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x( q8 {; l N$ U 唏噓,因為我們曾經一如廣告口號所言,「心繫港鐵」。如何「心繫」?那本厚重的紀念特輯,就記載了港鐵通車後首數個月的有趣畫面: 「每當列車由彩虹站駛往九龍灣站,在彩石的得寶花園附近從地底升上地面時,乘客總不期然驚歎一聲—— 『嘩!』」乘客興奮尖叫,除了因為離開地底,重見光明,更因為這種交通工具,對當時的香港人來說,是新奇玩意,更是偉大發明——與當時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地鐵更加安全(少發生意外——除了「意外」加價)、可靠(多準時出現)、效率更高(最方便,最快捷),讓乘客坐得更舒服(《富貴逼人》的董驃:「坐地鐵可以歎冷氣」)……因此,我們曾經深愛港鐵。9 Q% o0 u+ r7 l8 u+ o
5.39.217.77:8898" Y, f: O% ^* P) f5 K! H
與此同時,港鐵也與香港社會並肩成長。根據紀念刊物記載,當年的地鐵與社區居民關係密切: 「我們在鐵路通車前舉辦車站開放日,請來附近的居民,給他們硬幣,教他們如何購票。他們不能登上列車,但可在職員的帶領下參觀車站和站內設施。」此情此景,現在重溫也許可笑,但放諸1970 年代香港的社會框架,又是合理非常。翻開通車首日的黑白照片,我們會看見一個個面目猙獰的香港市民,或跳馬,或攀爬,爭先恐後地試圖入閘。東京大學都市交通研究室的原田昇教授曾說:「搭乘大眾運輸,就是學習如何和其他人合作,學習在公共空間該有什麼樣的行為表現。」地鐵的啟用以至通車後實行的高效管理方法,與當時香港社會逐漸建立出一套公共秩序,不無關係。/ ^, j* m* K9 U' m2 B N
5.39.217.77:8898+ P X" j5 o! H
5.39.217.77:8898) Y) u3 ]# J, s, v
鐵路好比人的血管 ' B; |* W- K( |0 n( M O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4 J8 W# p1 x0 |0 }7 C& y" u4 e# z* _
當然,港鐵對社區重要,更因為它既令居於市區邊緣或新市鎮的平民百姓( 如我),出入毋須左轉右轉,長途跋涉,並因而擁有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它讓人群流動,帶動路線沿途的社區經濟。許多人都愛說,鐵路是城市的血管,血液的流動,為各個器官輸送氧氣、養分,令身體正常運作。回顧近30 年的香港社會發展,這個說法,似乎沒有誇張。5.39.217.77:8898& M" M# v8 O% u
公仔箱論壇( `" M8 d& e5 f' {8 u m: z
但問題是,這些血管逐漸出現毛病。公仔箱論壇3 a. N5 b4 v1 }7 i& @
6 a. G% Q; H+ u. @. h+ ~) w 我住在港鐵沿線,但老實說,因為人多,又沒風景看,我一直不大喜歡乘港鐵。縱然不喜歡,我一直信任港鐵——記得很多年前考公開試,老師會叮囑學生,就算拐大圈,花多點時間,也要乘港鐵到達試場,如此起碼比較穩陣,可以預計好時間。但這個星期,我竟然聽到剛考完文憑試的師妹說, 「好彩我考試當日港鐵無壞啫!」我知道,平民對港鐵的信任,已經土崩瓦解。過去幾個月,我試過因為「信號故障」,被困火車站大半小時,想搭接駁巴士,又望(那條幾百人的人) 「龍」輕嘆;也嘗過杯弓蛇影,在家門口緊張地查看網上的「港鐵故障消息」……這些,明顯是我們以往難以想像的畫面。有人說,與外國城市相比,港鐵服務還算不錯。也對,但在本地居民的心目中,它的「高效」、「可靠」,卻逐漸化作泡影。tvb now,tvbnow,bttvb+ Z: z+ s7 o7 A- g0 P.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