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4-7-13 11:57 PM 編輯 8 q0 G! Y, a, z
3 A- m n# e+ O0 p4 a: v公仔箱論壇《論語別裁》別裁了什麼?(節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R! b8 i8 ?# n+ @, U5 g8 e
8 U3 k6 J3 r2 m% o
作者 薛健 0 j w, J6 B% Z/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q; y4 {: [" I3 Q. x( t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 {: b, N p# l0 Z1 X
* S& G) g7 R% _! s, h
《論語別裁》這本書的定位,是本《論語》的講錄,不是學者書齋筆耕的學術專著,而且是15年歷程中三四次講課錄音整理的合成。重申這一點很重要。從我的教學工作經歷知道,演講和講課時說的是口語,故而表達很隨性、很率真,即使被錄音整理成文,其風格不變。毋庸諱言,與在書齋經過充分構思醞釀的筆耕之作相比,該書文辭略欠秩序和嚴謹,其中細節上的謬誤,字詞上的差池在所難免,這是事實。就像某位學友所言:「南師的《論語別裁》,整書講述信手拈來,關乎大意,不求細節,舉例繁多,古今中外,想到說到,尤如聊天。但缺乏嚴謹的學術秩序……」我認為,這是就書的風格結構、體例形式和個別細節而言的,無關乎語義內涵。而且,我發現同樣的文字南懷瑾有時會有不同的講法,甚至拋開漢字標准注解,其目的是能讓聽的人懂他的「別裁」之意。當然,這也是引來非議的原因。根據我多年的授課體會,正是因為很投入地講課,以及課堂講述時的隨性、率性,才使得很多經過理性構思後會泯滅的東西得以真實地表達出來。關於這一點,沒有親歷的人生體驗,是不太了解的。 ) ]- ], j. F- B7 f9 p& w8 m ?5.39.217.77:8898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y& D2 r# Y6 n
關於南懷瑾和他的書,歷史學家李偉國有如下感悟:「南懷瑾在講解中調動其平生讀書、實踐、閱世、思考、教人所得之深厚學養和獨到觀點,游乎經史子集之中,博征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學術觀點,不論出世入世,評比精義,正說反說,更提示出入禪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話語,深入淺出,為讀者開啟智慧之門戶。」 * p/ L# F' A! X; k" L) E! h5.39.217.77:8898 - `6 q& o' n: Y: X! }: B公仔箱論壇千古注解《論語》重訓詁而忽義理tvb now,tvbnow,bttvb& o2 C# }0 C6 P4 l) Q$ | R
tvb now,tvbnow,bttvb* r7 [2 L! @7 z$ y( x/ c
自漢以來,對《論語》的注解,不計其數。比較著名的有漢代諸儒注釋的《集解》、《義疏》,唐代的《論語筆解》(韓愈、李翱)和宋儒《集注》,以及近現代的《論語正義》(劉寶楠)、《論語譯注》(楊伯峻)和《論語今讀》(李澤厚)等等。以上諸注雖有褒貶和爭議,不過就是圍繞征引、考據和訓詁之類。從沒有像《論語別裁》這樣,一改千古慣例通則、甩開辭章訓詁而著重把聖賢經典的義理還原出來。以往各種《論語》箋注,專主章句字詞、糾纏枝節末微而忽於義理,將孔子要說的根本大義丟掉了,這叫舍本逐末。此其一。tvb now,tvbnow,bttvb6 `1 W* f+ R7 V* o
公仔箱論壇) C. X' Z" x: m2 \. l" H
其二,古今眾多的《論語》章疏,均工於章句的訓詁譯注,嚴謹刻板而只重考據。南懷瑾不重走辯詞釋義的訓詁路子,因為各種《論語》章疏都反復注解過了,他著重於糾正、別裁語義內涵的謬誤。南懷瑾的講解風格是不離文字,但又不拘泥於就字說字、就文解文,而是從義理的角度,再現其精髓實質。因此,有時不去計較章句字詞原釋如何,而是將整個章句的語義直接結合事例引申了,他是活講活用,所以不死摘死譯。不僅如此,南懷瑾的闡釋有別於任何一位注解《論語》學者的是,他既不困於原文章句,又能根據該章句的內容需要,有針對性地為讀者(聽者)插入原文中直接或間接涉及到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增加了讀者對全面准確理解該章句所必須知道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俚俗。這些是南懷瑾不同於一般學者注解《論語》的一個特別之處。. Z/ I$ A# v# S- C
+ C/ c& x. U0 ^5.39.217.77:8898更要命的是,論語的要旨、孔子學說的核心和精髓是在義理上,不在章句文辭上,只是借助文字表述和示意而已。譬如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如果在文字上死盯死解這個「一」,就不可能有結果,甚至越解越遠。所以,解經須尊「不離文字,不執文字,而為道用」的古訓,對於經典義理的把握是要這樣入手的。不能用訓詁一般古文古籍的方法來注解《論語》、《大學》和《中庸》這樣的經典。正因為如此,南懷瑾講述《論語》時,才把重心放在對義理的闡釋上,以還原《論語》真正的內涵和孔子的原意。這是南懷瑾注解《論語》於一般學者不同的根本之處。此外,他還善於結合當前社會實際,引以為用。加之其蘊意深邃而妙趣橫生的講解,就使得《論語別裁》「在眾多的《論語》章疏中是尤為新穎,別具一格的。」這樣風靡兩岸、膾炙人口的好書,卻也引來爭議最大、質疑之聲不斷。而且「向來強調專業主義、執著於細節真偽對錯的兩岸學者均不以為貴;不僅長期忽視之,甚至還一直蔑視之。」1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和痛惜。tvb now,tvbnow,bttvb K' L! k. ^! t1 v' I9 m,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