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 開卷如開芝麻門tvb now,tvbnow,bttvb$ Z& k% Y* f' v$ [# _# x8 ~
tvb now,tvbnow,bttvb! G& B# [% ^: S
5.39.217.77:8898 R/ H; T6 Z2 |3 T0 Q
% r& M4 k% j' L# S' A6 C4 F
. _7 K4 |# m, Ytvb now,tvbnow,bttvb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麤記可以休。」項羽這種英雄人物,當然不喜歡讀書。劉邦也不喜歡讀書,甚至也不喜歡讀書人。不過劉邦會用讀書人,項羽有范增而不會用,漢勝楚敗,這也是一個原因。蘇軾這兩句詩倒也不盡是戲言,因為一個人把書讀認真了,就忍不住要說真話,而說真話常有嚴重的後果。這一點,坐牢貶官的蘇軾當然深有體會。而在社會主義的新社會裏,一個人甚至不必舞文弄墨說什麼真話,就憑他讀過幾本書的「成分」,已經憂患無窮了。tvb now,tvbnow,bttvb1 u4 l9 z w: {; j; `/ }% E! V
( t9 w! s( E( L* I. G0 X2 X# Y9 ~0 u3 D3 {( J9 y; x! S
9 X7 u' c' T9 h 這種「讀書有罪」的意識加於讀書人的身分壓力,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裏,也感覺得到。海外的知識分子裏,也有一些人只因自己讀過幾本書而忸怩不安,甚至感到罪孽深重。為了減輕心頭的壓力,他們儘量低抑自己知識分子的形象,或者搬弄幾個十九世紀的老名詞來貶低其他的知識分子,以示彼此有別。tvb now,tvbnow,bttvb9 _! Z. {8 W) _
- n9 ^9 C; H) itvb now,tvbnow,bttvb g! }* F+ n! S7 [8 h'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l+ r9 U' f! J# `/ t7 F6 K 其實在目前的社會,知識分子與非知識分子之間,早已愈來愈難「劃清界限」。義務教育愈來愈普及,大眾媒介也多少在推行社會教育,而各行各業的在職訓練也不失為一種專才教育,所以在年輕人裏要找絕對的非知識分子,已經很難了。且舉一例,每年我回臺北,都覺得計程車司機的知識水準在逐漸提高。從駱駝祥子到三輪車夫,從三輪車夫到今日的計程車司機,這一行在這一方面顯然頗有變化。其他行業,或多或少,也莫不如此。中國大陸,從以前的批鬥學者、紅而不專、焚書鎖書、白卷主義,到目前的鼓吹尊重知識分子,要幹部學文化,要人民學禮貌,要學者出國深造等等,也都顯示了反知主義的重大錯誤。到今天,我們都應該承認,無論在什麼社會,要是把讀過書的人劃為一個特殊的階級,使它和其他的人對立起來,甚至加以羞辱、壓抑,絕非健康之舉。5.39.217.77:88984 S: R+ r. j/ c! o% v7 t% c5 o/ ^
tvb now,tvbnow,bttvb2 G9 H. r5 H/ y, W7 l
5.39.217.77:8898. L- ^! z5 M+ G. L
* e; J3 @0 b; _tvb now,tvbnow,bttvb 讀書其實只是交友的延長。我們交友,只能以時人為對象,而且朋友的數量畢竟有限。但是靠了書籍,我們可以廣交異時和異地的朋友;要說擇友,那就更自由了。一個人的經驗當然以親身得來的最為真切可靠,可是直接的經驗畢竟有限。讀書,正是吸收間接的經驗。生活至上論者說讀書是逃避現實,其實讀書是擴大現實,擴大我們的精神世界。就算是我們的親身經驗,也不妨多聽聽別人對相似的經驗有什麼看法,以資印證。相反地,我認為不讀書的人才逃避現實,因為他只生活在一種空間。英國文豪約翰生說:「寫作的唯一目的,是幫助讀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倒過來說,讀書的目的也在加強對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或是對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 9 j9 x: i. B4 I2 l. [( r# k, v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7 C0 d& G1 z6 p+ g
. [0 I, S& D5 P @; k公仔箱論壇 - u2 h1 z( H9 i' otvb now,tvbnow,bttvb 在知識爆炸的現代,書,是絕對讀不完的,如果讀書不得其法,則一味多讀也並無意義。古人矜博,常說什麼「於學無所不窺」,什麼「一物不知,君子之恥」。西方在文藝復興的時代,也多通人,即所謂Renaissance Man。十六世紀末年,培根在給伯利勳爵的信中竟說:「天下學問皆吾本份。」現代的學者,誰敢講這種話呢?學問的專業化與日俱進,書愈出愈多,知識愈積愈厚,所以愈到後代,愈不容易做學問世界的亞歷山大了。5 x$ ]7 R* r6 b2 R
公仔箱論壇) a% B. M5 j4 A v- o0 W