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4-8-10 10:11 AM 編輯 , K7 s8 X# ^9 J; p( S ) Y9 x! k4 E! K" [1 s' Wtvb now,tvbnow,bttvb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唔係做「新聞」……tvb now,tvbnow,bttvb0 i! P- } h D* a0 j5 ~4 z
文×陳嘉文5.39.217.77:8898/ P' e: r' }5 j
tvb now,tvbnow,bttvb" Y# i) \- H0 ]4 H( K
9 S& y' `0 G1 V+ Q0 `( [$ x/ s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8 n! b; T9 f) T: Q+ y8 z
鏡頭前,潘福炎潘sir一襲深灰色的西裝,腰板挺直,在等候工作人員準備時,一直在沉思。闊別鏡頭十多年,雖然他說很緊張,台詞背不熟,每次外出錄影都要NG五六次,可是他這天看來與往日沒兩樣,依舊說起話來鏗鏘有力,字字俱準。# e' Q, R. w E
tvb now,tvbnow,bttvb2 C% E$ q- k+ r. B# ?( K9 d9 S( s
! K( `- J) }; g( E5.39.217.77:8898潘 sir重踏電視台,為的是替一個中英聯合聲明草簽三十周年專輯當主持。三星期前,他重踏舊地,與攝製隊到了北京拍外景,只是,那裏和三十年前已不一樣,「人民大會堂外,戴卓爾夫人跌一跤時,我和她的距離不過十呎八呎,當時的採訪車就泊在石階下等我們」。那時候,潘sir還未有亞視六君子之首的外號。「現 在那個位置,不可泊車,不可採訪。」0 Q9 i6 t9 h) b8 D' I
公仔箱論壇' I3 P, G6 p6 m. f y8 H2 W4 ~$ r
變樣的,何止內地的採訪環境。退休後,半生為新聞拼搏的潘sir轉行做生意,坦言不想再做新聞,「老實說,我不喜歡現在香港的傳媒生態。與當年信守的原則,真的好大出入,我就諗,係咪是時候離開呢?」tvb now,tvbnow,bttvb/ h! U2 `9 O! J) _4 K% |: _
公仔箱論壇# z. o* ~- z0 R# J; }" r3 h/ ^$ Y
二十年前,六四事件五 周年,當時亞視新聞部從一間西班牙電視台買了關於六四的紀錄片,被管理層禁播。潘sir與另外五個同事不滿新聞自由被干預而辭職,人們後來稱他們為亞視六 君子。當時六人之中,時任署理總監的潘sir職位最高,就成了六君子之首。此後,六君子成為香港傳媒史上重要的模範,每當人們談起新聞自由,說起傳媒人應 有的風骨,他們都是經典例子。於是,訪問當天,當這個人人尊敬的前輩踏進會議室,我連招呼也忘了打,喃喃說很緊張。沒想到,他卻打了個哈哈,回應我說﹕「唔緊要,我都好緊張!」5.39.217.77:8898' g4 L# n/ K: b# I* s) h# a5 v1 F. @
tvb now,tvbnow,bttvb" N# A# }6 E. Y
潘sir採訪的經驗豐富,但倒過來做被訪者,記憶所及不過三數次。他一九八○年一月入行,那時候亞視未易手,仍叫做麗的電視,八二年,戴卓爾夫人訪 京,他已獲派到北京採訪這對香港前途至關重要的新聞事件。「若真的要說,當時整個採訪過程其實好沉悶。消息渠道很狹窄,基本上只靠英國大使館。中方那邊,幾乎不會有消息。香港記者最叻是扑咪嘛,人哋行到邊,我哋就由頭跟到尾。」雖說中方不會主動透露風聲,但當年內地的環境比現在還開放。趙紫陽在 人民大會堂的前廳等候戴卓爾夫人,他還有機會問了趙紫陽一句說話,「我問他,由社會主義國家管治一個資本主義社會,有困難嗎?香港人怕。他答﹕『怕什麼?我們有一套辦法。』」不過這種探問方法,現在大概都不管用了,別說可以近距離接觸,就是從老遠的採訪區喊出問題,大聲一點,都早被制止了。) l" V& X1 p( a5 l8 e7 ]* j
5.39.217.77:8898% C' u8 c# A6 i& b
公仔箱論壇9 X- ?0 i; ?" ~+ ]9 t
「香港人無位置㗎喎,無角色」5.39.217.77:8898# A& i9 K3 ^3 b/ x/ y+ C2 L+ C
' }3 ^8 D) T- x) L- N7 R2 @( R
那時候在北京採訪的香港記者,除了有時在人民大會堂外等候,其他大部分時間其實在「木人巷」打滾。「英國官員的官邸和辦公室,雖在同一條街道上,但中間沒有通道。他們早上開會,就由官邸出來行到大使館辦公,午飯時候,又從大使館走回官邸」。幾十米的路程,就是記者們唯一可以打探消息的時候。可是,潘 sir說當時記者只有旁觀事件發展的份兒,「當然盡了最大努力,但好老實講,做唔到乜嘢」。5.39.217.77:88983 T' P, ]0 F* L+ R9 \3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1 A ?- C9 a
面對香港前途問題的關鍵時刻,香港人好像總是很無力。「香港人,無位置㗎喎,無角色。」八二年十二月,英國外交部官員鮑斯達曾向傳媒提出三腳櫈的概念,認為除了中國與英國,香港在談判中也有角色,「我們想要的是一張三腳櫈,第一隻腳是可以為北京領導人接納的,第二隻腳是可以為英國國會接受的,第三隻 腳是必須為香港人歡迎和接受的」。可是這論調很快被中方否定。「我想,部分香港人是失望的。於是中英談判之後,就出現了移民潮,對回歸沒信心,香港人怕共產黨。很多人當年從內地逃來香港,都係怕共產黨啫。」 - ]4 b5 v; }1 K: Q6 U公仔箱論壇 Z% c2 ]& S: S
% [, l( Y f' L) a
「當時我覺得中方會恪守承諾」, s# u- }1 m1 q6 c) z9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