在表一中,「最經常答案」是指受訪者首先說出的答案,而以「
4
個答案總和」的數字作計算,所得比例可理解為整體的「市場佔有率」。
9 t4 B' M. f P6 e5.39.217.77:8898
5.39.217.77:8898: _& O6 }! L) r; O8 X
除市民的整體情况外,表中同時列出
3
個群組以作比較:(一)高教育青年:有專上學歷的
18
至
29
歲人士;(二)中教育中年:有中四至中七學歷的
30
至
49
歲人士;(三)低教育長者:有中三或以下學歷的
60
歲或以上人士。用年齡和教育程度作不同組合,可產生多個群組,其傳媒使用特徵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上述的
3
個群組只是一些選樣,用作舉例說明。分析幾個群組所得的結論,和將年齡及教育程度分別作單項分析所得的結論,其實很相近,而前者的內容鋪排可節省篇幅及更形象化。
公仔箱論壇8 T/ x7 m- K* r# N( W X
, J7 h- n, M* {) z
5.39.217.77:8898 X, O! l' t* R4 L
新傳播平台拉闊世代鴻溝
9 g/ Y6 E8 V: @8 ~& B; n& G5.39.217.77:8898
- t# C! ^: N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表一顯示,有近半的人最常看免費電視。以市場佔有率計,免費電視和收費報紙分別約佔三成。餘下的網上媒體、電台、免費報紙、收費電視和社交媒體都有小眾支持,而人際網絡和雜誌的比例就偏低。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M5 m0 i2 o- m$ ] C# o
* l& ^! e* o% w) H! v# U
從人口特徵分別看,男和女的傳媒使用習慣相近,但年齡和教育程度就有明顯分別。年輕人喜歡用社交媒體、網上媒體和人際網絡,中年人較多看收費報紙和收費電視,而年長者多看免費電視、收聽電台和看免費報紙。教育程度方面,高學歷者較多使用收費報紙、網上媒體和社交媒體,低學歷人士較多看免費電視和收聽電台。
6 l" w$ z! d& c8 {3 f3 i# G
公仔箱論壇0 P* U Z5 b! L1 q; q( O
比較表一中的
3
個人口群組,當中結合了年齡和教育兩個因素。高教育青年較多使用收費報紙、網上媒體和社交媒體,中教育中年稍為多看免費報紙和收費電視,低教育長者就多看免費電視和收聽電台。
3 H) Y0 F# t/ V8 o7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 ^' l; q( A# _8 t+ Q( l" s7 U
看過媒體類別,可具體了解市民常接觸哪些新聞機構。從表二可見,無綫電視無論在「最經常答案」和市場佔有率均居首,難怪成為官方爭取的消息發放渠道。《蘋果日報》所佔的市場份額明顯高於其他媒體,甚至比大多數電子傳媒更高,也就容易成為一些反對人士的攻擊目標。接下來的機構除了一些傳統媒體外,還包括
Yahoo
!和
facebook
。排第
11
至
20
位的依次是商業電台、
now TV
、《星島日報》、《
am730
》、《信報》、《都市日報》、《經濟日報》、《晴報》、新城電台、《太陽報》,它們在表二中未被列出。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P$ Y+ v! A# O7 P( O9 ?: |
1 k! e0 a5 D9 F, }5.39.217.77:8898
比較
3
個不同的群組,高教育青年多看《蘋果日報》、
facebook
、
Yahoo
!和《明報》,但較少看無綫電視、《頭條日報》和有線電視。低教育長者較多使用香港電台、亞洲電視、商業電台、《東方日報》。
/ E* t$ ^: y8 E5 `% G9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u' z, }3 z Z6 r
以上的數據顯示,不同年齡層和教育程度的市民,對不同媒體各有偏好,形成很多分眾。特別是新興的網媒和社交媒體成為年輕人的最愛,年紀較長者就多使用傳統的報紙、電台和電視,媒體分眾化的現象更明顯。世代之間的知識和意見鴻溝本來就存在,新的傳播平台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差異。不同媒體類型各有生存空間,同時面對媒體匯流趨勢,例如報紙也要開發網站及社交媒體平台,變得你中有我,互相滲透,傳媒使用者於是有更多選擇,同時新聞消費形態更為不同。
; D8 Q5 a. t# _
5.39.217.77:8898) k% J- ~$ k# J- g
上述的傳媒使用模式是指在日常的一般情况,而在緊急的時候如佔領抗爭運動,人們更渴求最新消息,對新聞傳媒更依賴,特別是一些傳播速度快、方便、免費和可以雙向甚至多向通訊的媒體,而且人際網絡的口語傳播也應更頻密。此時網上媒體和社交媒體就更吃香,年輕人自成網絡群體,分眾的世代鴻溝更明顯。
$ Q3 G2 D, N1 d9 B# k. W5.39.217.77:8898
/ z; ?4 Y; Y' j( p1 H
, }% F% b! j5 k" i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 @% T. I+ E, T' `% C( P: L公仔箱論壇
! Y9 n# m5 k- Z6 P% G& j
4 R" |, F# t- v* {3 r ~, gtvb now,tvbnow,bttvb
# Q0 b4 {1 g2 U9 W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 U* c#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 P' s. f- u+ y" [1 _- F
公仔箱論壇! e. A# `% `0 U0 e# A4 L9 o% d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