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軍事摩擦,特別是“見証者”隻有中日雙方的情況下,日本搶先披露信息,顯然有搶佔主動,誤導國際輿論風向的企圖”。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學者盧昊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盧昊認為,日方搶先通過對事實“巧妙的勾勒和描繪”來渲染“中國軍事威脅”的形象,已經成為日本牽制中國的主要手段之一。中日關系因島爭而產生對峙以來,打贏對中國的“三戰”即輿論戰、法律戰與心理戰一直是日本對抗政策的主干,而以打贏輿論戰來削弱中國外交道義形象乃至軟實力,進而對中國施加心理壓力又是對抗政策的核心。' T9 o F* m+ i' F) t
* ?- y7 K S: c
0 H5 I7 ?: f; k' z/ Y/ f5 S
然而,中國國防部的迅速回應讓日方的舉動沒太大效果。新加坡《海峽時報》的標題稱,“中日在東海軍機事件上互相冷嘲熱諷”。美國彭博社說,“東海軍機相遇事件,中日相互指責”。0 D4 `' I0 z9 R2 p8 d2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